1940年的江苏徐州:众古迹劫后真容再现,日女子为宣传惺惺作态

老照片聊历史 2024-10-08 18:21:06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江苏中部、华北平原的东南部,是一座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的古老城市,其境内文物古迹众多。

1938年5月19日,持续四个多月的徐州会战结束,侵华日军从三面攻入徐州城中,徐州沦陷。

轰炸

1938年1月4日至5月19日,中日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地带,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史称“徐州会战”。期间日军数十次空袭了徐州城,给这座古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鼓楼前

鼓楼前的街道。在日军反复的轰炸下,街边的电线杆倾斜,商铺几乎损毁殆尽。几个日本兵正在空荡荡的街头闲逛。

大同街

日军轰炸后的大同街,完全成为一片废墟。大同街旧称东门大街、察院街,是城内最为繁华的街道,街名取自取中山先生“天下大同”之意。

军车

日本人入城之后,当地百姓要么已经出逃,要么闭门不出。日本人开着军车穿梭于城内的街巷之间,横冲直撞,宣泄着胜利者的狂喜。

百姓

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街头开始出现一些百姓的身影。然而,当他们面对自己被摧毁的家园时,表现出的是手足无措和一筹莫展。

钟楼

高大的钟楼意外地逃脱日军狂轰滥炸的厄运,依旧挺立在大同街上的中心位置。这座塔楼建造于1931年冬,最初的作用是为了瞭望火警,因此又被叫做“望火楼”。

日本兵

钟楼只有二十米高,却是当时徐州城内最高的建筑。此时,在楼顶上插着汪伪政府的五色旗,下面挂着内容有些莫名其妙的宣传条幅。几个日本兵正朝钟鼓楼走去。

魁楼

徐州魁楼,又名文昌阁,坐落于今文庙东南河清路南侧 ,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因为此地风景秀丽,且经常有妇女来此浣纱洗衣,故频频在老照片中出现。

广播电台

1939年,侵华日军扶植汉奸设立了徐州广播电台,台址选在戏马台。这个电台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吹所谓的“建设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等汉奸言论。

系马桩

一个烫着大波浪,身穿旗袍的时尚女子站在戏马台的一根石柱旁,石柱上刻有“西楚霸王系马桩”的字样。以这种打扮出现在日本人镜头里,其身份不言而喻。

苏姑墓

霸王楼前方的苏姑墓墓室, 坟墓的规格也不大,坟前设有供祭祀用的石供台。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外面用铁栅栏进行了隔挡。

墓碑

苏姑墓的墓碑,镶嵌在墓室的墙壁上。传说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黄河决堤,眼看徐州城就要被洪水淹没,危急时刻, 苏东坡十三岁的女儿毅然投水,以身祭河神,水遂退而城得以保全。

奎山塔

坐落在徐州城东南奎山主峰上的奎山塔,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自古以来都是徐州的标志性建筑,可惜今已不存。“奎山塔影”为“徐州古八景”之一。

奎山塔下

奎山塔共七层,通高约六十米,有“江北第一塔”之誉。图为一队日本兵正从奎山塔下经过,对比之下,我们能更为直观地感受塔身的高大。

街头

徐州街头的日本兵和穿着和服的日本女子。当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穿和服的日本女子和穿军装的日本兵如影随形,出现在各沦陷区的街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心理阴影。

日本女子

六名穿着相同花色和服的日本女子站在子房山顶,一手拿着五色旗,一手拿着膏药旗,为宣传所谓的“中日亲善”摆造型。这张照片后来被制作成明信片,流传甚广。

纪念碑

日伪汉奸在徐州垒砌的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碑”字样,在底座的平台上,还装着两只射灯。当年在沦陷区出现了很多座这样的石碑,日本投降后,这些石碑全部被铲除。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