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有一理论,对人体阴阳进行了高度概括——“阳化气,阴成形”,同时这也是中医对许多疾病病因病机的概括。
什么是“阳化气,阴成形”?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的气化,在人体体现为气血运行通畅;阴主静而凝,可促进万物的成形。
这里的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自然界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这一规律的变化。由于阴性寒、凝、敛,所以可以凝聚而成“肿瘤”。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一杯水,寒冷条件下可凝结成冰;反之,温暖条件下也可由冰化水。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运用到肿瘤的形成上来说,就是当一个人体内阴寒过重,气血运行不畅时,就容易形成一些异常物质,也就是我们说的“肿瘤”;而若是我们本身正气充足,阳气旺盛的情况下就不容易形成恶性肿块。
阳化气、 阴成形”在人体表现为生命的起源。人类起源于自然。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 并与天地大气在千万变化中和谐一致 。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之精的两精相搏, 合二为一, 凝聚形成人类最初的受精卵。这种看得见, 摸得着的有形之体的是为“阴成形”。这个有形之体, 在看不见, 摸不着的“阳化气”推动过程中, 逐渐长大, 分化出五官九窍, 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肌肉皮毛, 形成精液, 血液等精微物质。在这种不断“阳化气、 阴成形”的过程中, 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胎儿。待到胎儿神形具备, 气血充足之时, 一朝分娩,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阳化气、 阴成形”在人体还表现为生长发育。人自出生后, 还要经历生长到成人的生命历程。在先天之精, 后天水谷精微物质的相互作用下, 在看不见、 摸不着的“阳化气”推动过程中, 人类的新生儿气血逐渐充盈, 形体逐日丰盈, 骨骼逐日强壮, 肌肉逐渐丰隆, 身高逐渐长高。“阴成形”的有形之体, 在“阳化气”的作用下, 使新生儿变为婴儿, 幼儿, 儿童, 少年乃至成人。“阳化气、阴成形”在人体还表现为形体与功能的统一。“阴成形”形成人的形质, “阳化气”推动人体的功能。人的形态及其变化, 人的生命活动过程, 人发挥肢体功能活动乃至思维活动, 均在“阳化气、 阴成形”的范畴内相互作用, 互为统一。是故,《素问· 生气通天论》 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阳化气、 阴成形”之人体病理
“阳化气、 阴成形”概括了人体阳气和阴精的主要功能, 因此人体患病时的阴阳失调, 也可概括为“阳化气、 阴成形”的失调。《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曰:“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重寒则热, 重热则寒。”
“阳化气、阴成形”的相互制约平衡出现障碍, 则出现相应疾病。“阳化气”过盛, “阴成形”不足, 除了出现焦虑不安, 心烦易怒, 食欲增强, 精神亢进, 发热多汗, 心动过速, 失眠多梦等表现, 还可以表现为口干咽干, 形体消瘦, 大便干结等症状。“阳化气”不足, “阴成形”过盛, 除了精神萎靡, 乏力倦怠, 肢端逆冷, 少气懒言,夜尿清长等, 还表现为痰湿、 瘀血、 结石、 积聚、 包块等病理产物的堆积, 发为多种疾病。故如果“阳化气、 阴成形”的功能严重失调, 就出现疾病。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1、“虚”, 人虚则寒
“虚”的体质是觉得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两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寒”, 寒则湿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湿”, 湿则凝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不舒服。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1、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2、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3、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各种妇科疾病,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同样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4、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4、“凝”, 凝则瘀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5、“瘀”, 瘀则堵
“瘀”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浑身不舒服。其疏通过程中出现的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 堵则瘤
“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7、“瘤”, 瘤则癌
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8、“癌”
到了“癌”这一步,全身经络已经严重淤堵,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经络淤堵到这个程度,再加上对“癌”恐惧,很多人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肿瘤的发生仍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慢性过程, 其根本原因是细胞周期调控紊乱 。其发病机制同样不明, 与基因、 内分泌、 免疫等内环境, 化学刺激、 物理辐射、 病毒感染等生物因素等多种外在环境综合作用有关。同时, 原发和转移性肿瘤持续生长的先决条件是肿瘤本身能诱导新的血管生成, 或者塑造有利于其自身生长 。中医学认为, 肿瘤的发生在于阴阳失调。有利于肿瘤生长的环境存在“阳化气” 不足。“阳化气” 功能失常, 阳气不足, 人体出现乏力虚弱, 少气懒言, 形体消瘦等症状。“阴成形” 太过, 使有形痰湿瘀等邪气停留堆积而成。痰瘀停留的部位往往是阳气最薄弱的部位。例如, 肺癌患者因“阳化气” 功能失调, “阴成形” 太过出现肺上肿物, 肿物阻塞气道出现咳嗽咳痰, “阴成形”太过导致胸水堆积胸腔, 又出现胸闷气短的“阳化气” 不足。有研究报道, 阳化气促使肝肿瘤细胞凋亡, 其机制与减少 bcl-2 基因蛋白表达有关。因此, 用“阳化气, 阴成形”的理论来认识肿瘤, 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如果寒气入体形成淤堵了怎么办?《黄帝内经》里说:调心为上,外治为主,辅以食疗,最后用药。先把心态调整好,对健康要有信心,对生活要有希望。然后坚持拉筋拍打,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再通过平时三餐合理饮食,人的精气神很快就会提升上来,从而恢复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原理
肿瘤疾病只有环境适合了,才会形成肿块,这个环境很重要,有了合适的环境,再加上各种因素的配合,肿瘤就会形成。
中医认为,肿瘤被视为一种“积聚”现象,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阳虚则阴盛,因为阳气气化功能下降,阴浊容易积滞,变成各种有形之物,像包块、肌瘤、囊肿、肿瘤等等,都是阳虚而阴盛的结果。而阳性热,可以化阴为气。
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的强弱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
正虚感邪
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在邪气乘虚而入,疾病因之发生。如《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火攻开锁理疗术提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包括癌毒在内的外邪乘虚侵入,导致气血运行紊乱,瘀血痰浊留阻,又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外出,故而形成肿瘤。另外,正气不足,适应和调节功能低下,也易对外界的情志刺激产生不适当的反应,而这种情形也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虚生邪
正气不足,对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推动和调节能力下降,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精、血、津液代谢失常,可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内生“五邪”,导致机体发病,或由此产生痰饮、瘀血、结石等新生病理产物,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新的病变。
《灵枢·口问》所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很好地概括了这一临床现象。
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邪气侵入,若正气充盛,奋起抗邪,邪正相搏剧烈,则表现为实证;若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深入内脏,则多发为重证和危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血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发病,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虽然强调正气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排除邪气在特定情况下也能起主导作用,成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影响发病的类型和特点
不同的邪气作用于人体,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和证候类型,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六淫邪气直中脏腑可能是肿瘤发病的一个原因,以寒邪、火邪、燥邪致病多见;癌毒则多表现以暑、湿、火、燥性质的邪毒致病为主。
上述病邪发病一般都较为迟缓,需要病邪对机体长期持续的伤害,并且在发病后其临床症状还会表现出各自邪气性质的特征。
七情内伤单独或与其他致病因素联合致癌,同样需要长时间的作用。七情伤人的发病途径是直接作用于心,然后再波及相对应的脏,长期的气机紊乱和气血失调的结果可以产生癌变。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及致癌物质的摄入会对食管、脾胃、肠道产生损伤,导致癌症,常常以气滞、食阻、痰凝、血瘀征象为临床表现。
外伤因素导致的恶性肿瘤往往静伏多年以后方才在局部发病,可能与痰凝血瘀有关。
邪气影响病情和病位
一般而言,感邪强度轻者,肿瘤发生发展较慢;感邪强度重者,肿瘤发生发展较快。
肿瘤形成的位置常与病邪作用的部位有关,由呼吸道摄入的致癌邪毒导致呼吸系统的肿瘤;自消化道摄入的致癌邪毒导致消化系统的肿瘤;皮肤表面接触的致癌邪毒导致皮肤恶性肿瘤;摄入体内的癌毒可随气血沿经络、三焦周流脏腑和各经筋、皮部、关节等部位,在正气薄弱处经长期作用发生肿瘤。
肿瘤一旦发生,邪气强盛,正气不足以防御,癌瘤可随经络播散或直接种植在胸腔、腹腔或其他部位。
因此,中医治疗将调动阳气功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根本,《黄帝内经》中说到:“阳主阴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中医考虑肿瘤患者的气机运行失常,利用药物提高正气,转化气机,逐渐改善患者的全身功能,将机体内部邪毒驱逐出去,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