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晚年时,口中经常念叨着一个女人的名字:“秦曼云,秦曼云……”
“有没有找到她?抓住她了吗?”
“一定要抓住她!”
而主席口中的这个秦曼云,有着非常“特殊”的经历,她的哥哥因为革命牺牲,而她本人却背离了组织。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981年回国后,还大言不惭地说出“为党效力”的话。
秦曼云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是如何背离组织的?
跟随兄长入革命秦曼云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没落书香世家,虽然家道中落,但她从小也是衣食富足,养尊处优着长大的。
可以说,秦曼云的童年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从未经历过什么挫折,整天想着吃喝玩乐,心中也没有什么大志向。
而她的兄长秦茂轩则早早参加了革命,每天游走在危险边缘,忙得不可开交。
这在秦曼云眼中是不可思议的,她始终不明白,哥哥为何放着好好的“少爷”不做,非要与那些农民在一起做事。
每次她发出这种疑问,秦茂轩都会抚摸着她的头说:“我在做一件比做‘少爷’还快乐的事情,我希望你长大后也能投身革命,为国效力!”
对于兄长的话,秦曼云并未听懂,也从未放在心上,直到革命的浪潮席卷她的家乡,她才慢慢开悟。
由于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条件,秦曼云很早就考上了济南女子中学。
在学习期间,她每天与好友谈论的大多是,哪家店铺的衣服最时髦,哪种发型最时行,大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
但不知从哪天起,同学们之间谈论的话题便开始转为“保卫国土,坚持革命”这种国家大事了。
而秦曼云为了合群,也开始参加革命,不久后,她便跟随王辩等一些进步青年,成立了“济南女子学术协进会”,担任省立女中团支部书记。
其实要说秦曼云那时的思想觉悟有多深,倒也谈不上。
她跟随组织的理由,更像是追求一件漂亮的衣服、时髦的发型,只随着大众而走,但始终没有坚定的个人立场。
但她在青年时期,确实参加了很多爱国运动。
在学校中,她带领学生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到街上进行游行示威。遭到奉系军队的打击后,她又转到地下活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她被组织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她遇到了另一位革命同志关向应。
两人在朝夕相处中互生好感,不久就结为夫妇。
两年后,两人学成回国,先后在上海、武汉进行秘密工作。武汉机关暴露后,秦曼云撤回上海,而关向应则留下来坚持战斗。
但不幸的是,关向应被英租界逮捕。面对严刑拷问,他始终坚贞不屈,不肯向敌人投降。
好在,周总理经过一番周旋后,将他成功解救出来。
当时组织联系秦曼云,想让他们夫妻二人一起到湘鄂西苏区,协助贺老总战斗。
但秦曼云却拒绝了,并要求与关向应离婚。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其实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此时的内心已经出现严重动摇。
就在她回国前夕,她的哥哥秦茂轩因为拒绝向敌人投降,而就义于北京的安定门前。
秦曼云既悲痛又惊恐,在一开始参加革命时,她从未考虑自己会付出什么代价。
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为革命流血牺牲”,也更像是一句标榜自己的口号。
如今真的经历了血亲离世,生死存亡的大事,她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怯懦。
在得知丈夫被捕入狱后,她心中的恐惧更是被无限放大。
相较于革命,她更看重自己的生命。所以她不愿意到苏区过“苦日子”,也不想一辈子被从事革命的丈夫绑定。
她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不要像哥哥和丈夫那样,落在敌人手中。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她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人生的转折1934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对各苏区的进攻逐渐加紧,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为了彻底控制整个上海,老蒋不断增派兵力封锁这个城市,我党在上海的机关屡遭险境。
6月26日,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与线人接头后,回到办公处,被守在门口的国民党情报人员逮捕。
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革命工作者,其中就包括秦曼云。
面对敌人的酷刑,大部分革命人员都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英勇气魄,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秦曼云。
她在刚入狱没多久便投降了,或许是已经在心中演习了很多遍,她一口气说出了党内的很多机密,从红军的兵力情况,一直说到作战计划。
除此之外,她还供出了其他地下党员的位置。这也导致包括她爱人盛忠亮在内的多个党员被捕。
盛忠亮被捕之后,在受审时表现得极其大义凛然,大有要随时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样子。
国民党内部人员拿他没办法,于是向刚刚背离组织的顾顺章请教。他向国民党透露了一个消息,这个盛忠亮对他的爱人秦曼云唯命是从。
让秦曼云来劝他,他一定能改变心意。
于是国民党的工作人员立即将秦曼云押来,让她劝说盛忠亮。最终,在秦曼云的诱导下,盛忠亮最终背弃了组织。
之后两人指认了大量革命工作者,例如黄文杰、朱镜我等人。
好在,这些革命者们并未像他们一样懦弱,无论敌人如何劝降,他们始终不愿屈服。
所幸,在我党的周转下,成功将他们解救出来。
从此,秦曼云与盛忠亮便彻底与我党脱离关系,成为了老蒋眼前的大红人。
在此之前,秦曼云一直承担着与苏联方面联系的重要任务,邓颖超在去江西之前,曾与她制定了一套专门的密码。
秦曼云背离组织后,我军与苏联之间的联系也彻底中断,红军的革命事业也迎来了最艰难的几年。
抗战开始后,盛忠亮安顿好妻儿,只身来到缅甸,成为了远征军的少将书记长,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因为有过这段经历,才为他们夫妻二人后来回到大陆埋下伏笔。
1949年,夫妻两个跟随老蒋前往台北,安稳地生活了十几年。这期间,毛主席一直念叨着要将他们抓住,却终没能如愿。
1964年,两人又飞往美国定居,他们通过经商,积累了一大笔财富。
然而,或许是年纪逐渐大了,在拥有了一切之后,秦曼云心中却生出无限空虚。
在她内心深处,始终隐藏着一股无法释怀的愧疚,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时间越久,这两种情感就越发强烈。最终,她忍受不住煎熬,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回国。
唏嘘一生1981年,为了促进两岸关系,中央批准她返回大陆。
回国后,中央安排王鹤寿与她会面,两人曾是校友,又是同事,但王鹤寿却显得非常疏离。
王鹤寿不想一个人面对身份如此复杂的人,于是便带着自己的义女陶斯亮前去。
陶斯亮印象很深,秦曼云当时打扮得俨然一位阔太太的样子,她虽然已经70岁,却化着浓妆,穿着华丽。
这与穿着旧衣布鞋的王鹤寿形成鲜明对比。
秦曼云明明才是那个财大气粗的人,但她的气势却明显矮了一截。
她愧疚地向王鹤寿表明自己愿意“为党效力”。王鹤寿既没有嘲讽,也没有不屑,只是云淡风轻地谢过她的好意。
随后,秦曼云问起老同学的境况,王鹤寿平静、简洁地告诉她,大部分人都为革命牺牲了,而剩下的人如今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他的语气中满满都是对战友们的骄傲。秦曼云听了这话,羞愧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英烈们,虽然他们一生短暂,却会永远被世人铭记。
而秦曼云虽然苟且偷生了这么多年,却余生都生活在悔恨之中。
她为国家做过贡献,这无可辩驳,但后人却没有资格替那些因她而牺牲的烈士们原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