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宋希濂请陈赓喝酒,随口说了1句玩笑话,23年后神奇应验

史海任我行 2024-08-26 12:59:33

提起宋希濂人们大抵是不陌生的,他曾官居国民党中将,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但要说起来,其实宋希濂的人生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因为尽管在抗战中他是勇抗日军的爱国将领,但在内战中他又是冥顽不灵的国府死忠,以至于最后成为了阶下囚。

然而,就在宋希濂被俘虏后,曾有一名解放军将领专程前去探望他,由此也带出了一段陈年往事,让世人颇为感慨。

旅长的同乡兼同学

宋希濂出生在1907年,家住湖南湘乡溪口(今双峰县杏子铺镇),来自一个富农家庭。因为家境不错,宋希濂小时候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不仅读完了私塾,还相继就读于新式小学和中学。

也是在中学毕业以后,经当时身为湘军总司令的谭延闿推荐,十七岁的宋希濂参加了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并成功被录取为第一期学员。

值得一提的是,与宋希濂一起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的还有一个同乡,这个人就是陈赓。在此之前,陈赓与宋希濂并不相识,他们是在长沙育才中学的考场上结识的。

而陈赓比宋希濂大四岁,两人又都是湘乡人,还都怀揣着参军救国的理想,这自然让他们把对方引为知己,感情得到快速升华。

进入黄埔以后,宋希濂就注意到,陈赓大哥和政治处的周主任走得非常近,两人看起来很熟络的样子。

宋希濂一开始并不知道,陈赓其实是共产党,他早在1922年就经由老师推荐加入了我党,还担任了三队的支部书记,算是一个老资历党员了,所以他和周总理熟识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时代特殊,黄埔军校的教育讲究一个速成,仅一年多的工夫他们就从学校毕业了。也就是说,宋希濂毕业的时候才十八岁,他因此成为那一届中最年轻的毕业生,被誉为“黄埔之光”。

而在政治前途上,宋希濂自然优先选择了国民党,但得益于陈赓的推荐,宋希濂随后也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双党籍人士。

就在宋希濂入党后,陈赓有一天突然神神秘秘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还说要带他去见一个人。

跟着陈赓来到位于大兴公司的一间办公室后,宋希濂意外发现,原来他们要见的人就是周主任。

宋希濂非常激动地打了一个标准军礼,说:“报告周主任,教导二团第四连连长宋希濂向您问候!”

见到宋希濂以后,周总理笑着站起来和他握手,然后他们三人一起坐下来聊天。

周总理非常和蔼地对两人讲:“你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部下,还是我的同志。不要拘束,随便谈谈。”

那一天,三人的交流十分欢快,这让宋希濂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短短两年后一切就都变了,宋希濂也和他们闹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

来自挚友的背叛

1926年的三月份,广州海军局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将中山舰开到了黄浦江面上。黄浦江上突然出现了军舰,这立即引起了人们的不安,但蒋介石否认曾下过这个命令。

就在大家以为只是个乌龙事件,把军舰开回去就好了的时候,蒋介石却突然宣布:苏联顾问与中共策划阴谋,把中山舰骗到黄埔江上,想要绑架蒋介石,从而篡班夺权。

随后,蒋介石就出动了警力抓捕中山舰上的海员以及国府内的我党党员,这在广州引发了一场大骚乱。

事情发生后,蒋介石动用武装力量威胁拥有双党籍身份的人员,要他们只能选择一个政党。面对蛮横的蒋介石,陈赓非常愤怒,他在会场上公开指责蒋介石用心险恶。

然而,宋希濂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似乎是不想得罪蒋介石。陈赓见状,对自己的这位好朋友非常失望,于是愤然离场。

看到陈赓离去,宋希濂才有了动作,他在追上陈赓后说:“看在朋友一场的份上,我们最后再吃顿饭吧。”

听到这,陈赓的心里已经明了,宋希濂这是要和自己吃散伙饭。那一刻,陈赓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失望,但他还是顾念到往日情谊,答应了宋希濂的请求。

当天的饭桌上,自觉惭愧的宋希濂频频举杯敬酒,他说:“我一直拿你当亲大哥看待,感谢你这一路来对我的帮助。不过,我个人不认为救国一定要依靠哪个政党,也不一定要靠中共来实现救国的抱负。”

在看到陈赓眼神中的失望后,宋希濂随即又说起玩笑话:“要是以后两党真的走向对立,闹到兵戈相见的地步。你老兄的才能在我之上,要是我做了你的俘虏,请您务必善待我啊!”

陈赓此时无奈地笑了笑,他回应说:“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会的。但话说回来,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眼下还是希望蒋校长不要将我们斩尽杀绝吧。”

宋希濂再次赔笑:“不会的,大家师生一场,校长不会下此毒手。”

此时的宋希濂和陈赓哪里想得到,后来的事情还真就向着他们担忧的方向发展了下去。首先是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残酷的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随后又是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对立与交手,使得中国陷入长期的内战。

宋希濂既然已经叛党投蒋,自然要作为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参与到这场血腥的反动狂潮中。

1933年,二十六岁的宋希濂已经是师长了,而他随后就参与了第五次围剿战役,给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造成重大伤亡。

1934年,宋希濂再次参与镇压福建事变,并一举攻克九峰山天险,蒋介石为此授予他少将军衔,二十七岁的宋希濂成为了国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

等到第二年,宋希濂的手上再次沾染了共产党人的鲜血,因为他在这一年将瞿秋白处决,这就让他的罪恶簿再次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以上桩桩件件的惨案无不昭示着宋希濂反动的一面,但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这个人复杂的另一面又展现出来。

为抗战故人重逢

其实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中,驻防南京的宋希濂就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声援蔡廷锴等人的行动,他几次打电话询问上级的意向,并亲自面见何应钦以请战。

何应钦斥责他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不能感情用事。”

而宋希濂也毫不示弱地回应:“正因为军人要服从命令,所以我才来请战...战火已经燃起,上海和全国的民众都在注视着我们...作为热血军人,岂有袖手旁观之理?日本人是人造的,难道中国人是泥捏的?人家骑在你脖子上,连哼都不敢哼一声,咱这当的什么兵,保的什么国?还算什么军人?”

在众将士的据理力争下,蒋介石最后还是同意宋希濂带部前往上海参战。

随后,宋希濂以“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言号召全军与日寇血战,而后他们配合十九路军打出了很精彩的战绩,让日军的侵略企图迟迟难以得逞。

但就在将士们众志成城保家卫国之际,蒋介石却和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并要求军队从上海全线撤退,这就让所有人大失所望。

不过,国民政府也注意到了宋希濂的敢战、能战,于是在战后提拔他做了师长。

等到1936年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宋希濂奉命带兵进入陕西,并被任命为西安警备司令。

宋希濂于是趁机与故人一会,他在西安的鸿宾楼约见陈赓,两人把酒交心,陈赓当时说:“你是国军师长,我是红军师长,十年内战,现在又走到了一起,不容易啊。”

可见,尽管与宋希濂分道扬镳,但陈赓对这位有着报国理想的老弟本身还是认可并怀念的。

不仅是面会陈赓,宋希濂还冒着受处分的风险密会了周总理,师生重逢的场面同样动人,周总理当时说:“你和陈赓又走到了一起,这是个好兆头。过去的事就过去吧,在当下这个时候,请你们发扬黄埔精神,再来一次竞赛。”

听着这话,宋希濂满怀兴奋地对周总理敬了一个军礼,一如当年在黄埔的模样。

于是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宋希濂部被派到了淞沪战场上,而他的三十六师在上海血战三月之久,前后折损官兵一万两千人,补充兵员达四次之多,完全可以说是用血肉之躯在和日寇鏖战。

见此情景,宋希濂也情绪激动地说:“血债要用血来还,杀尽日寇祭忠魂!”

后来的日子里,宋希濂继续参与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兰封会战等等大型会战,还作为远征军的一员入缅作战,同样立下赫赫战功。

《纽约时报》就曾这样评价他:“宋希濂将军及史迪威将军在中国云南省及缅甸发动主攻势,动人心魄...在此次战争之历史上,用鲜血写下英勇的一页。”

因为战功卓著,宋希濂在战后获得了国民党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以及美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这一时期的宋希濂完全可以被称为是英雄。

“鹰犬将军”的由来

随着解放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刀兵相见,宋希濂也不得不再次与故人为敌。

而当时间来到1949年,国民党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此时盘踞西南的宋希濂也已经感受到了危险的迫近。尤其是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以后,无论是谁都能看出国民党要走向彻底失败了。

这一年的11月,刘邓大军开始进军大西南,宋希濂部在此时遭遇了沉重打击,他的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只能带着残部南逃。

在宋希濂的设想里,缅甸将是他东山再起的基地,但解放军却一点也不给他这个机会。不到一个月后,宋希濂的残部就被堵在了大渡河南岸一个叫沙坪的地方,他和手下一千多名官兵一起成为俘虏。

在沦为战俘后,宋希濂被押送到了重庆,关押在重庆歌乐山麓的白公馆。得知宋希濂被俘后,已经是云南省政府主席和军区司令员的陈赓特意从昆明赶到重庆来看望他。

两人会面的一刹那,宋希濂紧紧握住陈赓的手,不等说话眼泪就已经滚落下来。恍惚间,两人的思绪不禁飘回了二十三年前的酒局上,回想起当年说过的那句戏言,只是不想戏言果有应验的一天。

陈赓最先开口:“你好呵,看见你身体挺好,我很高兴。”

他随后又问:“我们上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

宋希濂这才说话:“在西安,你到警备司令部看我...”

陈赓这才想了起来,他感慨地说:“对了对了,我当时是奉周副主席的命令去拜访你的,当时还说现在又走到一起来了,要给小鬼子记上一功呢。”

当天,陈赓与宋希濂一共聊了六个小时,从上午十点直到下午四点,中途还一起吃了顿午饭。

至于谈话的内容,主要是回忆青年时代的往事,比如湘江之畔的论争、东江的作战经历、北伐时期的烽火...这些都是他们之间美好的回忆。

在与陈赓进行了这番温和的交流后,宋希濂才终于一扫作为战败者的颓唐,开始认真考虑往后的事情,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说:“陈赓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后的几次会面,他没有半点以胜利者自居的神气,令我心折和怀念。”

得益于陈赓的引导,宋希濂的心态转变很快,被送进功德林后对改造工作也非常配合。于是在1959年,宋希濂的名字出现在了第一批特赦人员的名单中,得以重获自由。

出狱后的宋希濂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对我党统一战线方针高度赞同,并且在余生中积极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而奔走。

国民党方面为此骂宋希濂是“黄埔败类”,他对此说:“作为黄埔学生,逆历史潮流而动,实为黄埔败类;愚忠国民党,参加内战,实为鹰犬。”

后来宋希濂出版了一本自己的回忆录,他还为其取名《鹰犬将军,宋希濂的自述》。可见,宋希濂的反省是十分彻底的,并且他的心态也十分平和,对过去的事情已经能坦然接受。

结语

宋希濂这个人一定要辩证地去看待,他不是那种通常意义上的恶人,但也说不上什么好人。要说与同乡兼同学的陈赓有什么差别,私以为二人的眼界差别最大。

陈赓的思维高度远远强于宋希濂,所以他能看到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

至于宋希濂,其人非是不热血,只是缺乏空有热情而无洞悉世道人心的本事,所以其毕生成就远远落在陈赓之后。

1 阅读: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