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间惆怅客。4首孤独诗词,细数寂寞就像一坛浓得化不开的酒

香巧浏览文化 2024-11-12 04:33:48

孤独曾是美学的极致探求,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孤独造就了多少千古绝唱,孤独又催生了无数的人间挚爱。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萦” 的江畔独吟到贾谊“哀伤付—生”的寂寞枯萎;

从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月影同醉到苏东坡“拣尽寒枝不肯栖”的不合流俗;

从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凄凉到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的命运感叹。

孤独就像—个因子,刻进他们的骨髓里,像—个影子,镶嵌在他们的生命中。

0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唐代〕《独坐敬亭山》

一首简短明白如话的五言绝句,叙述他独游敬亭山的闲情逸趣诗,而更深层次的意蕴,是其对于生命历程中旷世孤独感的抒发。

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耐人寻味。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他的青云之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怀才不遇,他只能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李白式的寂寞,即才华式的寂寞,天纵奇才,或恃才傲物,或至察无徒,或无故遭逸。

其才如浩浩汪洋,广博盖过同时代的小溪;如灼灼红日,光芒遮住上亿颗星斗。傲物是因其才,至察是因其才,遭谗也因其才。

想当年李白醉卧酒市,天子呼来不上船,唤权臣提靴,自称太白星下凡,哪一件不是惊世骇俗之大事。

可是,在这芸芸众生中,谁又能理解他,认可他?清高的李白大概觉得许多人都不配和他喝酒,他宁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比那些泛泛之辈要强得多;

他宁愿对着敬亭山发呆,也不愿拉低自己的身份向下兼容别人,这就是属于李白的专属孤独。就连比他小十一岁的小迷弟杜甫也为他感到可惜“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纵然青史留名依然填补不了生前的寂寞。

02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宋代〕《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相对于李白的孤独,晏殊这位北宋富贵宰相的孤独是灵魂的寂寞。

自古以来著名的文人不乏帝王将相,但像曹植,李煜英年早逝受尽了屈辱,王安石壮志未酬,欧阳修等人也经历过政治风波,一生平安顺遂,荣华富贵的只有晏殊。

晏殊的生活是高朋满座,酒边花下,闲情逸致,“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所以,他只管操心的就是风月离愁,华年易逝。繁华散去,那年暮年渐近的惆怅不安,孤独寂寞就油然而生。

填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作者边听边饮,这现境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突然间意识到,夕阳西下,触发了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当年的晏殊家境殷实,幼时神童,得皇帝喜爱,并赞以宰相之誉。后果然荣登相位,可谓政治上顺风顺水,前程无限、文思如涌。又伴以红神添香,此生乐极,真是令人艳羡的身世地位。

可是仔细阅读他的诗文,即问他的心窗,无论是“落花风雨更伤春”的暮春感伤。还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登高怀远,都充斥着寂寞的情愫。

别人还在漂泊无依,宦海浮沉之时,他的优游阔绰的生活,大抵与别人也格格不入,这种幸福从呱呱坠地至行将就木,孤独寂寞从来不曾泯灭。

他也没有一直颓废,最后醒悟到了,落花也好,青春也罢,这都是无可奈何的易逝难留,幸好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

03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宋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这首词是东坡最真实的心灵告白。在生命经历了无数次捶击与鞭挞之后,心境饱经风霜,已变得柔和圆润。

他的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以至于灵魂得以度化与本性的回归,上升为窥透人世奥秘的达观超脱。

苏轼少年得志,科场夺魁,文坛立帜。政坛得势、情场得意,可谓少年英雄,妇孺皆知,飘飘然遗世独立。

其文才太出色了,超出同代人不知多少,“名太高”,因而以“莫须有”的乌台诗案遭谗获罪,贬谪千里,一度命悬一线。

被贬黄州的苏轼是孤独的,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让他变得更加敏感,他大气不敢喘生怕又惹上什么大麻烦。

这是一个孤独的夜晚。一弯明月挂在天空,稀疏的梧桐树上闪着丝丝寒光,不禁觉得寒意逼人。正值夜深人静,万物都进入了梦乡,只有他在庭院里闲庭信步,独自欣赏着夜色。

不知不觉间,漏壶里的水已经滴完了,苏轼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庭院里待了许久,但是他仍不愿回屋,只想在这沉寂的夜里多待一会儿。

沉浸在茫茫夜色中,他不禁心生疑问:有谁会像他这般孤独地在月光下徘徊?恐怕没有了吧,这世间也只有他会如此,仿佛一只孤独的大雁从凄清的天空中飞过,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一道渐渐散去的空影。

黑夜中的孤鸿不知受到什么惊吓,猛地飞了起来,高飞时,它不停地回头张望, 总有些东西让它留恋,但是飞离枝头的它只能孤独。它的眼中满是幽恨,没有人能理解它内心的孤独地面对茫茫黑夜。

每次回想过往, 苏轼的内心就无法平静。世间无人能够理解他,这使他的孤独感更加深重了。

孤鸿不断地在寒枝间穿梭,始终不肯停在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独自度过这个寒冷的夜晚。

苏轼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在这清幽安贫之所,让人感到寒冷的,不只有寒枝和沙洲,还有那深不可测的人心,倒不如与孤鸿惺惺相惜吧,抱暖一起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终于,在这贫脊之地,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还是乐观豁达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才有了后面“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生顿悟。

04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清代〕《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我是人间惆怅客”一听到这样的人生咏叹,就感觉这位才华横溢,才情兼备的陌上公子将孤独情结推到极致。

冬日的黄昏,室内渐渐地暗淡了下来,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

大概一个人临窗而坐,书书写写,直至三更时分,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此情此景正合适回忆往昔,恰好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闻笛起意,就不自觉得自言自语了。

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

纳兰性德少年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三等侍卫,不久晋升为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

纳兰性德落拓不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冲突;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世俗所不能接受的爱情,他内心孤独寂寞无法排解;

他是纳兰明珠的公子,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就这身份,这荣誉都令人望而却步。但,对于他而言,这些都不是他所想拥有的。

如果可以,他只想在康乾盛世里,在安乐升平的背景下,手拈着翠翘,与表妹两个在花前月下,在大漠天涯里,低吟浅唱。

寂寞就像一坛浓得化不开的酒,里面发酵的是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他只是这孤独灵魂中的一分子而已。

一些有过痛苦经历的人总是在遇到厄运的袭击时,不能对外人道也,他们都会不自主的走到江边或者到空旷的大自然中,那清幽小径,被清爽的微风吹着,心情就会渐渐的开朗。

适度的离开熙熙攘攘的红尘世界里,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也是排遣孤独的良好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