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4次两宫皇太后并尊,她们能和谐相处吗?

丰丰谈历史 2024-05-30 05:29:28

受电视剧影响,很多人认为在历史上,若皇帝的嫡母和生母同时在世的时候,两人都会被尊皇太后。

其中,皇帝的嫡母叫做母后皇太后,皇帝的生母叫做生母皇太后,论起身份地位来,母后皇太后要压过生母皇太后一头。

但实际上,历史上病重的两宫皇太后并不多。哪怕是到了北宋末年,宋哲宗宫里唯一的皇太后也是嫡母向氏,而宋哲宗的生母朱氏,因为从来没有当过皇后,即便是儿子当上了皇帝,她也只能是贵妃。

宋朝之前,皇帝的生母能与嫡母一起被尊为皇太后,一般是皇帝争取的结果。

直到明朝,两宫皇太后并尊,才成为惯例。而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的区分,要到清朝才明确了。

明朝276年间,出现过4次两宫皇太后并尊。

而她们之间的相处,一般不怎么和谐。

01、景泰年间的孙太后和吴太后

若是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的母亲孙氏应该会一直是宫里唯一的皇太后。她在朱瞻基在位的时候,就顺利当上了皇后,而朱瞻基的后宫当中,只有她、前任皇后胡善祥以及贤妃吴氏生过孩子,其中只有孙氏和吴氏生了儿子。

朱瞻基去世之后,孙氏的儿子朱祁镇继位为帝,吴氏的儿子朱祁钰妃封为郕王,两人看起来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土木堡之变改变了这一切。孙太后的儿子朱祁镇御驾亲征,打了败仗被瓦剌人俘虏,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为了应付兵临城下的瓦剌大军,立一个新皇帝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由于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只是个2岁孩童,无法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朱祁钰看起来成了新皇帝的最佳人选。

可是孙太后不乐意了。她宁可把皇位让给小叔子,也不愿意看到吴氏的儿子朱祁钰当上皇帝。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太后和吴氏的关系,算不得融洽。

不过,局势不由人。大臣们几乎都是支持朱祁钰的,孙太后一人反对也无效。为了大局着想,她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下诏,让朱祁钰尽快登基,但她也没忘了强调,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才是皇太子。

朱祁钰登基之后,重用并信任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大明。他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就在这时,朱祁钰向礼部尚书胡濙等人,提出了一个在后人看起来合情合理,可在当时却多少有些惊世骇俗的要求:朕嗣承大统,义当尊亲。其尊圣母皇太后为上圣皇太后,朕生母为皇太后。

意思是,我都当上皇帝了,也该给我亲娘尊号吧。宫里的孙太后是我嫡母,我愿给她加个尊号,称为“上圣皇太后”,而我生母,称为皇太后就可以了。

这个要求在当时多少有些不合礼法,毕竟此前一直没有先例。一般来说,在宋朝之前的朝代,若是皇帝不是嫡出,他登基的时候,若嫡母已经去世,则生母可以被尊为皇太后,若嫡母和生母都在世,则只有嫡母能当太后,生母只是太妃。

强势如宋哲宗,差点追废了亲奶奶的皇后之位,他的嫡母向太后也素来畏惧他,就连早上宋哲宗去拜见向太后,向太后没能及时换上隆重的礼服,都要向宋哲宗再三道歉。可是宋哲宗也仅仅是提高生母朱太妃的待遇,始终没能把朱太妃尊为太后。

不过,朱祁钰当时的声望正在顶峰,且已经吃了一个不能把自己亲生儿子立为太子的亏,大臣们也就没有在这方面和他为难,而是如了他的愿,把吴氏尊为了皇太后。

当然,理论上吴太后的地位,要低于孙太后这个先皇嫡妻。

不过此时的孙太后,也没有功夫去和吴太后争风吃醋。她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儿子朱祁镇和孙子朱见深之上。

朱祁镇被俘虏一年之后,由于失去了利用价值,被瓦剌人送了回来。朱祁钰脸上笑嘻嘻,实际上反手就把朱祁镇囚禁在了南宫。孙太后几度去南宫探望儿子,却也没法改变儿子的现状。

而朱祁钰也不打算遵守让朱见深当他继承人的承诺,没过多久就废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孙太后对此同样无计可施,只能把朱见深接到自己的身边亲自抚养。

可以说,朱祁钰在位期间,孙太后的地位是尴尬的。她名义上是天底下最珍贵的女人,却对朝政之事没有什么话语权,也不能为儿子和孙子提供什么帮助,只能看情敌吴太后母子二人的脸色过日子。

夺门之变改变了这一切。

孙太后的儿子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吴太后的儿子朱祁钰则被降为郕王后不久死去,吴太后也被降为贤妃,5年后郁郁而终。

孙太后再一次成为明朝唯一的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祁镇登上皇位之后,吴太后的太后名号正式被废之前,孙太后过了一场生日。理论上,吴太后应该出席孙太后的生日宴。

不知孙太后有没有借此机会奚落或羞辱情敌呢?

02、成化年间的钱太后和周太后

成化朝的这两位皇太后,是一对老冤家。早在她们的丈夫朱祁镇还活着的时候,她们就已经针锋相对好多年了。

她们矛盾的根源在于,当时还是皇后的钱氏始终无法生育,而贵妃周氏生下了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

在土木堡之变前,以及被囚禁在南宫的7年里,两人之间还算相安无事。多么自恋,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立周贵妃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周贵妃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

她派了一个太监去劝说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钱皇后无子且残疾,不配母仪天下,应该改立太子之母周贵妃为皇后。

孙太后当年正是凭借着生了朱瞻基的长子,取代无子的胡善祥成为皇后。她觉得周贵妃的要求非常合理。

朱祁镇却震怒了。他对钱皇后一往情深,不允许任何人动摇钱皇后的地位。

钱皇后和周贵妃的明争暗战,由此开始。

朱祁镇亲自上阵,为自己心爱的皇后争取待遇,甚至一度想废了周贵妃的儿子朱朱见深,立和钱皇后亲近的次子为太子,在群臣反对之下才作罢。

朱祁镇又把母亲孙太后的情敌,朱瞻基那因无子被废的皇后胡善祥重新追尊为皇后,以向天下人表明,没有儿子也可以母仪天下。

朱祁镇临终之前,还特地留下遗诏,钱皇后百年之后要与他合葬。

朱祁镇生前百般维护钱皇后,可他一去世,周贵妃立马仗着儿子登基为帝了,对钱皇后翻脸。

她直接向大臣下懿旨说,钱皇后没有儿子,不配当太后,朝廷只需尊她一人为太后就可以了。

这下子,最重礼法的文官们炸开了锅。在他们的坚持之下,周贵妃和朱见深也不得不妥协,向钱皇后以皇帝嫡母的名义成为皇太后,而周贵妃这个皇帝的生母,自然也依吴贤妃的旧例,和钱太后两宫并立。

虽然名义上钱太后的地位比周太后要高一些,可周太后毕竟才是皇帝的生母,所以钱太后在这母子俩的刻意为难之下,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例如,朱见深大婚仅一个月,就因皇后杖责了他最爱的女人万贞儿,怒而要废后。周太后本来不同意朱见深废后的,一看钱太后也支持皇后,立马改变主意,转而支持朱见深。

朱见深登基之后,追封周太后的父亲为庆云侯,封周太后的哥哥为庆云伯,而对于钱太后家人的分封赏,却没有半点表示。面对这么明显的区别对待,钱太后也无计可施。

就这样憋屈地过了4年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日子后,钱太后抑郁而终,年仅42岁。

周太后则活得比儿子朱见深还长,在当了23年太后之后,又当了17年太皇太后,才在弘治十七年去世,享年75岁,成为朱祁镇后宫的最大赢家。

03、嘉靖年间的张太后和蒋太后

前边说的两宫太后,都是皇帝的嫡母和生母,因一直是情敌关系,而明争暗斗。接下来的这对太后,并不是同一个皇帝的妃嫔,她们因为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成了对立面,那就是明孝宗的皇后张氏,和嘉靖皇帝的生母蒋氏。

明武宗朱厚照无子去世之后,张太后和内阁大臣决定迎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新皇,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张太后为了讨好新皇,居然在自己儿子尸骨未凉之际,就派自己的兄弟去拜见尚未登基的嘉靖。

嘉靖继位之后,却因为名分问题,和张太后及内阁发生冲突。张太后和内阁认为,嘉靖是因过继给明孝宗为嗣子才能当皇帝的,应该管明孝宗叫爹,管明孝宗的妻子张太后叫娘,至于他的亲生父母,从此和他没有亲缘关系。

嘉靖则认为,他的继位诏书从未提及过继字样,他是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以明武宗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身份登基的,自然该追封父亲兴献王为皇帝,尊母亲蒋氏为皇太后。

双方就此展开了漫长的论战,这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事件。而大礼议的结果,自然是嘉靖大获全胜。

张太后作为明孝宗的皇后,自然仍是太后,但是她只是“皇伯母”。嘉靖的生母蒋氏,则和她两宫并立。

两个太后的关系非常恶劣。嘉靖更是因此对张太后极不礼遇。张太后的兄弟被打入监狱的时候,张太后放下面子亲自去找嘉靖求情,嘉靖仍不为所动。

可以说,前半生无比顺遂的张太后,在遇到嘉靖和蒋太后之后,晚景相当凄凉。

04、万历年间的陈太后和李太后

前面几对两宫皇太后都是针锋相对的,接下来这对皇太后,可以说是明朝唯一和谐的一对了。她们是万历皇帝的嫡母陈氏和生母李氏。

在万历登基之前,陈氏的日子过得相当惨。她虽然被隆庆皇帝立为皇后,却不得宠,且没有儿子,隆庆甚至不允许她住在坤宁宫,而以她多病为理由,把她迁到了偏宫。

不过,当时还是太子的万历对陈氏这个嫡母十分孝顺,每天都要去向她问安。万历的生母李氏,当时还是贵妃,也对陈氏这个皇后非常尊敬。

隆庆去世之后,万历登基,陈氏苦尽甘来。她和李氏一起被尊为皇太后,并从偏宫搬了出来。

不过,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那就是按照明朝惯例,当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时候,皇帝的嫡母加微号,而生母不加微号,以示嫡母比生母更尊贵。可是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太后,建议给两位太后都加微号,陈太后为仁圣皇太后,李太后为慈圣皇太后,文官们并没有反对。

可是过了几年,万历竟想给生母多加微号,以压倒嫡母。这下大臣们就纷纷出来劝阻了。

不过,除了想为生母争取待遇这不断过分的念头之外,万历对陈太后相当孝顺。他们出席活动之际,都是万历亲自扶着陈太后,而皇后或贵妃扶李太后,以示嫡母尊贵。

总体来说,陈太后和李太后是明朝相处最和谐的两宫皇太后了。

05、写在最后

当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时候,虽然在礼法上嫡母比生母尊贵,但是从明朝的这几个实际案例来看,皇帝才是实际的掌权人,他自然是偏向于自己的生母的,嫡母能不能过得舒心,则全看和皇帝的关系好不好,皇帝的心肠好不好了。

毕竟,明朝的太后不想其他朝代的太后一样可以垂帘听政,她们虽然名分尊贵,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也没有什么势力,只能看皇帝的脸色过日子。

所谓的礼法不礼法,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不过是一纸空文。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