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凭实力成为党的第二号人物,他是最接近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人

轮回历史 2024-10-26 19:04:39

1943年之前,刘少奇同志一直在地方工作,相比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张闻天等人,在党内并不是十分显眼。

但刘少奇一来中央后,就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毛主席更是公开宣布刘少奇是党内的第二号人物,其后,他多次都对外宣称刘少奇是他的接班人。

这简直是飞跃式提拔,我们要知道,即便是毛主席进入党的核心领导层,也是历经各种复杂艰难的困境。即使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都不能算是党内的第二号人物,因为党内组织会议决定,只是“以毛泽东为恩来同志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属于周总理的助手。

在战乱时代,都是有德有能者居其位,绝对没有凭空而降的地位,即使有,也镇不住。刘少奇完全是凭借实力,成为党的第二号人物。

一、刘少奇在理论战略方面,堪比毛主席。

我们党有两个非常伟大的理论家,一个是毛主席,另外一个就是刘少奇,他们在党和国家的重大走向上,都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从战略方面擘画了长期的方针。因此,刘少奇是除了毛主席以外,在马克思主义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党内人士,我们可以从他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窥见一斑。

毛主席都说《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该尽快发表”。

即使是后来指导全国人民的毛泽东思想,在毛主席的允许同意下,也是刘少奇总结提炼出来的,而且他还做了详细的阐述,让大家明白毛泽东思想到底是什么思想,该如何指导工作和生活。

二、刘少奇的军事战略接近毛主席,发展八路军有功。

毛主席的军事战略,其实也不是说一开始就为所有人理解。

毛主席军事战略一直强调:放开双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我们的根据地。

1937年,日军大举进犯山西,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但到底怎么抗日,其实我党很多人还是没有深刻领悟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思想。

当时,山西太原齐聚了我党三大顶尖人物:刘少奇、周总理、任弼时,他们一起共同讨论了华北抗战形势和八路军行动方针

刘少奇是最接近毛主席军事战略的人,他认为:“在强敌面前华北早晚要沦陷,我们不必费力去帮国民党军队抵抗,还是抓住时机到处去发展游击队,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为好,有的用阎锡山的名义,有的可以先斩后奏,不要因统一战线而缩手缩脚。”

周总理则不同意刘少奇的意见,还是认为一切以统一战线为重。

任弼时则明确反对,认为刘少奇的观点是“民族失败主义”,军人,没有还未打仗就认输的道理,任弼时在《山西抗战的回忆》中说道:“敌人要完成其军事上占领华北,非攻占山西不可。如山西高原全境保持我军手中,则随时可以居高临下,由太行山脉伸出平汉北段和平绥东段,威胁敌在华北之平津军事重地,使敌向平汉南进及向绥远的进攻感受困难,故山西为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他主张八路军要集中主力,和日军争一争山西,让“山西高原全境保持我军手中”。

说实话,八路军那时候的实力很难和日军硬碰硬,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八路军应该很难守住山西全境。

在刘少奇、周总理、任弼时开完会后的当天,毛主席就发了电报给前线支持刘少奇,说道:“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

这个电报明确支持刘少奇的军事战略思想的正确性,八路军不能集中打仗,而是要坚持游击战,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

最终,整个华北,在刘少奇的领导下,不仅帮助八路军发展到近20万人,还建立了普遍的抗日抗拒地,仅山西的105个县,就有62个县是共产党员做县长,山西虽然名义上被日军占领了,但实质上我党存在巨大影响力,某种程度,实现了任弼时所说的让“山西高原全境保持我军手中”。

三、刘少奇的政治战略,让毛主席高度评价:甚为欣慰。

毛主席在1945年8月28日赴重庆与老蒋谈判,在前一天的8月27日,毛主席就亲自为中共中央起草通知,向各中央局、各区党委发出电报通告:“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以文件正式宣告刘少奇代理主政中央,毛主席不在的这段时期,党内一切军政要务都由刘少奇拍板。

刘少奇也不负众望,在代理主席职务期间,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 指令晋察冀和山东分局迅速选派干部和部队向东北出发。这是一步重大的战略决策,牵动全国各解放区的全方位总体战略转移, 牵动战争全局,是后续解放战争得以胜利的关键一招。

当时,我军在东北力量基本为0,我军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华北、华中还有江南等地方,当时的主要军事策略是“向北防御, 向南发展”,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逻辑,让我党去人生地不熟的东北地方去发展,其实风险很大。

但刘少奇极其具备战略眼光,将原来的“向北防御, 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 改变为“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方针,我军提前抢占了东北,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刘少奇夜以继日地关注各地赴东北部队的进程, 随时调整和发出指示,并不断地将这些情况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对刘少奇在东北的部署非常满意,他致电刘少奇:“各电均悉, 甚为欣慰”。

因此,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刘少奇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坐上了党的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他在这个位置期间,也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华,各种战略决策非常接近毛主席,无愧于毛主席的信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