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12月24日,胡舟舟看病记

爱讲故事的小春 2024-12-25 04:45:52

胡舟舟,女,55岁,因反复头晕数日来山河省人民医院就诊。

就诊日期为2036年12月24日上午10点15分。

线上预约早已经精确到分钟,胡舟舟的智能手环不断弹出提示:

“距离您的就诊时间还剩30分钟,请及时到门诊楼六层神经内科2诊室就诊……”

“距离您的就诊时间还剩10分钟,请及时到门诊楼六层神经内科2诊室就诊……”

“距离您的就诊时间还剩3分钟,请及时到门诊楼六层神经内科2诊室就诊,过号将重新预约……”

胡舟舟闻言加快脚步,在虚空投影导航的帮助下,及时赶到了诊室门口。

“您已到达诊室附近,系统自动签到成功,请先到护士站测量生命体征。”

胡舟舟抬头观察四周,见走廊里空荡荡的,诊室外的沙发上只坐着零星几个病人在候诊。

预约号码显示,她是今天的第12个病人。

图片来自网络

医疗机器人转动摄像头,识别到胡舟舟的脸,发出温柔的声音:“亲爱的胡舟舟女士,请来我这里测量生命体征吧~”

胡舟舟好久没来医院了,对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啧啧称奇。

护士让她坐好,把一个黑色的线圈套在她的胳膊上,然后在她胸前贴了两个小磁片。过了大概10秒钟,护士说“好了”,然后就把线圈和磁片取了下来。

“这就好了?”胡舟舟还没反应过来。

外形可爱的机器人眨了眨眼,汇报道:“生命体征采集成功。患者体温36℃,心率72次/分钟,脉搏72次/分钟,呼吸16次/分钟,血压152/88mmHg,心电图波形正常,身高163cm,体重60kg,BMI22.58……数据已录入并更新。”

自从医疗数据共享协议生效后,签署协议的医院已经实现了数据共享。胡舟舟3年前在上海的某家医院就诊过,机器人对比了3年前的数据,发现她的血压水平有所上升,于是特意标注了出来。

【注意: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并较前升高。】

护士简单询问了一下胡舟舟头晕的情况,包括晕的时候有没有天旋地转,每天发作几次,每次持续多久,有没有服用治疗眩晕的药物,既往有没有药物过敏史等等。

在她们对话的同时,医疗机器人竖起耳朵仔细聆听,采集语音信息,提炼并转化成文字,生成一份病历草稿,传输到护士的电脑上。

护士审核草稿无误,点击确认,一份病历初稿就发送到了医生的电脑上。

整个过程大概5分钟左右。

“王医生已经看到您的信息了,正在诊室里等您。”护士说。

图片来自网络

诊室外面挂着王医生的介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理学三科博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临床医学院,有1万+病例研究量,500+手术治疗量和200人次心理咨询量。擅长神经内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初诊平均正确率>95%,罕见及疑难病诊断正确率>91%,总体治疗有效率87%……

这简历看上去就很牛X的样子。

胡舟舟走进诊室,见到桌子后面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医生,看面相不过25岁,右耳后面带着一只银色的耳机。

好奇怪的耳机。

定睛一看,哪里是耳机,是脑机接口。

……怪不得年纪轻轻就读了三个博士学位。

不过脑机接口价格不菲,后期的维护、升级和保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有顶级富人家庭才舍得花大价钱给孩子安装。

国内医生工作量大,收入不高,很少有富豪的孩子选择学医。他们大多会学习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或者艺术,以便更好地管理公司、继承家业、巩固财富、寻找人生意义。

医生一年的收入,买不起这些富家子弟的一块手表。他们也许会结交医生朋友,但不会让自己成为医生。

王医生既然有钱到能植入脑机接口了,为什么会选择做医生呢?

胡舟舟百思不得其解。

图片来自网络

王医生也很和气,再次仔细询问她的病史,并给她做了简单的查体,排除了耳石症和前庭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

“可能是脑缺血造成的头晕。”王医生让胡舟舟去抽血化验并做一项磁共振检查。

没有挂号卡、申请单,一切个人信息都通过智能手环核对完成。

胡舟舟来到二楼检验科抽血中心,看到一排自助抽血机。她把胳膊放到机器上固定,感觉皮肤一凉,紧接着刺痛了一下,过了片刻,血就抽好了。

手臂上多了一块白色的“创可贴”,胡舟舟的智能手环同时弹出提示:“请您30分钟后注意查收化验结果!”

所有化验报告都会发送到个人终端,实现完全无纸化。

磁共振室在地下一层,胡舟舟用智能导航到达1号检查室,发现自己的名字已经显示在门口的屏幕上。

【23号胡*舟,预计检查时间11:35】

胡舟舟看了看表,发现还有半个多小时才轮到自己,决定去出去逛逛。

等候区有播放健康宣传片,主角是AI虚拟人,美得不真实,胡舟舟看了两眼,不感兴趣。

她是性格保守的80后,还是更喜欢自然人演员。

从扶梯上一楼,胡舟舟来到医院的大厅。这里有很多商店,主要卖保健品、医疗器械、自制中药和日用百货,还有一家睡眠中心和一家连锁咖啡店。

最显眼的位置是一个展台,展示某科技公司新推出的陪护型机器人。

现在的陪护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分类也越来越细。这款机器人外形很可爱,据说性格数据来自一个患癌症去世的小女孩,销售的目标人群主要是没有孩子的35-50岁单身女性。

她会干家务,会唱歌跳舞,会医疗照护,会安抚母亲的情绪,偶尔闹小脾气但不过分,是母亲永远乖巧可爱的“小棉袄”。

图片来自网络

胡舟舟正看得入神,突然听到大厅里的电视里播放新闻:“我市再次出现‘躺平族’集体紫砂事件……现已发现思者11人,年龄均在28-30岁之间,其中7人曾为高中同学……”

胡舟舟内心一颤,想起自己的儿子。

小时候的儿子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看见什么都感到好奇,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为什么”。

是什么时候开始,儿子眼中渐渐没有了光呢?

是初中,还是高中?

高三那年,儿子放学回家后,突然发疯似的大吼大叫,砸东西,然后躺在地上崩溃痛哭,说自己不想活了。胡舟舟吓坏了,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诊断出了抑郁症。

自那以后,胡舟舟就不敢逼儿子学习了。

儿子大学辍学,不工作,不出门,不谈女朋友,现在28岁了,每天只是窝在家里打游戏。除了一日三餐,胡舟舟几乎见不到儿子的面。

一开始很痛苦,这么多年下来,痛着痛着,也就习惯了。

周围的家庭,很多都是这样的,父母上班,儿女啃老。

这些被高压教育碾碎的年轻人,被人们称之为“躺平族”,其中很多人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相比之下,她的儿子虽然颓废,但至少还活着,生活也能自理。

早知道,早知道……

唉,也许是时候买个陪伴型机器人了……

胡舟舟这么想着,抬头看到落地窗外万里无云的天空。

碧蓝如洗,亘古如一。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