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科技为啥不卖给中国?荷兰:我70万的平衡车,他们600搞定

生远谈历史 2024-09-03 11:41:01

说起平衡车,可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大概没人会觉得有多稀奇。

但你可能不知道,世界上第一台平衡车诞生的时候,这可是一件超级昂贵的“玩具”

平衡车的高光时刻

平衡车在现在,可以说一点也不稀奇,毕竟少则几百块,多则几千块,就可以买回家了。

但世界上第一台平衡车诞生的时候,其价格绝对可以称作奢侈品。

1995年,荷兰的工程师最早设计出了平衡车,这个产品,在当年可是相当酷炫且相当具有科技感的。

即便是现在,平衡车也还是跟科技挂着钩。

从设计上看,1995年的时候,平衡车又新奇,又有科技感;

但当年的平衡车在销量上可谓无人问津,因为受制于成本的限制,当年的平衡车的市场售价高达8.5万美元,合70万人民币一台。

这个价格,别说放在当年,就是放在现在也是相当炸裂的,毕竟这个价格即便是买汽车,也是高端车系列了。

因此,平衡车在早年间是一个有价无市的存在。

但不管怎么说,单就这个价格来说,也足够称得上高光了,试问即使在这个年代,又有多少东西能卖到这个价格呢?

当然,价格高光是一回事,经营公司就是另一回事了。

尽管平衡车有着高光的价格,科技的外表,但毕竟市场上能消费的起的人不多见,因此,几乎无人问津,没多久,这家鼓捣出平衡车的荷兰公司就倒闭了。

此后平衡车的专利技术就转移到美国人的手中,往后十多年,尽管平衡车的成本一降再降,但售价始终还是维持在2万美元以上,因此,平衡车还是没有办法真正在市场上普及。

中国突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

虽然在早年间平衡车在市场的角度上说并不成功,但站在科技的角度来说,却是相当成功的。

平衡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陀螺仪,加速传感器,电子驱动,无线遥控,电子制动以及电池等,在平衡车刚刚诞生的十几年里,这些核心技术其实都掌握在欧美人的手中。

即便是荷兰公司倒闭了,专利也是转移至美国。

而且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说,当年的平衡车成本高昂,在市场普及上难有作为;

但上述的单项技术即使不在平衡车行业大展拳脚,也可以在其他的相关领域或者相似领域中找到应用的一席之地。

也正因为如此,欧美国家拒绝向我国提供上述技术。

当然,这也并不稀奇,因为一直以来,欧美国家都是对我国实施着严格的技术封锁的,哪怕某一项技术无法转换为经济利益,也是要严格的封锁。

所以,我国的平衡车产业并不是站在已有的技术储备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而是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

甚至于,在我国投入人力物力展开对平衡车领域的基础研究之后,我们不但攻克了陀螺仪,加速传感器和电机电池等核心技术之后,还创造性的将智能化引入到平衡车的设计当中。

从而从完全没有技术储备的状态,转而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

事实上,我国之所以能够后发先至,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

工业门类的完善,意味着我国在各项技术研发的领域都有相对应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同时再加之我国本身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也为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事实上,完善的工业体系带来的是强大的研发能力,而巨大的国内市场则提供了技术迭代的基本保障。

所以,两者叠加之后,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

荷兰尽管早在1995年就研发出了平衡车,但是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一项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快速迭代,这也是为什么在平衡车被发明出十多年之后,其成本依旧高居不下。

本质上说,这是因为平衡车在荷兰仅仅只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努力,而并非诸多工业部门的协同合作。

但在我国,我们完全在自主市场之中就能找到所有潜在的合作者,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攻关。

尽管国外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但我们依旧可以在准备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快速解决各种问题。

而现实也给予了我国相关行业丰厚的回报。

时至今日,平衡车的价格早就回归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范围里,一面给相关企业贡献着丰厚的利润,一面因为利润的产生而可以进行更多的技术研发,从而构筑足够强大的技术堡垒。

当年的昂贵和现在的亲民,其实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现在回头去看1995年的平衡车,70万元一台的价格令人瞠目结舌,而到了今天,几百块一台的平衡车随处可见。

如此大的价格差会让人感觉非常不真实。

任何一个领域,最初产生的时候,都是极其昂贵的。

这并不是平衡车这一个小行业的特征。

比如最近看到一条新闻,讲的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说起可控核聚变,很多人可能更加陌生,事实上在,这是一个足够能影响人类未来的技术。

如果可控核聚变能够大规模商用,那么星际旅行将不再是梦想,人类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也将彻底解除。

但时至今日,可控核聚变技术依旧还停留在实验室里,别说商用,就是能够在实验室里得到较好的结果都非常困难。

譬如2006年启动的ITER项目,由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35个国家共同参与,预算投资高达50亿欧元,可是时至今日,已经将近20年过去了,实验尚且没有真正达到启动的程度。

原本该项目预计在2025年启动点火,但是现在实验设施的完工尚且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

从这个投资的额度来说,可以想见一个新技术的诞生是何等昂贵。

但只要能够翻越过技术的桎梏,将来可控核聚变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

因为理论上说,300克的氘,就可以供给一个20万人口的城市使用一年,而300克氘的成本还不到100美元,即700多元人民币。

要知道别说是一个20万人的城市,就算是一个家庭,在现在一年的电费也远远不止700元。

一项新技术在诞生时极其昂贵,在大规模商用之后,成本逐步降低是大势所趋,也是客观规律。

我们也没必要在回头看1995年时70万元买一台平衡车而感到非常诧异,因为那是这项技术诞生的初始。

时至今日,平衡车作为一个代步工具,给人们带来的很多的方便。

尤其是社区间,短距离的代步,平衡车可以说有很强的机动性和应用场景。

而随着AI技术的发展,平衡车也不仅仅只是一台没有“思维”的工具,现在的平衡车也开始逐步有了“思考”,其安全性越来越好。

可以预见的是,平衡车的市场未来还有很多的潜力去发展。

当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平衡车作为我国制造业中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自然是可以反应我国制造业的全貌的。

在这个领域,我们完成了从无到有,完成了从无到全球领先,乃至于全球范围内的领军者,那么在其他的行业,我们也有着类似的潜力。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