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传奇——神童少年王寀之死

智者聊过去 2024-07-29 22:00:33

先介绍一下王寀其人,他原名王寀,字辅道,一字道辅。说起他的名字,或许知之者甚少,但说起他的祖上,在北宋时期十分显赫。他的先祖王师诚祖孙三代都被赠封金紫光䘵大夫,其中曾祖和祖父还都担任太子太师,他的父亲王韶,更是北宋名将,以足智多谋和善于韬略著称,曾经提出过“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战略,被宋神宗采纳并委以重任。王韶在抗击西夏的过程中,打过许多胜仗,最著名的战役是熙河之役,俘获了敌军首领,拓展边疆二千余里,成功收复大片土地,沉重地打击了西夏。

王寀是王韶的小儿子,排行十三,宋代诗人,词人,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作为名人之后,王寀从小就聪明异于常人,孩提时就曾经做过一次令人惊叹之举。那一年王寀才两三岁,刚刚能说话,正赶上元宵节,家里人都出去看灯会,小王寀头戴珠帽,身穿襐服,被仆人架在肩膀上,也走在看灯的人流中。

走到宣德门那里,人流拥挤,仆人只顾着看花灯,一不留神肩膀上的小王寀被人抱走了,等仆人发现的时候,早已经不见小孩子的踪影。仆人连忙跌跌撞撞地回家禀报主人王韶,没想到王韶听说被人抱走的是王寀,不但没有着急,反而安慰起了仆人:“要是别的孩子被人拐走了,那得立刻派人去找,如果是我们家十三郎,他一定能自己回来。”说完,就像没有这回事似的,竟然真的不派人去街上寻找。

十天过去了,这天一辆牛车来到王韶家门前,有一位宦官带着圣旨,后面有人抱着小王寀走出来,王家人又惊又喜,抱过小孩子问他元宵节那天晚上的事。原来那歹徒见小王寀身上的衣服很值钱,就一直跟在仆人身后,趁着仆人不留神,就接过小孩子背在身上赶紧跑开。小王寀发觉背自己的人不是家里的仆人,知道遇上歹人,他悄悄地把自己的珠帽藏在身上。正好这时几辆皇家马车停在路边,小王寀一下子从歹人背上抱住车辕,大声呼叫“抓歹人”,那歹人吓得落荒而逃。

马车上的宦官见这小孩子聪明可爱,就抱着他进了皇宫,第二天带着他见皇帝宋神宗。皇帝问他是谁家的孩子,小王寀不慌不忙口齿伶俐地回答:“儿乃韶之幼子也。”然后把元宵节晚上的事说了出来,皇帝十分喜爱这聪明伶俐地小孩子,还把他送到皇后那里,同时下诏让开封府捕捉歹人。皇后也特别喜欢粉雕玉琢的小王寀,留他在皇宫中住了几天,又赏赐了他许多金犀钱果,派人将他送回王韶家。

后来的人说这故事又加上其他情节:比如说这孩子还在歹人的衣领上不动声色地缝上金线,方便差役很快将歹人捉拿归案,这当然不太可能,且不说针线从哪里来,一个那么点大的幼童如何能拿起针线在歹人颠簸的后背上运针自如?但不管如何说,这孩子的聪明机智镇定沉着,的确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么聪明了得的孩子,读书自然不在话下,崇宁二年(1103年),25岁的王寀就考中了进士,由曾布和蔡京两位大臣推荐,担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后来又出任过汝州、陕州、襄州等地知府,直至升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可是这样一把人生好牌,却让王寀打得稀碎,几年之后,他竟然被宋徽宗关进大牢,斩首弃市。这其中关键缘由,就是因为王寀迷上了道教。

长年读书,或许让王寀心生厌倦,也有人说是目有所睹,遂感心疾,王寀竟然迷上了道教,沉迷于延道炼丹之类的旁门左道。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郑州书生,郑州书生告诉王寀他可以祈求天神下凡,与人见面聊天,王寀便跟着郑州书生学着祈神。神仙还没有祈到,外面的人倒是纷纷传言王寀会祈神之术,连皇宫里的皇帝都被惊动了。

这时候的皇帝是宋徽宗,最是崇信道教,身边时常有许多如林灵素之流的道士给他讲道言法。林灵素觉得王寀能祈神之术,在道术上比自己还要高明,便主动向王寀示好结交,可是王寀却瞧不上林灵素,曾经对客人说过:“灵素太诞妄,安得为上言之?”不愿意搭理他,这些话传到林灵素耳中,自然引起林灵素的嫉恨。

王寀的祈神之术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那他的祈神之术到底炼成了没有呢?有人说王寀真的祈神下凡了。能证明这事的是王寀的表兄户部尚书刘昺,虽然两个人是表兄弟,可是多年前就因为利益冲突发生矛盾,已经多年不来往了。据说王寀请来真神下凡,那位神仙却让王寀给刘昺送几句话,王寀便问原因,那位神仙告诉他:“你只管问他(刘昺),某年某月某日在蔡京家后堂谈论的这件事,有没有这么回事?”刘昺一下子就被问住了,惊骇汗浃,因为那是他们商议暗中谋害他人的话,除了神仙同,没有别的人知道。刘昺把这事告诉给了宋徽宗,其实这是个很蹩脚的骗局,一种是王刘两人合谋,或是王寀通过某种手段探听到了刘昺与他人的一次密谋,都不足证明王寀真的会祈来神仙。

但崇信道术的宋徽宗不这样想,他以为王寀真的会祈神,迫不及待地下令召见了王寀。见面之后,王寀便发挥出他从小就聪明伶俐的特长,摆出一副世间高人的风仪,高谈阔论,一番话专门对着宋徽宗的痒处说,让徽宗皇帝龙心大悦。两人约定几天后在皇宫的内殿里祈求真神下凡,宋徽宗贵为皇帝,心中也着实很是期待与真神的见面。林灵素在一边听到了,也请求一道参加,但是王寀却又一次拒绝了他。

林灵素参与不成,他便想着如何破坏王寀的祈神之举。有人给林灵素出了一个主意:只要不让那位郑州书生与王寀一同进宫祈神,王寀祈神就不会成功。其实王寀之所以敢对着皇帝承诺能祈求真神下凡,就一定想好了骗人的办法,这其中少不了一个手段高明的同伙的配合。林灵素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所在,自然就有了对付王寀的办法。

到了约定祈神的那一天,王寀果然带着郑州书生一同进宫。刚走到东华门,林灵素就让人把郑州书生拦住了,说只允许王寀一个人进去。可怜的王寀只得一个人进去了,那边宋徽宗已经洗沐斋戒了好几天,坐在殿里等着真神下凡,一连等了三个晚上也不见真神降临,宋徽宗觉得上当受骗了,一怒之下将王寀关进了开封府大牢。

王寀进了大牢,并不慌张,不过是一次请神失败而已,这一次没有同伴配合,还可以有下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进了监狱之后,狱卒拿出纸笔请王寀给他们写诗,见王寀不肯写,狱卒苦苦哀求:“当年苏轼苏学因为乌台诗案坐牢时,我祖父也是狱卒,后来苏学士出狱之后,我祖父总是悔恨当时没有请苏学士留下墨宝,现在我们可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听他们这样一说,王寀高兴了,立刻提起笔就写了几句诗送给了狱卒。

王寀没想到的是,他写的这些诗立刻就落到了开封府尹盛章的手里。盛章与王寀的表兄刘昺有仇,早就想找机会对付刘昺等人。拿到这些诗句,盛章立刻上书连同刘昺等人一同告了,请求彻查此案。得到宋徽宗的同意之后,盛章立刻让手下开封司录孟彦弼带着捕快窦鉴去刘昺家中审查。

刘昺对着两个人慷慨陈词,驳斥盛章无辜陷害大臣,孟彦弼被说服了,打算放弃调查,窦鉴却说道:“只要从刘尚书的桌案找一些文字作证据,这桩案子就成了铁案了。”说来也巧,刘昺的桌案上刚好有一首写给王寀的诗,还没有写完,只写了前两句:“白水之年大道盛,扫除荆棘替高真。”原来刘昺因为王寀会祈神之术,得到宋徽宗的征召,想写诗夸夸他,修补两个之间的关系,诗意思是说王寀有嫉恶之心,修习道术,侍奉君王,诗中的高真自然是指宋徽宗。

盛章拿着这诗去见宋徽宗,他给皇帝的解释自然不是刘昺原来的诗意,而是故作歪曲:“白水谓来年庚子,采举事之时,昺指寀为高真,不知以何人为荆棘?置陛下于何地?岂非所谓大逆不道乎!”这时候林灵素又在一边添油加醋:“寀父兄昔在西边,密与夏人谋反国。迟至尊候神,且图不轨。”不但坐实王寀的罪名,而且又让徽宗皇帝想起白等三天没有见到真神的事情,宋徽宗于是下令将王寀斩首弃市,案中的刘昺,则被发配到琼州。

王寀因为好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其结局不禁让人感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