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前,台湾为什么一直没有纳入中央王朝管控?

东江学习社吖 2024-09-19 22:09:16

说到台湾,我们脑海里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翻开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有一个问题就会萦绕心头:自汉朝起,海南岛就纳入了中央管控,而为什么台湾岛却长时间是一片空白,在清朝时才正式纳入版图?

今天我们来理一理台湾的历史,试图解释这个问题。

西汉的时候,海南岛已经设立了珠崖郡和儋耳郡。东汉的时候,海南又改设朱崖州。这时候,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权威地理史书《汉书.地理志》,上面也找不到关于台湾的记载。有人会说《尚书.禹贡》里有关于台湾的记载,这纯属人云亦云。《尚书.禹贡》一共才1200多字,我通读几遍都没有发现任何明确记录。

地处大陆的中央王朝,第一次派兵踏上台湾土地,应该是三国时期。公元230年,东吴的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前往夷洲,此举确定了台湾领土的归属问题。

孙权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当了皇帝自然就有长生不老的想法,于是,孙权效仿秦始皇去海外寻找仙山。卫温和诸葛直受命率将士1万多人,乘坐30多艘大船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夷洲和亶洲。夷洲即台湾,亶洲大约是日本。当时的夷州和内地已经有民间的交往,所以卫温等人先前往台湾。

此行的结果呢?“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

卫温和诸葛直到了台湾以后,觉得这一趟漂洋过海已经很幸苦了,那么去亶洲恐怕将更加困难。两人打了退堂鼓,在夷洲抓了几千当地人以后,就回到了吴国。

这种遇到困难就退缩的行为,让孙权勃然大怒:让你们去找神仙,你们却给我抓了几千个土人回来充数。于是,孙权把卫温和诸葛直二人,以"违诏无功"的罪名砍了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孙权又要北抗曹魏,又要平定山越、五溪蛮等少数民族反抗,再次出海去找神仙的念头也就慢慢消散了。

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偏安政权自顾不暇,哪还有渡海开疆拓土的想法?

王朝开国之初,皇帝大多想干一番业绩。秦始皇如此,隋朝的隋炀帝也有这想法。杨广在征高丽,开运河的同时,又把眼光投向了海峡对岸。这时候的台湾被称为“流求”。

这个时候的流求,上面已经有自己的国家了(或许是部落联盟)。隋炀帝先是派使者前去招降流求。第一次去的使者,以“访察异俗”为名前去交涉,因为言语不通,只抓回一个土人回来交差。隋炀帝很不高兴,又派出第二波使者,这个使者只得到了流求王赠送的一幅用布做的盔甲。

两次派人招降失败,隋炀帝大为恼火,直接派兵去攻打流求。

根据《隋书·陈棱传》的记载,隋朝将领陈棱率领一万多丹阳兵去攻打琉球。渡海就用了一个月,然后,“棱率众登岸,其主欢斯渴刺兜遣兵拒战。”陈棱经过一番大战,最终斩杀了欢斯渴刺兜及其部下几千人,得胜而还。

但是,隋朝对台湾的处置却有点虎头蛇尾,把流求的宫殿捣毁以后,也不设置官府,又抓了几千人后直接回大陆了。兴师动众出兵,最后又虎头蛇尾撤离,其中的原因要从个人性格上分析了。但凡有雄图大略的君主都有很强的征服欲,汉武帝为了大宛马而征西域,隋炀帝三征高丽都是如此。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打服为止。至于流求这样的小国,打赢了,气也出了,就这么算了,长期占领也没什么实际利益,于是最终放弃了。

隋炀帝征伐流求这个事情,现在的史学界还在争论一个焦点问题:隋朝攻灭的流求,究竟是今天的台湾岛,还是日本的琉球群岛?本人才疏学浅,也不敢确定。

唐朝的时候,没有官方和台湾交流的记载。但是,从这时候起,因为航海技术的进步,大陆民间与台湾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沿海特别是福建的福州,泉州一带的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海到澎湖一带定居,。

南宋时期,官府开始在澎湖驻兵,保护这里的汉人移民。当时的澎湖,没有设立地方行政机构,而是属于泉州晋江县,“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赵汝适所著《诸蕃志》)。

经常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蒙古攻灭南宋以后,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带着赵氏残存宗室,沿着海岸线一路南逃,最终在崖山彻底灭亡。他们为什么不过海峡去澎湖,然后去台湾岛?

这个问题是脱离了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临安被元军攻占的时候,南方还有大片土地仍然在宋军手里,小朝廷肯定是逃亡自己还控制的地盘,他们怎么可能去未知的台湾岛冒险呢?当他们退到崖山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心态都崩溃了,就没想过再跑了。具体见我的这篇《崖山之战始末,宋朝君臣为什么不逃往越南和吕宋等地?》

元朝的时候,澎湖岛上已经都是汉人,所以元朝在澎湖设立了澎湖巡检司。巡检司的官职是从九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这是台澎地区第一次设置地方管辖机构。

台湾岛此时称为“留求”,岛上还是以“番人”为主,于是,元世祖忽必烈派遣水师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兵部员外郎阮鉴等人,携带诏书,从澎湖出发,前去招抚留求。

这个招抚团的配置还是很科学,有海军,有礼部,有兵部,可还是跟秦朝和隋朝的使团一样,很不靠谱。三人走错了地方,到了台湾南部的一个狭长的小岛,因为言语不通反被当地人杀了三名随从。这时候,他们产生了内部矛盾,杨祥认为,使团已经到了留求,而其他两人坚持认为还没到,不肯在报告上签字。

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当天晚上,礼部员外郎吴志斗竟然离奇失踪了。第二天,阮鉴痛快签了字,然后杨祥和阮鉴二人带队返回。回到大陆以后,吴志斗的老婆看到丈夫没了,立即向上级告状,说杨祥为了贪功和糊弄上司,把不肯附和的文官吴志斗给扔到海里暗害了,同样军队出身的阮鉴也是同谋。于是朝廷就把杨祥和阮鉴关押起来审讯,最终因查无实据,两人被释放,事情不了了之。

成宗元贞三年(1297年),福建省平章政事,名叫高兴。这位高省长想招抚留求,他吸取历朝招抚失败的教训,想出了一个怪招。他派两个部将带兵跑到台湾岛上,抓了一百多个人带回大陆,好吃好喝招待,然后把他们放回去,让他们宣扬朝廷的美德,说大陆生活好,岛上的人赶紧归降吧。结果,这一百多人回去以后就如泥牛入海,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高兴费钱费力,白忙活一场。

元朝对台湾的招抚虽然比较搞笑,但明朝对台湾的政策是大大的失策。

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到台湾和澎湖进行调查,发现岛上的汉人已经有一万多人了,而且初步站稳了脚跟。朱元璋想的不是增加人口和驻军,然后牢牢掌控住这里,而是把这里的汉人全部内迁到大陆的福建。

这是一种典型的农民思维,认为海上的人难管,没有一点海洋意识。殊不知,朱元璋此举不但没有平息海患,还造成了日后倭寇在沿海地带猖獗横行。如果早早控制住台湾、澎湖诸岛,大明王朝后来哪会如此被动?

朱元璋此举,让历代先民们的开拓成果尽废。

之后的历史就是,荷兰侵占台湾和郑成功的故事了。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重申一句: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