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竞争的核心,不是学校的整体成绩,更不是后进生的提升,而是优生的培养,越是优秀的学生,获得的资源倾斜越多,强者恒强的情况也就越明显。
私立学校能够招揽最优秀的生源,并能够让大多数家长愿意缴纳高得多的学费,都源于这种优生的光环效应。更能让家长能够自动代入。
但事实情况却是,头部学生的表现,与大多数孩子无关,但由于家长的自带滤镜,以及心理选择性暗示,使得单纯的将少数优生的表现,等同于学校整体的表现。就像很多人热衷于讨论那所高中是否出了清北,而不是一本率。
少量的天才,与学校的教学水平无关,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才是真实实力的体现,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私立初中上。
大多数私立学校成绩靠后的孩子,只是交了高额的学费,让学校吸纳优生,并对其重点打造,然后再吸引下一波学生缴纳较高的学费,形成学校掐尖培养形成示范效应的良性发展循环。
但这种良性循环,对于普通学生却是单纯的舍己为人。
而公办学校则是有教无类,对于每位学生投入相同的精力,不重点培优,更适应中下等水水平学生的能力,这就使得其优生在成绩体现上,不具有优势,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孩子,却有着更好的契合度。
私立学校对于优生,更具有提分潜力,因为其教学重点就在于培优,但中下等学生跟不上就是跟不上。公办学校均衡化教学,更利于普通水平学生,优生成绩优势不突出,使得私立初中在以头部优生中作为代表进行宣传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对于大量普通水平的学生,则在公办学校更能契合其学习能力,只是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自己孩子真实定位,最终成为花钱帮学校培养优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