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头岭击毙多少日寇?陈赓日记披露:杀四个鬼子,才能缴获一支枪

给你壹点料 2024-11-02 01:54:1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们都知道,八路军打仗神勇,尤其擅长“伏击战”,“招招致命”。1938年的神头岭伏击战,更是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据说日军光是收尸就花了整整两天,108师团更是把386旅视为眼中钉,恨不得“生吞活剥”。可让人纳闷的是,陈赓日记里却说,有时候要杀四个鬼子才能缴获一支枪。这场打的日军闻风丧胆的伏击战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日军辎重队全军覆没

1938年3月,山西的太行山上,抗日烽火烧得格外猛烈。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正紧盯着地图,寻找着打击日寇的机会。他的目光落在了连接河北和山西的交通要道长邯公路上,这条公路,如同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为侵华日军输送着战争物资。

“掐断了这条动脉,就能大大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刘伯承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他决定利用386旅善于打伏击的特点,来个“围点打援”,给日军来个狠的。

接到任务的386旅旅长陈赓,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在地图上仔细研究了半天,最终选定了申家山作为伏击地点。申家山前面有个山沟,公路正好从沟里穿过,两边都是山,简直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

可就在386旅的战士们摸黑赶到申家山准备“瓮中捉鳖”的时候,负责勘察地形的战士却带回了一个糟糕的消息:地图出错了,公路根本不在山沟里,而是在对面光秃秃的神头岭的山顶上。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得到消息的陈赓也傻了眼,临时变更作战计划,风险极大。

可根据情报,日军一支1500多人的辎重队,将在10个小时内经过这里,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找到这么好的伏击地点可就难了,时间紧迫,陈赓当机立断,决定就在神头岭打。

但神头岭上光秃秃的,根本没有地方可以藏,也没有天险可以守,这仗要怎么打?战士们都为指挥捏着一把汗。

陈赓当然知道其中的风险,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公路两边散落着一些断壁残垣,那是之前晋绥军为了防御日军修建的工事,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多少还能提供一些遮蔽。

陈赓果断下令,很快386旅的战士们就利用这些残破的工事,见缝插针地隐藏了起来,他们屏息凝神,化身为一群伺机而动的猎豹,静静地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3月16日早上9点左右,日军108师团的辎重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了神头岭,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伏击战。

随着陈赓一声令下,早就憋足了劲儿的八路军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从四面八方扑向日军。一时间枪声大作,手榴弹像雨点般飞向敌群,平静的神头岭瞬间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经过一天的激战,日军辎重队几乎全军覆没,386旅取得了神头岭伏击战的辉煌胜利。

缴枪怎么这么难?

战斗结束后,八路军战士们开始忙碌起来,打扫战场,救护伤员。386旅以少胜多,漂亮地完成了伏击任务,日寇的辎重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根据地,战士们欢呼雀跃,士气高昂。

而此刻86旅旅长陈赓,习惯性地掏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用钢笔蘸着墨水,仔细地记录着这场战斗的经过。从最初的侦查,到伏击地点的变更,再到战士们的英勇杀敌,事无巨细,他都要亲手记录下来。

“3月16日,神头岭,晴。我部伏击日军辎重队……”陈赓一边写,一边回忆着战斗的场景,仿佛一切还历历在目。可是翻看着手中的战报,陈赓却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战果的确辉煌,可缴获的枪支数量,却与战果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明明消灭了那么多敌人,可是枪支却寥寥无几,甚至陈赓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有时候,要杀四个鬼子,才能缴获一支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当时八路军的实际情况。

在当时那个年代,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跟日军比起来是天差地别。很多战士手里只有大刀长矛和手榴弹,能摸到枪的都是宝贝疙瘩,更别说像三八大盖这样先进的武器了。

火力不足,是制约八路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让战士们在战场上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战斗中,不少鬼子被打散后,都会选择坐着汽车或者骑马逃跑,毕竟“跑得快,打不赢”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基因。

而八路军战士大多时候只能靠两条腿追击,根本就追不上四个轮子的汽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带着枪支跑路,一点办法都没有。

还有一些枪支,在战斗中损坏了,根本没法用,弹片横飞,枪林弹雨的,枪支难免会受到损伤,有些枪支甚至被炸得粉碎,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即使收集起来,也只能回炉重造。

所以说缴获的枪支数量少,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八路军艰苦的作战环境,也侧面印证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陈赓日记里的自我批评

虽然神头岭伏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但陈赓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开始仔细地分析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结合战士们的汇报和自己的观察,在日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了四点不足之处。

第一,三营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离开了伏击阵地,让日军的汽车大摇大摆地通过了。这是一次严重的失职行为,如果日军趁机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各部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好几次都差点误伤了自己人。这在战场上是极其危险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第三,机枪手在步兵转移的时候,没有及时转移火力,也没有调整标尺,导致射击精度大打折扣,错失了不少歼敌的机会。

第四,有些部队的机动性还是不够灵活,明明可以抓住战机,扩大战果,却因为行动迟缓而白白错失了良机。

陈赓把这四点不足之处,逐条逐句地写在了日记本上,又用红笔重重地圈了起来,仿佛是在提醒自己。

日军老兵的梦魇

神头岭伏击战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华北大地,中国的老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仿佛迎来了盛大的节日。八路军以少胜多,痛击日寇的消息,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各地的抗日武装和民众,纷纷表示要以386旅为榜样,英勇抗击日寇侵略,保家卫国。

但是对于这场八路军的辉煌胜利,日本侵略者却是另一番感受,战败的消息传回日军108师团司令部,师团长饭塚国五郎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暴跳如雷,大发雷霆。

“耻辱!奇耻大辱!”饭塚国五郎气急败坏,恨不得把桌子都掀翻。

他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帝国士兵,居然会败在装备简陋的八路军手里,而且还是败得如此彻底。恼羞成怒的饭塚国五郎把386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以雪耻辱。

为了鼓舞士气,更为了给自己壮胆,他甚至下令在师团的装甲车和军车上,都刷上了“专打386旅”的字样,以此来表达他们复仇的决心。更耐人寻味的是,战后日军在编写战史的时候,对神头岭伏击战的态度,却和他们叫嚣复仇的叫嚣截然相反。

他们并没有刻意掩盖或歪曲这场战斗的真相,反而相当中肯地评价神头岭伏击战是一次“一流的伏击”,还肯定了八路军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看来八路军的战斗力,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日军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刮目相看。他们或许可以欺骗自己,但却无法欺骗历史。

结语

神头岭伏击战,八路军以少胜多,歼敌无数,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可是胜利背后,却是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

陈赓日记中“杀四个鬼子,才能缴获一支枪”的记录,更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八路军武器装备落后,战斗环境艰苦的现状。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才是我们更应该铭记和传承的思想内容。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2019-07-16—神头岭战斗:一场巧用地形的伏击战

文汇报—2020-09-03—日军对中国军用地图的盗抢测无所不用其极,但“纸上谈兵”的地图错误让他们整个师团几乎被全歼

4 阅读:4753
评论列表
  • 2024-11-05 16:51

    杀四个鬼子缴获一支枪,难道四个鬼子配一支枪???

    6六无为 回复:
    那是因为活着的逃跑时会把死了的枪带走!
    foxwu 回复:
    文章里有啊,你看了吗?
  • 2024-11-13 19:54

    鬼子把武器看的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