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性疾病的治疗中,抗栓药是基石用药。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都不可少了它!今天给大家科普有关替格瑞洛的六大用药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
替格瑞洛属于P2Y12抑制剂,是环戊基三唑嘧啶(CPTP)的一员,是一种选择性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作用于P2Y12ADP受体,以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如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相似。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口服P2Y12抑制剂,本身具有活性,不受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CYP12C19基因影响。
替格瑞洛除了抑制P2Y12受体以外,还可影响腺苷的代谢,获得额外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外周动脉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二、替格瑞洛的适应症
替格瑞洛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包括接受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三、与氯吡格雷的区别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都临床上常用抗血小板药,通过抑制血小板上P2Y12的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发挥抗血栓的作用。临床上都可用于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等患者,但是两种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1、起效时间不同,替格瑞洛更快!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服用并吸收之后不能直接作用,必须在肝经过代谢转化成它的活性代谢产物之后,才能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起效缓慢。而替格瑞洛本身就是一种活性药,服用吸收后可以直接起到抗血小板作用,因此,两药在起效时间上,替格瑞洛起效更快。
2、个体差异小
在不同的人群中肝脏对其代谢的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需要肝药酶代谢后才能起效的氯吡格雷,有一部分慢代谢型的患者服用后抗血小板的效果可能欠佳。而替格瑞洛不存在这个问题。
3、疗效强度不同
在多国、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PLATO研究表明:至少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后最初12个月内,替格瑞洛的疗效强于氯吡格雷。
因此,替格瑞洛自2011年以来被多个国家多个指南推荐为ACS患者的一线或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四、不良反应
替格瑞洛除了抑制P2Y12受体以外,还可影响腺苷的代谢,这个作用在心血管方面获益较多,但同时也导致了呼吸困难、心动过缓或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等不良反应。
因此,替格瑞洛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以及血尿酸水平升高。
五、药物相互作用
替格瑞洛主要经过肝药酶CYP3A4代谢,因此应避免与CYP3A4强抑制剂合用,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等,避免与肝药酶CYP3A4诱导剂合用,如利福平、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如与CYP3A4抑制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合用,辛伐他汀、洛伐他汀药物剂量不得大于40mg。与阿司匹林合用时注意,阿司匹林的剂量不得大于100mg,否则降低替格瑞洛的疗效。
六、不适用人群
替格瑞洛起效快,作用强,是抗血小板的强效有药物,但使用时需要注意禁用人群:
1、对替格瑞洛药品有过敏史的。
2、有颅内出血的人群。
3、肝脏受到损害的患者。
4、孕妇以及哺乳期的人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剂量正确食用。
5、还有部分人服用替格瑞洛后会出现难以耐受的呼吸困难和食欲下降,这种情况需替换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作用较强,对于年龄偏大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出血的风险增高。因此,对于年龄偏大的ACS或PCI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时候一定要评估其出血的风险,必要的时候把替格瑞洛转换为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