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科普10克
编辑|科普10克
前言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车规级芯片更是成为各大车企的必争之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芯片自给率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2022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仅有5%,而23年也只达到了10%。
那么今年,我国的汽车芯片自给率是否有所提高呢?
美国加大制裁手段
随着特朗普成功当选下一任总统,拜登似乎有些“坐不住了”,他在当总统最后的日子里,再次对中国的制裁加大力度。
今年12月,美国政府又祭出了新一轮对华出口限制措施,这回瞄准的不仅有半导体制造设备,就连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也未能幸免。
据悉,此次限制措施涉及多达140余家中国企业,这个范围从中美开始打“芯片战”后,力度都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
消息一出,国内汽车、半导体、互联网、通信四大行业协会纷纷发声,对美方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大家异口同声地呼吁国内企业要慎重考虑是否继续采购美国的芯片产品。
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表态尤为强硬,他们直言美国政府随意修改管制规则,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中国汽车企业对美国芯片的信任和信心正在动摇。
为了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在购买美国芯片的时候要慎重考虑。
这番表态其实也不难理解,要知道,目前我国汽车芯片有90%以上都依赖进口,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美国企业。
如果美国真的“剪断”供应那后果不堪设想,以智能座舱为例,据统计,去年高通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座舱芯片出货量就超过226万套,市场渗透率高达59.2%。
而在今年上半年,高通的市场份额更是飙升至70%,可以说,如果失去了美国芯片的支持,我国智能汽车产业恐怕难以为继。
美国此次变本加厉地制裁无疑会给我国汽车芯片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那么,实现汽车芯片自给自足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汽车芯片的重要性
说起汽车芯片,很多人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如果说它是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你一定就恍然大悟了。
没错,芯片就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它承担着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指令下达等关键功能,这简直就是智能汽车的“灵魂”所在。
而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驾驶的不断发展,车载芯片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强,特别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不断增加下,这个问题就更加成为令人“头大”难题了。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688万辆,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而在全球前十大新能源车企中,中国车企就占据了6席。
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尤其是车载芯片领域,我们还存在不小的短板。
据统计,目前燃油车每辆大约需要600-700颗芯片,而新能源汽车则需要1600颗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更是高达3000颗。
芯片需求量越大意味着对芯片的依赖程度就越高,可问题是我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还远远不够。
如今的国内企业除了华为、地平线等少数玩家外,大多还处于跟跑、学习的阶段。
这样的现状显然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极不匹配,所以打破“卡脖子”困局,实现车载芯片的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汽车产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2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只有区区5%,这个数字着实有些触目惊心。
它意味着在芯片领域,我们不仅与国际巨头存在巨大差距,而且还面临着随时被“卡脖子”的风险,而美国此次变本加厉的制裁就是一记响亮的警钟。
不过好在2023年的汽车芯片自给率已经有所提高,但似乎好像还远远不够?
2023年的汽车芯片自给率
据权威机构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已经达到10%左右,比2022年足足提高了5个百分点!
10%这个数字乍一看可能还不太高,但综合行业发展阶段和技术难度来看已经实属不易。
要知道,半导体行业向来都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它需要投入动辄几十亿、上百亿且周期也非常漫长,往往需要5-10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能在一年之内自给率提升5个百分点,是真的已经获得了巨大突破,具体来看,2023年我国汽车芯片在几个关键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智能驾驶芯片这一领域,国产芯片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国际大厂的差距正在缩小。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产智驾芯片龙头企业在算力、功耗、可靠性等大部分技术指标上,已经实现了与英伟达、地平线等国际大厂的对标,个别指标甚至还有超越。
当然,整体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但进步确实很大。
还有智能座舱芯片,去年这一领域基本被高通一家独大,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少之又少,但今年上半年,华为、地平线、芯驰科技等本土企业强势崛起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车企,华为、地平线等科技公司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也在加速,据统计,2024年1-6月,自主智驾芯片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8.8%,同比大幅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
其中,华为的“昇腾”芯片表现尤为亮眼,出货量一举超过地平线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英伟达和特斯拉。
可以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轮驱动下,国产汽车芯片正在加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芯片自主化既是一个必须要迈过的坎,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2024年的今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又是多少呢?
平稳发展
2024年已经过去大半,在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的浪潮中,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已经达到15%,较去年再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
能够看出来,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主可控”的目标稳步迈进。
而且不仅是汽车芯片,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今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达1.03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0.3%。
在国内市场需求强劲拉动和产业政策持续利好的双重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领域,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创新力量不断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芯片项目就有60多个,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与此同时,在关键材料、设备、工艺、EDA、IP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国产替代也在加速推进。
以大硅片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2英寸硅片自给率仅为15%,但今年有望提升至30%以上。
像中环股份、有研硅、神工股份等一批本土企业正在发力,部分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并开始供货头部客户。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部分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方面,我们和国际巨头之间仍存在着颇为显著的差距。
再加上美国为遏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极限施压措施,试图打压中国的半导体发展。
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中国政府和企业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勇气,针锋相对,选择主动出击。
据相关媒体报道,为应对美国的长臂管辖,中国政府对美国禁止出口的一系列关键材料实施反制,包括稀土、锗、镓等稀有金属。
。一旦实施,将对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毕竟美国在上述材料领域对中国也有很强的依赖性。
由此可见,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博弈正在不断升级,芯片产业无疑是主战场之一,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发展集成电路的决心不会动摇,步伐不会停歇。
结语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不断突破、持续进步的上升曲线。
从2022年的自给率仅有5%,到2023年提升至10%,再到今年的15%,国产汽车芯片正在加速崛起,自主创新的力量正在不断积聚。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美国的打压遏制无疑给我们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关键材料、设备、工艺等“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
但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努力,这些问题克服也只是迟早的事情,让我们对这天的到来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新京报: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达1.03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刷屏了!突发声明:美国芯片不再安全、不再可靠,慎购慎用!
国际在线:玉渊谭天丨美国加大芯片制裁之时 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
南方新闻网:美国宣布限制,中国汽车芯片集体突围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车载芯片MCU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