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层面印发文件,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城市有序转移。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背后有着怎样深层次的考量?主要有三点:第一、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员工资、土地成本快速上涨,已经难以支撑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摊牌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再加之难以解决的马六甲之困,中国加速腹地城市的产业备份计划,是一种既无奈也必然的选择;第三、受中美事实上脱勾断链的影响且短时间之内难以解决,再加之中日韩产业高度重合,中国出口市场发生重大转向,在可预见的将来东南亚、中东、欧洲将是我们重点经营的三大市场。
在东南亚建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越铁路、德抚崇南运河等等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中国的主导下,在东南亚各国的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与中国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把产业转移至云南和广西境内,实则是为了形成和东南亚国家更紧密的互动,出钱出技术建分厂是为了做大蛋糕和拿下东南亚市场,把欧美日韩的企业和影响力逐步驱离出东南亚,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产业分工体系,有人口、工业、港口的东南亚将是下一个十年的经济爆发点,一个富裕的东南亚和消费升级后的内循环,将大大缓解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
中吉乌铁路、瓜达尔港、中欧班列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中国正在努力绕开马六甲海峡,未来市场的重点经营方向将是中东和欧洲,承接这个方向产能的将是中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等交通节点城市,打入欧洲和中东市场的关键则是合资建厂、利益均沾,欧洲方向拉拢的对象是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中东方向选择的是逊尼派的老大沙特,此外,地处欧亚十字路口拥有独特影响力的土耳其,也成为中国积极争取的对象,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华为、奇瑞、创维汽车、上汽、长城汽车等在内的众多中国厂商,都计划在土耳其投资建厂。
产业转移之后的东部沿海城市,不仅不会衰退,反而更有利于东部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对东南亚、中东和欧洲市场的深度绑定,软件开发、半导体、芯片、金融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也将迅速上涨,东部沿海省份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高校资源、金融优势和工业底蕴,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尖端人才,实现产业升级,继而为中西部的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技术支持。
至此,中国的产业基地将变的更为多元化,仅靠一个马六甲海峡将难以封锁住中国,面对接下来美国更加疯狂的制裁限制也将游刃有余,为国内的产业升级、民生问题的解决腾挪出更多的宝贵时间。合作从来都是排他的,一旦中国与中东、欧洲、东南亚各国达成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那么美、日、韩的市场份额将被大大压缩,这是一场产业、资源与市场的再分配,背后的核心是财富的重新分配,导致的结果就是海洋霸权的衰退与陆权国家的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