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安排六纵在鲁南待机,不想成一支奇兵,王必成飞兵垛庄建大功

漫步史书 2024-01-02 09:08:30

1947年5月11日,粟裕原本已经决定打从河阳出动的整编48师、第七军,突然接到消息称,汤恩伯第一兵团所属的整编74师气势汹汹直扑坦埠而来,坦埠是华野指挥中枢所在,于是陈毅、粟裕临时改变决定,改打整编74师。

一般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华野部署时,以以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担任主攻;以第2、第3、第7、第10纵队担任阻援;另以地方武装牵制各路援敌和在临沂及临泰公路沿线敌之后方袭扰与破坏。

五个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配合围歼整编七十四师,应该说是板上钉钉的一战,但话又说回来,实际战场上不可能如纸面数字那样去形容。

当时,计划中要去打整编七十四师的王必成六纵,其实没跟主力部队在一起,而是在鲁南地区隐蔽待机,华野下定决心打整编七十四师后,王必成率六纵两万多人花了一日一夜急行军120公里直插垛庄。

5月14日晨,六纵即抵达垛庄西南观上、白埠地区,5月15日拂晓,六纵与一纵配合下,顺利夺取垛庄。

打垛庄前后花了不过半个小时,顺利程度就连王必成也不可置信,他打电话给18师师长饶守坤询问:

“拿下垛庄了?真的假的?”

饶守坤电话里告诉王必成:

“垛庄在我手里,是真的。”

整编74师的后路彻底被切断了。

其实我们从资料中看到的《孟良崮战役要图》,很容易就发现,六纵的位置是在南面,他们是由南向北进攻,而华野其余各纵队都是由北向南进攻。

王必成的六纵为什么离主力部队那么远,这还要从莱芜战役后说起。

1947年2月,华野通过声东击西的战略,在莱芜全歼了李仙洲五万大军,消息传来,震动国民党当局,对于蒋介石而言,华野已经成为心腹大患,这意味着过去一个整编师或者军深入根据地作战已经不太可能。

整体战略上,蒋介石把“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主要在陕北以及华东投入重兵,特别是对于眼皮子底下的华东,蒋介石调来了五大主力之三的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十一师师和第五军,并依托于这三支部队,组成了三个兵团。

汤恩伯的第一兵团,下辖整编74师等八个整编师;王敬久的第二兵团,下辖第五军等8个军或整编师,欧震的第三兵团,下辖整编11师等8个整编师或军。

国民党军三大兵团合计共45.5万人,整体构成一个“铁桶阵”,意图将我华野主力围死在沂蒙山区。

当时,华东野战军仍然执行中央军委内线歼敌的任务,各级指战员均兴致高昂,但从三月至五月这两个月的时间,华野来回调动,疲于奔命,却未能寻找到有利战机。

据粟裕回忆,从三月底到五月初,华野与敌一共有四次小规模的接触战。

第一次是在四月初,华野主力南下,出击郯城、马头、新安镇,袭扰汤恩伯兵团侧后,希图趁敌露出破绽,伺机歼敌,但汤恩伯没有上钩,他马上就集中主力,固守一隅,等待主力集结。

鉴于敌人集结不好打,华野立马改变决心,北上另行寻找战机。

第二次是在四月二十日,王敬久第二兵团所属整编72师从汶上、宁阳地区北上进占泰安,当时粟裕考虑到该敌位置较为突出,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三个纵队围泰安,吸引敌整编75师、85师北援,准备运动中歼敌。

尽管从战略上来讲,此战万无一失,但粟裕也没想到,面对整编72师求援,国民党军各路大军生怕被我军围城打援,一个个都拖着不肯去驰援。

围城打援计划没有奏效,华野只好攻下泰安,生俘整编72师师长杨文瑔,此战连同阻援以及南下宁阳一战,总歼敌2.4万人,是四次接敌中战果最大的一战。

可泰安战役并未实现华野破敌的计划。

第三次是四月二十八日,汤恩伯第一兵团进展至河阳、青驼寺、垛庄、桃墟、蒙阴等地,华野以四个纵队攻桃墟、青驼寺,希望将汤恩伯兵团分割出一部分歼灭,但汤恩伯十分狡猾,一与我军接触即后撤。

最终华野只歼灭敌整编83师一个团3000余人,未能实现分割歼敌。

第四次是在五月三日,欧震第三兵团至整编十一师进占新泰,华野抽调四个纵队主力围攻新泰,这一次倒是吸引了敌人来援,但来的是王敬久的第二兵团,考虑到围歼整编十一师不易,敌人援兵又至,我军遂放弃作战,继续寻找战机。

连续一个月的作战,虽然调动了敌人,但华野自身也被拖的很疲惫,士兵们的不满也愈发高涨,什么“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的脚板扑扑扑”。

当时,实际负责华野指挥的是粟裕,后来他听说了这件事,还在回忆录中专门记了一笔:

“我们的战士实在是令人喜爱的,他们渴望着以自己的英勇作战来换取战争的胜利。”

连续几个月,华野都没能打破敌人的合围,心情着实有些焦躁,这一点也反映在指挥员身上。

1947年5月初,粟裕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这一次粟裕不打算在更大的范围内,打一场歼灭战。

整个计划并不复杂,粟裕决定华野抽调两个纵队南下到鲁南去,要这两个纵队在鲁南闹出点动静,吸引敌人南下,不仅如此,粟裕还计划调一个纵队到苏北更远的地方去,威胁敌人后方。

应该说这个战略计划,是粟裕当时唯一能够想到的破敌之策,只要想办法打破敌人密集靠拢的阵型,总有歼敌的机会。

按照这个方案,当时六纵南下新泰以西,准备随时出动,后续还有一纵,另外南下苏北的第七纵队也在待机出动,就等华野上报中央后批准。

出乎预料的是,毛主席对此方案持反对态度。

1947年5月4日,毛主席致电华野:

“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

另外毛主席还在电文中谈了自己的想法:

“胶济线以南广大地区均可诱敌深入,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惟(一)要有极大耐心;(二)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

毛主席实际上并不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而在于歼敌数,广大的根据地均可以作为战略纵深,吸引敌人大踏步进入,等到敌人分兵后,战机自然就回来。

不过,毛主席也许是不放心,两天后又发来一电,这次电文更长,指示的也更仔细。

除了指示华野不要性急,要待机歼敌外,还提出不要分兵,尤其是华野之前提出的一纵、六纵南下鲁南,七纵南下苏北等,毛主席要求华野再等一个月,忍耐时机,等待变化,以便于进一步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在山东腹地打大规模的歼灭战。

粟裕接到毛主席电文后,立即遵照执行,放弃原来的计划,命令已经抵达新泰以西的六纵不要在做诱敌的计划,而是隐蔽待机,以备将来作为一支奇兵。

不久之后,华野从一线后撤,放弃打昌潍、新泰,主力集结于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该地区为老根据地,群众基础比较好,而且地形逼仄,不利于敌人大兵团途径,而我军可以在缝隙中寻找歼敌。

华野致电中央后,毛主席对此计划表示赞同,华野当即遵照执行。

从1947年4月初到5月初,一个多月的时间,华野通过来回的调动敌人,也成功使得敌人做出错误判断,特别是在五月初放弃围攻昌潍、新泰后,蒋介石欣喜若狂,下意识的认为我军是在溃退,是后力不支的表现,因此放心大胆的命令各兵团跟进。

就在华野稍稍退却后,国民党军趁隙进攻,先头部队占领了莱芜、蒙阴、新泰等地,甚至还有继续东犯的架势。

1947年5月10日,整编48师、第七军等桂系部队从河阳出动,似有进犯沂水的极限

因桂系部队位于汤恩伯第一兵团右翼,与其他各师、军拉开了一定距离,粟裕决心以华野主力一部,伺机打掉桂系部队,不过,粟裕当时也犹豫,因桂顽不好对付,打之得不偿失,因此只是命令各纵队分派弹药,做好战斗准备。

可就在这时,战机突然到来。

1947年5月11日,情报系统传来消息,位于汤兵团中路的整编74师由垛庄经孟良崮向坦埠以南的杨家寨进攻。

究竟这是整编七十四师单独的行动,还是汤兵团整体的行动?粟裕把所有的情报消息整理起来,挨个分析。

事实上,粟裕事后才知道,敌人已经侦查到,坦埠就是我华野指挥中枢,于是汤兵团决定,以整编74师为核心,其余7个师在左右两翼,对我军施行中路突破。敌人甚至预料到,我军可能不敢接战,他们打算借此机会,将华野挤压过黄河或者直接挤压至胶东一隅。

考虑到敌来势汹汹,粟裕这才决定,拿敌中路额整编74师开刀。

当然,这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机会,过去一个月,华野数次诱敌,敌人都是一打即缩,此次敌人发动全面进攻,恰好正说明了敌人对形势估计不足,轻敌冒进,对我军而言是个机会。

可情形可以说是万分危急,因为张灵甫很谨慎,与左右两翼整编83师、整编25师挨得很近,华野阵势一旦展开,敌人有可能会缩回去,粟裕安排在新泰以西隐蔽待机的六纵立即出兵,占领垛庄,切断敌人的后路。

王必成接到命令后,立即率六纵出发,过去两淮、涟水之战,王必成吃了整编74师的大亏,特别是后来涟水一战,六纵(当时还叫六师)伤亡巨大,战后陈毅闻讯大怒,要撤王必成职务,后来是粟裕求情,认为此战非个人过时,王必成才幸免于难。

王必成后来对粟裕只说了一句话:

“打整编七十四师不要忘记我们六纵。”

时隔差不多一年,王必成终于等来复仇机会,甚至他都不用对部队做战前动员,只需要挨个传下话去是打整编七十四师,全纵队官兵都是嗷嗷叫着往上冲。

饶守坤的18师是作为先头部队出发,当先一步抵达垛庄,仅半个小时激战,就拿下了此地。

王必成一开始还不敢置信,殊不知此战张灵甫其实也有重大失误,就是没预料到华野能切断他的后路,因为左右两翼整编25师、83师都靠的很近,这个大后方可以说是被重兵拱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丢失。

从这个角度看,六纵占领垛庄,确属飞兵无疑。

9 阅读: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