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怡园——花香满园妙趣无穷

精传预言 2024-04-13 21:49:34

【名园愎鐔番侈诗话】

叠石疏泉不数旬,

解来源骏成常知水芝开出似车轮。如讯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清·李鸿裔:《怡园》

名园历史】

怡园地处苏州市旧城区中心地段,是典型的园林、住宅和家祠相结合的江南私家园林。怡园前身是明成化年间的吏部侍郎吴宽的宅院,当时称为“复园”。清同治十一年(1885年),浙江宁绍道台顾文彬在复园遗址上修建了义庄、祠堂与花园。花园取名为“怡园”,取自《论语》中“兄弟怡怡”句,有“怡性养寿”之意。

(名园漫步】

面积约9亩的怡园,东西狭长,以复廊隔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复园旧址,以建筑为主,峰石林立,风格和留园东部石林小屋一带相近。园门东向,第一进院里依墙设有“粉墙作纸,竹石为绘”的竹石小景。第二进院落内花街辅地,修竹掩映。

在院西有四时潇酒亭,在院南有玉延亭,间连以曲廊。亭和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名家刻石,一共有刻石101方,人为“恰园法帖”,十分珍贵。此处,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可谓相得益彰。穿过四时潇酒亭,沿廊可到一硬山卷棚顶建筑。

建筑隔头东西两间,东为坡仙琴馆,西是石听琴室,是一组以音乐为主题的园林建筑。坡仙琴馆的南面有拜石轩,面阔三间,是敞厅形制。由于轩北庭院内有嶙峋怪石,遂取“米芾拜石”典故命名。相传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见怪石,惊而下拜,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轩南院里花木繁茂,特以“岁寒三友”松、竹、梅最盛,因此轩又名“岁寒草庐”坡仙琴馆的西侧为分隔东、西两园的复廊,长约30多米,系仿沧浪享复廊修建。廊两端的南雪亭和锁绿轩,都精致可爱,一头一尾,轮分明和复廊形成有机的组合。

顾氏增拓的园区在怡园西部,又是全园的主景区。景区中心是水池各景点是绕池而建。主建筑藕香榭和水池、假山构成南北景观主轴线,周围通过曲廊、小径把园景层层地展开,宛转而又富于变化,形成动观、静观两相宜的游览路线。

位于中心水池南岸的藕香榭,是采用鸳鸯厅形式的建筑,中间用长窗隔为南北两厅,北厅悬“藕香榭”匾额,南厅称为“锄月轩”。厅北的月台突入池中,池里植有睡莲,养有红鲤,在月台上观莲赏鱼,甚为得宜。的东侧有曲桥跨在池上,通向对岸;西边的池水曲折西去,像有不尽之感对岸就是峰峦起伏的主景假山,坐在厅中观水望山,让人心旷神怡。厅南的庭院里遍植牡丹、芍药、白皮松等花木,其中特以十几株老梅最是出色园主集历代名家诗句,书写多副对联挂在厅中,增添了更多文雅之气。有藕香榭西侧有碧梧栖凤轩和面壁亭。

用湖石叠砌而成的池北假山,山崖高耸,洞壑幽深,山上东西的两端各建一亭、分别称为“小沧浪”和“螺醫亭”。二亭都是六角攒尖顶,一26、一西,一低一高,互为对应。小沧浪体量稍大,一旁有三块巨石并立如屏称为“屏风三叠”,是园里著名的景观。螺髻亭小巧玲现,和留园舒啸亭有相近的地方。亭下有慈云洞,洞中有石状如观音,因此得名。东侧另有紫霞洞,洞顶乳石倒挂,好像天然溶洞。二洞和峰壑、山道有机结合,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游览空间。

在园西的北部有画舫斋、湛露堂两座建筑。画舫斋是建于水边的早船系仿拙政园香洲而建。建筑外形和装修都特别精美,为江南园林旱船中的佳作。在船头东望,只见池水微澜,形成了三个大小不同的水面,层叠远去,意犹未尽;左右假山和主厅隔池相望,形成了对景,互相衬托。到这里的游人,回望诸多美景流连忘返,再一一回味,真可谓妙趣无穷。

怡园博采众长。园中复廊似自沧浪亭,水池似网师园,假山、洞壑似环秀山庄、狮子林,藕香榭、画舫斋分别似拙政园远香堂、香洲。虽是仿建,可并不是简单模仿,有修改、也有创新,因地制宜,自成一体。经过造园者反复推敲的全园每个景点,细部特别精巧,用心颇为良苦。颇为值得称道的是,造园的人将文学、书法、绘画、音乐与园林艺术巧妙结合融入园景之中,使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在怡园得到具体体现,所以怡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