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原文夏日
文/梁梓
夜晚回家,行驶在不宽的乡村公路
车灯远远地把光探出去
我知道这光束是被车子推动着
光束再把弥漫的黑暗推开
可那被推开的黑暗去了哪里?
而随着车子的前行……
后面的黑暗迅速填充了光束
那可是原来的黑暗?我看见一些飞虫
雪片般噼里啪啦地撞进这光束里……
撞在保险杠,风挡玻璃,机器盖子上
瞬间变成鲜活多汁的死亡
车子前行,继续有飞虫来填补
我感觉到,这瞬间……
我已经历了一生
赏析今天分享的是首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梁梓的诗《夏日》,诗歌写的是夏日夜晚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因环境特点构思,细部描写一环扣一环,是思考之后的思考,可谓想之越深,得之也越深。诗人通过对光和黑暗的描写,特别是对飞虫丢掉性命后的反思,上升到对生存生命的揭示。诗人的巧思妙想,构成思维碰撞,诗意得以发散。读过诗人好几首诗,都有同感,或许他就是人们口中有诗意的人,诗意栖居者,诗化生活者。下面,通过阅读诗歌,来感受下诗人的才情。
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确实惊艳于诗人的思考。走一段夜路,通过光明与黑暗的循环变化,引人深思,通过飞虫前仆后继地赴死,感悟人生,从自然界学习,一直是人类在干的事情,大自然就是伟大的教父,而前提是多观察,勤思考,即便是愚者,也必有一得。
言归正传。诗人夜行乡村公路,或许当时还没有安装太阳能路灯,车灯成了唯一的光源,而四周就是浓厚的黑暗,仿佛时刻要将车的光吞没。车灯打出去,就像杀开前面的黑暗,获得前进的光明。诗人形容这眼前的光明是被车推动着,简单的动作,经过思维的加工,就变得写意,有艺术感。光本是虚幻的,被车一推,由虚变实,这一意境的转变,就是诗思的作用。
下文同样如此,“光束再把弥漫的黑暗推开”,诗人两处的“推”字,以拟人的手法,用得巧妙。接着诗人设问“可那被推开的黑暗去了哪里?”,随着车辆前进,后面的黑暗迅速填充了光速,诗人再次发问“那可是原来的黑暗?”,如此循环往复的效应,让我想到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当然,这个解释起来就更复杂了,天体的运动,天体之间的关系。由此,我又想到一句话,“黑色是一切颜色的尽头”,那黑暗呢?是否也是一切光明的尽头?也许有些悲观,但值得思考。在这里,车、灯光、黑暗,三对关系链接起来,成了互为推动的力,在最后,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发散思考,黑暗是否也在推着车前进。
接着是第二部分,灯前的飞虫如雪花般冲进光束,撞在车上,这里有视觉和听觉描写,将这一现象描写得绘声绘色。有光源的地方确实更受虫子们的喜欢,飞蛾扑火就是这么来的,即使是死,也要扑进光里,诗人用“鲜活多汁的死亡”来形容这一场景,确实令人震撼,刻画也是十分准确的,生和死在此刻即时上演,面对如此多的死亡,怎能不触动人呢?何况诗人敏感的神经。车子继续前进,飞虫前仆后继,让人想到一些画面和精神,明知是死,也要亮剑,即使最终到达黑暗,曾经也活过奋斗过,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结合现实来看,我们不就是这些飞虫吗?为了一点光的希望,奋不顾身,冲破黑暗的迷雾,那些不能毁灭我的,必将使我强大。而诗人之所以感受到这刻经历了一生,是因为这一路,光明,黑暗交替,飞虫为了靠近光,不惜丢掉生命,这或许正是诗人人生的缩影。而此刻诗人正在黑暗中前行,冲破黑暗,才能迎来家的光明,生活的光明。
读完这首诗,确实让人感慨万千,这首诗能发散的角度非常多,具有一种普遍的意义。诗人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仿佛演绎了整个人生,这是诗人的思考力决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诗人把对现象的描述和思考,进行了诗意的转换,让人读懂了人生。这是平常意象下的不平常思考和关联,这首诗的意义是非凡的。诗人能获得多项全国性大奖,是有真本事的,即使是农民出生,也同样出彩。老天爷赏饭吃,我们必须端起碗,拿起筷,诗人也不例外。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梁梓,黑龙江青冈县兴华镇人,农民,生于1972年。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林》《汉诗》《读诗》《诗探索》《诗收获》《中国诗歌》《诗歌月刊》《山东文学》等。曾获《诗探索》第八届红高粱诗歌奖、马鞍山李白诗歌奖、中国诗歌学会李商隐诗歌奖一等奖、《诗刊》巴山夜雨诗歌奖一等奖等多项全国大奖。2021年被《星星诗刊》评选为全国十大农民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