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将女道士召进宫,一个月后放出,后被唐德宗下令乱棍打死

奋强纪实 2025-01-12 10:09:13

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不知从何处听闻了女道士李冶的美名。于是乎,便下达诏书,命李冶进宫前来朝见。

李冶彼时正在广陵与友人相聚,接到旨意后,内心满是复杂的情绪。可不管怎样,既然是皇帝下旨召见,那她便只能前往京城走这一遭了。为此,她还特意作了一首诗,以此来和身边的亲友们依依作别。

自身既无出众之才,又为多病所扰,整个人显得老态龙钟、萎靡不振。未曾想到啊,那原本不值一提的虚名,竟然能传达到那至高无上的九重宫阙之处,真真是令人颇感意外。

没错,李冶可不单单是一位女道士,她同时还是一位女诗人呢,并且是在唐朝相当著名的女诗人哦。她和薛涛、刘采春、鱼玄机一同被人们称作“唐代四大女诗人”。

《唐才子传》对于她的诗才有所提及,其文中这样说道:

评论者认为,将其与班姬相比是有所不及的,然而若和韩英相较的话,却又是绰绰有余。即便已到了暮年之时,却也仍旧算得上是一位俊俏的老妇人。

东汉时期有一位极为著名的才女,她便是班昭,人们常以班姬来称呼她。而在南朝齐,有一位女作家韩兰英,因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等,被人们尊称为“韩公”,这里所说的韩英指的就是她。

这也就是说,拿李冶的才华和班昭作比较的话,还是要稍逊一筹的。不过要是与韩兰英相比的话,那李冶的才华可就明显胜出许多了,甚至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且不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从中无疑能够看出李冶着实才华非凡。而提到说她是“俊媪”,这便意味着哪怕到了中年,李冶依旧是位容貌出众的“婆婆”。

李冶无疑是个自带话题的人物,她容貌出众,生得好看,而且还能写出一手好诗呢,更特别的是她身为一名女道士。这般集多种特质于一身,自然就会引发诸多话题啦。

李冶在年幼时便堪称是一位女神童了。在其仅仅6岁之际,就已然创作过一首蔷薇诗,在这首诗当中,存有这样两句呢。

时光悄然流逝,那架子却始终未曾搭起,就如同此刻的心绪一般,纷繁杂乱,肆意纵横,难以平抚,好似千丝万缕的麻线,纠缠在一起,找不到个头绪来梳理分明呢。

真的让人难以想象,这样的诗句居然是出自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女童之手呢。她的父亲在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一开始是满心的欢喜,可随后,忧虑就紧紧地跟了上来。

在他的眼中,这女子聪慧狡黠的程度超乎寻常,他由此担心她恐怕会是个行为有失检点的妇人。

对于年仅六岁的女童而言,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残忍至极的。然而,日后的李冶却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证明,她真的就如当初父亲所忧心的那般,最终变成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子。

在开元末天宝初那个时期,女道士颇为流行。年仅十一岁的李冶,便被父母送进了玉真观,从此在那里出家成为一名女道士。

李冶也追赶上了当时的时尚潮流,就此成为了一名女道士。那么,长大之后的李冶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呢?

据《唐才子传》所记,其有着美好的姿容,神情显得萧散自在。此人一心专注于翰墨之事,擅长弹琴,而在格律方面更是极为精通。

有这样一位女子,可谓才貌兼具。她生得一副绝丽容颜,倾国倾城,同时才华亦是十分出众,在诸多方面皆能崭露头角。如此出众的她,身边围绕着众多的爱慕者,而她自己也曾在过往的岁月里,对不少人动过爱慕之心。

李冶全然没有古时女子常有的那种羞涩之感。她的态度十分坦然,行事风格大胆且开放。正是基于这样的特质,在男女社交方面,她和当时的绝大多数女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思想可以说超前了许多年。

她的朋友众多,像声名远扬的茶仙陆羽啦,诗僧皎然,还有诗人刘长卿等等。他们彼此间往来频繁,关系十分密切呢,称得上是极为难得的知己。

当然,李冶确实曾对诗僧皎然动过真心喜欢之情,并且还鼓起勇气进行了表白呢。而最后呢,皎然给她回了一首诗作为回应,那首诗是这样的情况。

天女翩然而至欲行试探,手持鲜花欲沾染那衣袂。然而禅心坚定未曾泛起丝毫波澜,不为所动之下,依旧双手捧着那原本的鲜花安然归去,任那纷扰前来,禅心自守,一切如初。

虽说皎然拒绝了李冶,可他俩的友情依旧存在。李冶在不少方面颇为淡然、心宽,全然没有一般女孩子常有的那种娇羞模样,倒是显得泼辣又大胆呢。

这恰恰就是她有着诸多男性朋友的缘由所在。就拿刘长卿来说吧,他曾经患上了疝气,而李冶居然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说道:“我听闻,你这是‘山气日夕佳’咯?”

刘长卿满不在乎地讲道:“没错,我现在这情形,可不就是如同‘众鸟欣有托’一般嘛。”

众人笑得停不下来,只因为两人都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就从这事儿当中,便能瞧出李冶平日里和这些朋友们相处的时候,那氛围是多么的诙谐,又是多么的轻松惬意。

自然,在朋友之外,李冶还拥有诸多蓝颜知己呢。像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都与她称得上是情投意合。其中,朱放与阎伯钧这两人,更是让李冶动了真情的呢。

就拿她来说吧,曾经给朱放写过一首诗,名为《寄朱放》:

试着登山临水眺望,只见那山巍峨高耸,湖水浩渺辽阔。对你的思念不分早晚,从不停歇,就这样相互凝望期盼着,不知不觉间已历经了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相思之情绵绵无尽头。

山木郁郁而荣,野花绵绵始发。自别之后,心中情思无限,种种感触、诸多想念,实难尽述。待到相逢之时,那满心的话语啊,恨不能就在这一时之间,通通倾诉与你知晓,将那离别后的情与思全都说个明白。

遗憾的是,李冶的爱情皆未能修成正果。不少人钟情于她,她亦曾对多人倾心,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婚姻殿堂始终与她无缘,她自始至终都维持着女道士的身份形象,在爱情之路上留下了诸多未圆满的遗憾。

或许是历经的事情够多了,又或许是见识过的种种不少了,于是乎,她创作了一首名为《八至》的作品:

东西这方向啊,说近呢它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说远呢又远在天涯,好似遥不可及。再看那清澈的溪水,看似浅显无比,一眼就能望到底;可真要探究起来,它又仿佛有着无尽的深邃,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呢。

日月高悬,其高其明无可企及;夫妻相伴,其亲其疏难以言明。日月于天际至高至明,夫妻在世间却是至亲至疏的存在,其间亲疏关系的微妙变化,真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呢。

夫妻关系向来复杂,有着至亲至疏的特质。“至亲至疏夫妻”这句话,把这种复杂诠释得淋漓尽致。它可不单单在过去的时代能完美契合夫妻相处的种种情形,即便到了当下,依然无比适用,道出了夫妻关系中那微妙又真实的一面。

真的很难想象得到,李冶一生都未曾踏入婚姻殿堂,可她居然能写出一首有关夫妻关系的诗,并且这首诗所表达的关于夫妻关系的内容还如此深刻,着实令人惊讶不已。

李冶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可她的名声却极为响亮,就连身处深宫中的唐玄宗李隆基,都听闻了女道士李冶颇具“诗才”这件事。随后,唐玄宗便下达诏书,命李冶进宫前来朝见。

彼时李冶正在广陵与友人相聚,得知消息后,赶忙同友人作别,而后即刻启程前往京城,一路风尘仆仆,最终顺利进入宫中。

在那个时候,李冶差不多三十岁的模样。要知道,放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三十岁左右可算是年龄偏大的了。要是按照正常的结婚情况来讲的话,她的孩子估计都得有十多岁了呢。

不得不承认,李隆基对有才华的诗人颇为欣赏,像李白,还有李冶等皆是如此。但实际上,他所看重的仅仅是这些诗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诗才”罢了,除此之外,似乎并无其他更多层面的喜爱之情。

于是,他并未让李白真正踏入官场,对于李冶,同样也没有将其留下。在历经一个月的时间后,他赏赐给李冶诸多宝物,随后便放其归返山中。

李冶明显要比杨贵妃年轻,然而她却不像杨贵妃那般能让李隆基为之着迷。也说不定是李冶本身就对宫中那种深宫内院的生活毫无兴趣呢,总之,她在宫里仅仅待了一个月的时间,随后便被放归了。

李冶离开了皇宫,未曾料到,盛唐那璀璨的荣光竟迅速消逝,安史之乱骤然降临。不过,对于已然隐居起来的李冶而言,这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仿佛并未对她的生活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一旦乱世开启,诸多情况便截然不同了。就如李冶,他有幸在安史之乱中得以保全自身,可未曾料到,后续的泾原兵变却没能躲过去,命运在这乱世的波折中,给他带来了不同的境遇。

在泾原兵变发生之际,唐德宗慌乱不已,匆忙逃往奉天。彼时,李冶恰好在长安城中,由于事发突然,时间紧迫,李冶根本来不及撤离此地,只能留在长安。

在当时的长安,对于一位极负盛名的女诗人而言,留在此地并非好事。没过多久,那在长安自立为帝的朱泚,竟要求这位女诗人李冶为他写诗,以对其进行颂扬之举。

也许是出于保命的考量,李冶写下了“言多悖逆”这般话语,由此侥幸逃过一劫。可她哪里能料到,此事并未就此了结。待到后来唐德宗重新回到长安之时,李冶便迎来了属于她的最终结局。

据《出自奉天录》记载,唐德宗曾对李冶说道:“你怎么不去学学严巨川呢?”

由于在当时严巨川同样遭到了朱泚的逼迫去写诗,只是他所创作的内容为:

中原之地忽遭烟尘侵犯,自古以来,每逢危难之际,最为可贵的便是道义的留存。每当有变故突起,危及一方,而那秉持正道、坚守正义的精神,总能在关键时刻彰显其重要性,就如同此刻烟尘进犯中原之时,道义始终熠熠生辉,不容忘却。

手捧礼器泪空垂,满心忆念着明君,却不敢吐露一言。只能将那千般思绪、万般感慨,都化作无声的泪水,任其在脸颊滑落。虽有满心话语,可因着对明君的敬畏等种种缘由,终究是把那些想说的话都深埋心底,只余下默默垂泪的哀伤模样。

上苑之中,落日余晖下胡笳声声吟响;西园之内,通宵达旦时虏将醉意沉沉。那胡笳之音似在诉说着什么,回荡于上苑的落日残照里。而那些虏将们呢,在西园彻夜畅饮,早已沉醉不知所以,仿佛忘却了一切,只沉浸在这酒意醺醺的氛围之中。

万里传烽,却不见有王师到来;历经数代,又有哪人曾真正承受汉朝的深恩呢?

显然,在唐德宗的认知里,李冶“言多悖逆”,这无疑是背叛了他,也背叛了大唐王朝。基于此,唐德宗下达了“扑杀”的命令,所谓“扑杀”,便是用乱棍将李冶打死,李冶最终因此而丧命。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