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25岁的师生情:美国女外教资助山东穷学生,分别23年不忘彼此

玖号放人间 2024-09-20 15:19:3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 赤晚

编辑| 赤晚

1997年,山东学生袁存亮顺利就读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属于他的人生际遇就此开启。

农村小伙,美国女外教彼此间能有什么牵扯?

一朝资助,二人就此捆绑,不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此后23年的不间断问候又算什么。

对于袁存亮而言,苏珊的存在不可或缺,两人虽说相差25岁,但其中师生情难以摧毁……

相遇

1997年,18岁的袁存亮考上了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这让他在老家着实出尽了风头。

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蔡楼村的人们比肩继踵,目标直指袁存亮的家,他的前途将是这些人望都望不到的地方。

如此怎么不稀奇,又怎么可能不在意。

作为准大学生,他在村中的存在感急剧攀升,连带着其家人都备受关注,这让袁存亮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

就像小学、初中、高中一样,但大学人际交流更广,知识面更复杂,埋头苦读只怕是行不通的。

尤其是,袁存亮所学的是外语专业,一门语言的接受和养成自然离不开听、说、读、写。

左右是闯过高考的人,对于其他方面他并不担心,只是英语口语着实令其犯了难。

袁存亮不愿放弃,他知道父母为了让他上大学,两千多的学费都是舍下脸面去借的。

此时退步不外乎就是不孝子,袁存亮只有向前走这一条路,不管有多难,他都不能停。

听说学校的外教老师苏珊是个热心肠,面对学生专业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她是能帮就帮。

一众学子对她的好评如潮,袁存亮加入求学之列。

他跟着同学们一起去拜访苏珊老师,面对自己口语上的迟疑与困惑,对方没有丝毫的看不起。

这给了有些自卑的袁存亮莫大的勇气,既是练习口语就是要说,说出口来的那一刻就算是突破。

苏珊望着她破旧的衣衫和低着的头颅,心中早已了然,仔细算来,她大袁存亮25岁,难免世事看得多些。

这样出身的孩子,顽强的意志和独立生活不必多讲,只要保持认真好学的心性,未来定不会差。

袁存亮被苏珊很是看好,但此时两人不过还是正常的师生关系,距离朋友尚需时日,他就是她万千学生中的一个。

或许是察觉到苏珊的真心教导,袁存亮对这个背井离乡的女外教产生了一些好奇。

离家求学他也想要勇敢,可大多数如同他一样的学生都不敢,因为自认背后没有托底的人,所以不敢闯。

就怕有个万一,父母整日辛劳为他赚取学费,袁存亮不敢有所疏失。

这是目前他所紧缺的,在他的一番了解下,苏珊整个人都变得更加完美,她简直就是“天选”教师。

苏珊是1993年来的烟台大学当老师,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工作,尽管收入远远比不上美国,她也没有怨言。

这是她的选择,金钱并非是衡量一个职业甚至成功的唯一标准,苏珊更喜欢学生求知清澈的眼睛和烟台人们的淳朴热情。

早前,苏珊就以志愿者的身份来了烟台助教,所见所闻令其在回到美国后难以遗忘。

经过多番努力她成了真正的女外教,面对前来求教的学生,苏珊一贯是来者不拒。

袁存亮并无任何特别,若是真要计较,苏珊认为他这个人善良有上进心,独立且谦逊。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两人互相欣赏,交流自然也就越多,了解愈深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就愈发深厚。

与此同时,袁存亮在学业上一路披荆斩棘,可是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学费!

相帮

没错,对于一路走过来的学习佼佼者,袁存亮最害怕的不是学业压力,而是贫困的客观原因。

这是他一人之力难以改变的,也是单靠短时间的努力难以完成的。

这些困难出于男子的自尊心,袁存亮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孰不知,苏珊已经主动了解。

袁存亮的家境可以说是相当贫困,母亲是改嫁过来的,与父亲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才有了他。

备受家人宠爱的同时,袁存亮感觉到了深深的期盼。

从小他就对自己要求严格,不然在那个年代有些变故就上不成大学,可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

家里给的生活费除了必要支出,很难再有剩余。

这些情况被苏珊一一了解清楚,她并未多说什么去触及袁存亮那颗敏感的心,直接做事最实在。

苏珊找到袁存亮,给他提供了各种兼职机会,这就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在工作和学习的交织下,袁存亮很快就平衡好了两者的存在,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也要适应。

面对苏珊的好意,袁存亮并没有一味地拒绝,这也是令其值得欣赏的一方面,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生存面前,自尊心不免就变得有些可笑,当然根据情况可以理解,但难免还是要被人说声矫情。

袁存亮没有时间多想,半工半读充斥着大学生活。

除了这些收入,苏珊主动拿出了自己工资中的一部分无偿资助袁存亮,盛情难却,不忘师恩。

苏珊的一言一行都被袁存亮记在了心里,此时的他尚未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但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四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袁存亮在苏珊的鼓励和支持下,选择了继续攻读学业。

考取研究生原本并不在袁存亮的计划,可是现在的他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越来越清晰。

打铁就需要自身硬,他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趁着学习间隙,他去了南京历史系咨询,脚步不停。

想念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袁存亮开始备考,和苏珊的联系不由得减少,但两人的师生情谊早已打得牢靠。

2001年3月,袁存亮收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复试通知书,后来经过仔细询问,他就是公费研究生。

其实他想过,若是自费,8000元的费用于他来说实在是有些困难,为此他还曾向苏珊询问意见。

当时的回答他记得很清楚,苏珊告诉他学费问题根本不用担心,优秀的人总是会被人看见的,想要资助他的不在少数。

话虽如此,公费才是他的最终目标,请原谅一个少年人的执拗。

好消息自然要告诉家里,袁存亮就要返村之际,苏珊当即表示自己要去拜访袁家父母。

师生情谊不断加深,苏珊去了袁存亮的老家。

袁家父母对于这位“恩人”可谓是感激莫名,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苏珊的存在,一家人做了一大桌子菜。

苏珊老师毫无架子,面对村里人的围观,她甚是有涵养的给众人打招呼,不失礼数。

她心中明白,不提教师身份,不提袁存亮这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单是其外国人的相貌就足够吸引人。

村里的人大都一辈子不曾远走,苏珊很可能就是他们这辈子见过的唯一一个外国人。

她面对村民们的热情毫不生气,给足了袁存亮面子,她又一次用行动,驱散了他心中的自卑。

家人欢聚一堂,苏珊在此也少有的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谁又能说,她没有在帮助袁存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呢。

互帮互助,他们早就成了“忘年交”。

在袁存亮2002年攻读研究生期间,他和苏珊的联系不断,利用暑假去支教,开始逐步践行自己的想法。

就在这时,他突然得知了苏珊住院的消息,心急火燎的打电话,反倒是苏珊劝慰他。

苏珊得了乳腺癌,幸亏发现治疗及时,后面除了定期去香港复查,再也没有别的问题。

袁存亮对苏珊的敬佩又加一分,关切的联系问候不断,他在拿到硕士学位后便南下去了深圳。

高学历人才自然人人争抢,袁存亮最后选择成为了一名教师,就职学校,他也喜欢学生们清澈的眼睛和求知的欲望。

时不时的向苏珊取经,生活不起风浪便是好时光,袁存亮娶妻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

每逢苏珊复查,他都要前往香港陪同。

只有亲眼所见才算是安心,这样的师生情谊延续至今已有23年,始终都在保持,事实上,苏珊帮助的学生有很多。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于袁存亮如今细致的报答她同样心怀感恩。

2009年,去香港复查后苏珊没有立即离开,恰逢袁存亮的父母在深圳家中,故友重逢好不热闹。

命运惯会捉弄人,此次见面后,袁存亮的父母接连去世,唯有照片留作纪念,苏珊对此表示痛心。

生活交织,苏珊之后复查两人也时有拍照,谁知道岁月无情的手又会何时袭来,唯有次次珍惜。

苏珊退休回去美国,两人之间的电话交流也始终保持,真正的友谊从来都不会受到距离和国籍的限制。

生活水平、健康状况……诸多问题都是袁存亮询问的,闲暇之余,他写完了《留住过往》这本书,与苏珊的情谊白纸黑字,永久留存。

参考资料:《留住过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