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八路军主力团:首任团营长全部牺牲,抗战剧中被“瞧不上”

乐蓉评历史 2023-12-27 07:45:03

772团,是刘伯承军旅生涯最引以为傲的番号之一。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曾在考察中国战场后,称赞八路军386旅是“中国最好的旅”。日军连吃败仗后,愤怒地在装甲车上标出的那句“专打三八六旅”,更是让陈赓率领的这支王牌部队成为抗日战场上的“明星”。而772团,又是386旅的心尖尖。

772团有多牛?单看首任团长和三位营长,个顶个都是豪杰式的人物。

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三次伏击日军的虎将叶成焕;率部当道劫囚车,营救被俘战友的易良品;伪装挑粪农民,带领小分队奇袭曲周城,火烧日军军火库的丁思林;八次负伤,右腿残疾,但夜间能听音辨位的“夜袭天才”郭国言。

然而772团,也是八路军最悲壮的一支主力团。这支部队的军事主官,特别是团营一级的指战员,伤亡比例很大。叶成焕、易良品、丁思林、郭国言,都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

到底是何种原因?让772团被贴上悲壮的标签?

一、靠打“神仙仗”起家的王牌主力

《亮剑》剧中八路军围攻山崎大队,李云龙曾对担任主攻的772团不服气,发牢骚说“772团是亲娘养的”,甚至还得瑟着要教772团团长“程瞎子”如何打仗。

其实要说李云龙看不上772团,倒不如说他是眼红了还在嘴硬。因为在八路军的战斗序列里,772团还真就是“亲娘养的”,莫说独立团难以一争高下,其他主力团见了面也得“敬三分”。

1998年军改时,解放军109团曾创造过一个历史。这支部队下辖3个红军营、16个红军连,再加上自身红军团的身份,所有作战单位均为红军时期组建而成。

根正苗红且原封不动的“纯红军”编制,全军唯此一家。

109团的前身,正是772团。而772团的老底子,又可以追溯到1928年至1930年黄麻起义后诞生的3支游击武装—鄂东游击队、商南白沙河武装小组和光山赤卫队。后来随着鄂豫皖红军的发展,在徐向前、许继慎等人的领导下,这些游击分队先后组编为红四军,1931年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后,又扩编为红二十五军73师。

徐向前

正是因为从游击队改编而来,73师在战法风格上一直保持着独特的“野性”,行军打仗从不按部就班,并且经常能打出一些“神仙仗”。

比如73师刚组建不久,就被徐向前拉到苏家埠去围点打援,接到的命令是:诱敌深入,正面阻击,为策应友军迂回包抄争取时间。

结果73师仗打一半,突然天色大变,顷刻间暴雨倾盆,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把刚渡河的敌军后路彻底断绝。见此情景,73师索性利用天时发起全线反攻,枪炮声混合着雷雨声,吓得敌人心惊胆裂,全线溃败。本来被安排当“配角”的73师,却在大雨中迸发了无穷的潜力,不仅全歼敌王牌主力第7师19旅,更是生擒其师长厉式鼎,立下首功。

这一次尝到甜头之后,73师的打法也越来越奇。

后来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73师担任开路先锋,带头翻越天险大巴山。之后又奉命西出南江,沿途攻城略地。但这一路,仗都不好打。

蜀道崎岖,四川又多天险之地。川军虽战斗力孱弱,但擅长山地作战,拒险而守足以以一当百。73师进攻甑子垭主峰时,适逢寒冬,守阵地的川军竟然学起曹操,往山坡上泼水成冰,使得攻山部队寸步难进。

面对怪招,73师一度束手无策。紧要关头,还是一位川中老农献计到:川军正面防御打的有板有眼,逃命的本事也是一流,但就怕屁股被兜,一旦发现被围了没退路,斗志就垮了。简而言之一句话:“川军怕打屁股”。

见招拆招,73师领悟窍门后,立即改变战法。采取正面佯攻,侧后迂回,让甑子垭前后左右同时响起枪声,用一出“四面楚歌”让意志薄弱的川军军心动摇,不战而溃。

后来红四方面军川中整编,红73师扩编为红三十一军93师,紧接着就打了一场名扬天下的青龙观之战。

当时是红军面对川军“六路围攻”战斗最紧张的时候,为了创造反攻条件,93师274团副团长易良品带领50名突击队员趁夜色穿林越涧,利用垂下来的葛藤从悬崖处登上青龙观天险,奇袭敌军指挥部,前后仅两个小时便攻占了主阵地,并配合后续部队消灭敌人一个旅。

此战之后,徐向前亲授274团“夜袭常胜军” 的奖旗一面,“夜老虎团”由此得名。

突围漫川关,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千佛山阻击,血战百丈关,从73师到93师,从阻击部队到野战劲旅,这支从战火中历练而来的游击部队,逐渐成长为“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百战百胜”的王牌主力。

后来红军改编八路军,仅有的12团级番号中,93师当仁不让占了一个,这就是772团。

二、叶成焕—772团的军魂

772团能在抗日战场上率先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一套强强联合的指挥班子。

团长叶成焕、政委肖永智,两人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15岁参加革命后就担任通讯员,跟随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一直打到川陕,威望高,战功高,且文武双全。

副团长王近山,当年在鄂豫皖反围剿时担任过突击连长,攻山战斗中抱住一名敌兵滚下山崖,大难不死,军中绰号“王疯子”;参谋长孙继先一身武艺,曾率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一战成名;三营营长易良品,正是当年夜袭青龙观的突击队长。

和115师、120师不同,129师由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来,指战员多是“红小鬼”出身,几乎没有几个黄埔、讲武堂毕业的军校生。就以772团为例,指挥员清一色的战斗英雄,这些人没受过正规的军事理论培训,但打仗却都是天生的好手。

在对772团的使用上,129师师长刘伯承、386旅旅长陈赓,也都是坚持一个核心原则:发挥老93师打“神仙仗”的作战风格,在抗日战场上打奇仗,打巧仗。

抗战初期,129师和386旅打的那几个经典战役,除了“奇袭阳明堡”机场是769团独自上演的杰作以外,其余多数都有772团的身影,而且都是作为绝对主力部队参加战斗。

772团抗日第一仗,就是载入军史的经典战例:七亘村“重叠设伏”。

此战由师长刘伯承亲自指挥,易良品率772团3营打主攻。首战在七亘村伏击日军辎重部队,以伤亡10余人极小代价,歼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2天之后3营再次在七亘村设伏,果然又等到了一批由100余骑兵和300余步兵掩护的日军辎重队,一战歼敌百余人。

易良品

兵法上讲“用兵不复”,就是说同一个计策不能连续用两次。但刘伯承偏偏反其道而行,让772团在七亘村3天之内连续2次设伏,缴获了大量物资。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386旅的伙食都是日本牛肉罐头,772团更是从钢盔、皮鞋到日制三八式步枪、大洋马换了个遍。

“七亘村伏击战”一鸣惊人后,772团又在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奇袭日军,三战三捷。神头岭伏击战被日军称为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与平型关伏击战齐名。响堂铺之战则被刘伯承誉为“伏击战斗的典范”。

神头岭伏击战

其实这里可以做一个对比,115师抗日第一仗是打平型关,虽说这场战役被定义为伏击战,但其实打的是阵地战。115师以一个多旅袭击日军一部,面对日军反扑和空中支援坚决不退,直至消灭大部敌军。

平型关战绩好,但伤亡同样不小。

而129师虽然打的也是伏击战,但刘伯承向来是不主张正面硬碰硬,他认为八路军应坚持游击战法,以牵制和消耗日军为主,在保存自身实力的情况下,积小胜为大胜。所以129师打伏击每次都是快打快撤,见好就收,等敌机赶来狂轰滥炸时,我军早已撤出战场。

日军为什么最痛恨286旅772团?因为这支部队在刘伯承的直接指挥下,习惯出没于日军心腹地带,打伏击、搞奇袭、夺据点,来去无影。日军怕的就是这种打法,被牵制得四处受限,围剿扫荡又找不到人,只能被动挨打。

后来日军大举进犯晋东南,虽然占领了一些县城和据点,但一直抓不到八路军主力位置,又屡受袭扰,后勤供用困难,只能悻悻后撤。

刘伯承得知消息后,命令772团连夜奔袭,猛追撤往襄垣方向的日军一一七联队。772团急行军9个小时,追到长乐村附近的河谷地带,咬住了敌苫米地旅团辎重队及一部主力。经半日激战,歼灭大部,并击退回头增援之敌,共毙伤俘敌2200余人,为抗战中八路军单次作战歼灭日寇最多的一次战斗。

但胜利之后,却噩耗传来:772团团长叶成焕在战斗中头部中弹,不幸牺牲。

叶成焕本来不应该参加这场战斗的。他身患肺病,多次吐血,水米不进,根本难以坚持高强度的指挥任务。但听闻772团要追击日军,他顾不得身体疼痛,坚持带病指挥,刘伯承、陈赓都催他先到后方治病,可叶成焕却说:

“我们团没打过这样的大仗,就让我打完再走吧,哪怕是担架抬着也要上战场!”

叶成焕牺牲时,战斗其实已经结束。河谷中已成瓮中之鳖的日军被歼灭殆尽,听闻日军援军即将抵达,叶成焕命令主力部队迅速后撤,自己则留在队伍最后,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动向。也就是在这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叶成焕

在牺牲前,叶成焕口中仍在喃喃呼唤:

“队伍,队伍安全了吗?”

叶成焕的牺牲,其实也是772团作战风格的一个体现。刘伯承在指挥772团时,充分抓住了这支部队敢打敢拼、灵活机动的特点,在最危险的地方突袭日军,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但因为作战难度大,772团一般都是团营长亲自带队。

如果叶成焕留在后方养病,如果他不请战,如果他最先跟着大部队撤离,都不会牺牲。但772团指战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亲自断后,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军魂,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这支部队一直如此。

三、功勋卓著的“山中猛虎”

八路军除了12个有正规编制的团外,还有很多地方部队,比如各独立团、补充团、各军分区等等。这些部队虽然没有正式番号,但组建方式一般都是以老带新,比如用一个老红军营带两个地方营,又或者以老帮新,用一个主力团对口帮扶地方团。

抗日战争中后期,129师被分散布置,769团留在太行山区,771团留在冀南地区,129师和386旅能够直接指挥的主力团,其实都只有一个772团。为了填补战斗力,386旅以772团一部分基干力量为核心,组建了另外两支团级战斗单位:补充团和新一团。

而且与其说是组建了两个新团,倒不如说是把772团一分为三。但看新一团的编制,团长丁思林是原772团一营营长,政委程悦长是原772团二营教导员,其余基层指战员、战斗骨干,大部分都是从772团调来的。

开国少将程悦长

正是因为772团的指挥员能力强,所以后期基本上都被派往战斗任务最难的部队或者军区,负责独当一面。但这也造成了另一个事实,772团的军事干部牺牲比例太大。

1939年7月5日,日军109师团107联队3000多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丁思林率新1团在云族镇同敌人激战两天,在掩护部队撤退时,不幸头部中弹牺牲。

1942年2月9日,4000多日伪军进攻大有镇,时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的郭国言亲自率部阻击。战斗异常激烈,持续至黄昏,日军见始终无法冲破防线,便调来重炮轰炸阵地。郭国言沉稳指挥部队伺机转移,自己却在起身侦察敌情时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郭国言

1942 年,易良品调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这一年日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合围”达七百三十七次,第六分区又是敌人“合围”的重点地区。3 月15 日,分区指挥部遭遇日军包围,易良品在指挥部队突围时腹部中弹,为躲避日军搜捕耽误了抢救时间,终因伤势恶化而牺牲。

772团的三位首任营长,都在离开老部队不久后牺牲,而且都是倒在冲锋和断后的指挥一线。三位营长原籍均是湖北人,牺牲时分别只有26岁、29岁、33岁。

同样还有772团的首任政委肖永智,在担任冀南军区七分区政委时,指挥部在陈官营被日军合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肖永智亲自指挥部队突围,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肖永智

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百团大战,在772团光荣的军史中,歼敌1.5万人的战绩足以称得上传奇。但首任团长、政委、营长的壮烈牺牲,也让这支部队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但772团的军魂,就是逢敌亮剑,就是指挥员身先士卒,带头冲向最危险的地方。无论是叶成焕,还是易良品,都是刘伯承最信赖的弟子,他们的牺牲让老帅终生难以忘怀。

抗战后,772团与太岳军区第2、第3军分区部队一道,跟着老旅长陈赓一起踏上了全国解放战争新的战场,它被改编为晋冀鲁豫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十旅28团,1949年又改编为第13军37师109团。

13军从抗美援朝结束至今,对外参加过中越、中印战争,柬埔寨维和、海地维和、非洲维和,对内参加过解放大西南、西南剿匪等诸多军事行动,参战任务最多、战果最大。这支诞生于鄂豫皖,被徐向前元帅、刘伯承元帅、陈赓大将一手带出来的王牌部队,最擅长山地、高原、热带丛林作战,是名副其实的“山中猛虎”军。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