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英国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把中国推向了近代史的苦难深渊。但不到200年后,中国就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
许多英国人到了今天,仍然对此感到不可思议: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中国从近代的落后迅速走向复兴,成为当代全球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英国媒体看来,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三个关键人物的贡献。
那么,这三个关键人物究竟是谁?他们又各自为中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快速变化的转折点,是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方面有两点原因。
一个是一直支持中国的非洲兄弟,另一个就是中国手中的原子弹。
20世纪60年代,“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是当时亿万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随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成功爆炸,华夏儿女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中国“原子弹之梦”实现的过程中,有一位科学家功不可没:他就是放弃定居美国资格,毅然返回新中国的钱学森。
留学美国,钱学森专攻火箭科技。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不顾美国优渥的待遇条件,决心返回祖国,为此付出了被软禁近5年的代价。
回国之后,钱学森参与研制了中国的东风一号导弹和原子弹,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发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人造卫星,史称“两弹一星”工程。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为中国成为国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钱学森本人获得了“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
即便退居二线之后,钱学森依旧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操劳。
“中国究竟该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和杰出的科学家?”——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然警醒着中国的高等教育界。
在钱学森的教育下,中国的高等教育陆续开展科研和教育体系的改革,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近年来,中国在诺贝尔奖的人文社科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无论是航天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钱学森对中国而言都扮演着奠基人的角色,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奋斗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果说钱学森的中国梦是航空航天之梦,那么袁隆平的梦,就是“稻下乘凉”的农业强国梦。
任何历史时期,端稳自己的饭碗,对中国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生于1930年的袁隆平,亲眼目睹了旧社会时期忍饥挨饿的华夏儿女,于是从青年时起便励志从事农业,发誓要攻克亿万中国人的吃饭难题。
1964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他最终有了新的发现:在野生水稻自然雄性不育株的身上,看到了可以通过培育杂交水稻,从而解决中国人吃饭难题的可能。
经过十年如一日的研究,袁隆平终于在1973年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这款杂交水稻在农业领域又被称之为“籼型杂交水稻”,亩产量相比原水稻产量提升了近20%。
如此一来,中国人不仅通过这款新型水稻彻底解决了自己吃饭的难题,还有生产余力,产出盈余的商品粮。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并没有像某些西方国家,将老百姓口中的粮食当作压榨别国的经济武器,而是将这些粮食以公平的价格出售,或者用于赈灾,从而解决了亿万亚非拉贫苦地区人民的吃饭难题。
袁隆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现代农神”,更是亿万亚非拉地区劳动人民的救星。
即便人到晚年,取得了显赫成就,袁隆平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依旧坚持下田,带领着自己的学生们做实验,先后开发出“海水稻”等新型品种,使中国即便是在人均耕地较少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证粮食连年增产。
一心爱国爱民,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写在大地上,就是袁隆平老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氢弹之父:于敏在近代中国,有谁是在物理科研学界,堪比爱因斯坦的存在?
了解物理学的朋友,可能会提到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开发了杨-米尔斯理论的杨振宁,另一个就是发明了氢弹“于敏结构”的于敏。
这两位科研工作者,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华夏儿女的名字也载入了人类物理学研究的史册。
而于敏对中国国防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
195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于敏进入中国科学院,开始从事核物理的研究工作。
由于当时核物理工作的极度保密性,于敏曾为保护国家机密,隐姓埋名长达28年之久。
在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中国依然面临着美苏两个核大国的军事压力,这让中国意识到必须要发展出威力更强的核武器,才能让中国在国际的军事博弈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而这个比普通原子弹威力更大、杀伤力更强的核武器,就是以核聚变理论为基础的氢弹。
据物理学理论计算,同等当量的氢弹是原子弹爆炸威力的八倍。
但是,想要实现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谈何容易: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而中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
带领中国在核领域取得如此巨大技术突破的,正是于敏研发独特的原子弹结构。
相比普通的氢弹结构,于敏结构的设计使氢弹中的铀浓缩更加小型化,核聚变反应也更加安全可控,这让中国大规模批量生产氢弹成为了可能。
剧照
正是因为于敏结构的诞生,让中国的原子弹数量始终虽然逊色于美苏两大国,但做到了“浓缩的都是精华”。
时至今日,采用于敏结构的中国氢弹,依然独步天下,傲视群雄。
英国媒体总结出的这三位中国关键英雄人物,都对中国的科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图腾,更是值得后世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