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间,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4.5亿元,同比下滑126.27%。协鑫科技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从2018年的“531新政”开始,光伏行业经历了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协鑫科技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协鑫科技在2023年的业绩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实现了盈利,然而进入2024年,公司预计上半年将出现高达14.5亿的亏损,与2022年赚取的160亿净利润相比,业绩出现了巨大反差。
导致协鑫科技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多晶硅和硅片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二是产品销售不畅导致的存货贬值。尽管公司对四季度的业绩好转持乐观态度,但市场和投资者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市值也大幅缩水。
协鑫科技的困境也反映出当前光伏行业的整体现状。一方面,光伏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P型电池产能的过剩,在N型电池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低效电池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N型电池技术如TOPCon、HJT等逐渐取代P型电池,成为市场新的宠儿。协鑫科技虽然在颗粒硅领域有所布局,但颗粒硅的市场接受度和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且行业内对颗粒硅的看法并不统一。
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影响市场信心
朱共山家族的增持计划是在2022年8月15日提出的。根据当时的公告,朱氏家族信托将以每股不低于4.2港元的价格增持协鑫科技股份,并且已经与协鑫科技进行了接洽,计划通过其附属公司及其他投资机构认购由协鑫科技发行的可转债,本金约8亿到10亿美元(约合54亿到68亿人民币)。
这一增持计划被认为可能是为协鑫科技回A股做准备,以保证回A后的股权比例 。然而自那时起,朱共山家族并未推进这一增持计划,且在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增持行为迟迟未见实施。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股价的持续下跌反映了市场对协鑫科技业绩和未来发展的担忧。尤其是在光伏行业内卷严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朱共山家族未能兑现增持计划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对公司前景的不确定和担忧。
行业困境遇上转型阵痛
协鑫科技在颗粒硅领域的发展和市场前景备受关注。2023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的平均生产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7%,且成本还在继续下降。特别是在包头鑫元基地,颗粒硅的成本在2023年第四季度已降至每公斤35.9元人民币,预计未来成本会更低 。
颗粒硅作为一种新型硅料,尽管目前并没有在市场上立刻大放异彩或替代传统的棒状硅,但其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使其成为光伏行业的一个有潜力的领域。在国内市场,除了协鑫科技之外,其他几家硅业巨头如通威股份、特变电工、新特能源、合盛硅业和大全能源尚未明确表示要跟进颗粒硅的生产 。
大全能源的副董事长徐翔曾表示,颗粒硅如果能够取代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过他们的研究,目前棒状硅的质量还是优于颗粒硅。尽管建立颗粒硅厂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但颗粒硅在从P型转向N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N型硅料需求增加的背景下 。
协鑫科技对颗粒硅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颗粒硅将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N型产品的替代上。而大全能源虽然认为颗粒硅在N型产品中可能不是最优选择,但也承认颗粒硅在市场上有其地位 。
颗粒硅能否在未来胜出,取决于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表现。目前,颗粒硅主要被行业看作是棒状硅的补充,用于连续加料的直拉技术中。尽管如此,协鑫科技的情况并不是完全悲观,他们今年初公开了一份合同,隆基绿能计划从协鑫科技购买42.5万吨的颗粒硅,价格随市场波动,目前估计得花费221亿人民币,这笔订单是2024年光伏行业首个超200亿的大单 。
此外,协鑫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超过7亿元人民币,公司目前在颗粒硅洁净材料、生产能量平衡等关键环节均已实现重大突破,对颗粒硅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将持续产生正面效果 。预计9月份全面系统优化工程全部完成后,协鑫科技极有希望率先实现业绩反转 。
隆基绿能与协鑫科技签订的巨额采购合同,也显示了颗粒硅加速渗透市场的趋势。隆基绿能通过锁量不锁价的采购方式保障颗粒硅的稳定供应,同时推出新品泰睿硅片,采用颗粒硅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次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颗粒硅在市场中的渗透率,可能引发硅料市场的变局 。
协鑫科技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存在机遇。随着公司对颗粒硅产线的优化升级,以及对海外市场的积极布局,特别是在与穆巴达拉主权基金合作开发阿联酋的多晶硅生产设施,协鑫科技有望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一切是否能够实现,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