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衰落,从西方强国到籍籍无名(一)

秋珊说文化 2024-11-06 09:26:38

秦穆公时期名将、名臣无数,拓土千里,一度达到了函谷关。可秦穆公死后,秦国就来了个急刹车,直到数代之后的秦孝公,秦国才再度崛起。秦穆公之后,最落魄的时候丢掉了东部地区,秦国也几度有灭国之危,秦国何以这么落魄?

客观来说,秦国有一个强大的邻居晋国,晋国作为周王朝的承继者,是姬氏的忠实拥护者。晋国作为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自晋献公时期实行六卿制度,强大了整个春秋时期,即使是一分为三,光魏国一国就可以把秦国压死在西陲,可见秦国之弱、魏国之强。

秦穆公死后,秦康公继位。他在位期间,秦国由盛转衰,秦康公年轻时期,也算是见识过大场面,当时的风云人物,秦康公也多有接触。其中就有晋文公、楚成王等,也见识到秦国跟晋国用兵,是胜少败多。他也是见识到的,按理说应该励精图治,强国富民。秦康公很崇仰晋国文化,在晋文公东归的时候,还与晋文公惺惺相惜,甚至还赋诗留念,晋文公如何看待他这个外甥,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晋国的强大就象征着秦国的衰落。

秦康公继位之时,自己的堂兄晋襄公死去,权臣赵盾就想拥立在秦国为质的公子雍为晋君。秦康公也想修复一下秦晋关系,可在晋襄公夫人穆嬴的苦苦哀求下,赵盾决定立太子为君,而公子雍可以留给秦国,大捞一笔。秦国大军来到令狐的时候,晋国在此地设伏,大破秦军。士会从晋国逃到秦国,秦康公对晋人的敬仰,从晋文公到士会。

可以看到从晋文公到士会无一例外都是晋人,这也表明秦康公从对中原文化的敬仰到晋国文化的敬仰。成为了晋国的小弟,秦国的国政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想要在复制晋国的强大之路,这在战乱之世是对秦国很不利的。后来,士会也逃回了晋国,此人的行为更像是间谍。在秦康公时期,秦国被晋国稳稳的压制。

秦康公十二年,秦康公去世。秦共公继位,当时秦国跟晋国的关系很尴尬,双方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可谁也不能真正奈何对方。这样打下去也没有什么好处,晋国就有了和谈的想法。由于秦共公刚上位,跟朝中的大臣相处不算太融洽,所以晋国认为,只要晋国说和谈,秦国肯定会屁颠屁颠的答应,这样晋国的霸主面子还在。晋国大臣给晋君出了主意,不如我们把秦国的小弟崇国打一顿,秦国肯定援救,这个时候我们在跟秦国和谈。当时的秦国虽然没有了秦穆公时期的军事实力,也不是谁都能欺负的,秦国就跟晋国干上了,秦晋的和谈也干黄了。

秦国后来就攻打晋国的焦城,不过没有成功。秦共公也明白了跟晋国国力的差距,秦共公就开始韬光养晦,恢复国力,可是秦共公只在位四年就死了,值得一提的是,秦共公时期,南方的楚国开始崛起,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在洛阳问鼎天下,而当时正处于秦共公三年,秦国在秦共公之后,国力持续下降,同时期的晋国虽然内部有点乱,可国力还是能打的,进入了战略防守阶段,而秦国则是进入了被动挨打阶段。

秦共公之后是秦桓公,秦桓公三年,晋国联合白狄进攻秦国,这次战争是秦晋之间一次很平常的对决。可是《左传》中记载了一件怪事,此战晋国抓住了一位秦国间谍,本想将他带到晋国国都绛城处死。可仅仅过了6天,这位间谍竟然死而复生了,在清朝的纪晓岚针对此事,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原文是“晋杀秦谍,六日而苏,或由缢杀杖杀,故能复活;但不识未苏以前,作何情状”。又过了七年,此时晋国主力正对赤狄作战,秦桓公看到了机会,率大军来到辅氏。晋国派出大将魏颗阻挡,战争中突出一位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了秦将杜回,杜回站立不稳而摔倒被俘,秦军大乱,晋国大获全胜。这也是“结草衔环”的成语出处。

可见秦桓公时期,秦晋差距到了何种地步?而在这个时期发生一件十分搞笑的事情,有一天,晋国的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梦醒后找巫师来结盟,巫师说:“君上,你吃不到当年的新麦子了”。晋景公听后很惶恐,不久就病倒了。后来,晋景公得知秦国有一位神医,名为缓。于是派人向秦桓公请求,希望这位神医可以为他治疗一番。缓抵达晋国后,为晋景公诊治,他对晋景公说,很遗憾,君上你已经病入膏肓了。晋景公结合巫师的话,觉的缓真的是神医,就赐给他大量财物,让其回到了秦国。

晋景公还是撑到了秋天麦子成熟的时候,他很是高兴,就派人处死了这位信口雌黄的巫师,等到他品尝新麦子的时候,顿时感觉腹胀,就去了厕所,没想到直接掉到粪坑里淹死了,晋景公也成为死的最窝囊的君主。晋景公死后,晋厉公继位,想要跟秦国缓和一下关系,就和秦国约定在令狐会盟。可是秦康公被晋国坑怕了,不敢渡河。秦国仅派大夫史颗到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厉公则派大夫郤犨到河西同秦国结盟,这种互不信任的会盟方式为两国关系的破裂埋下隐患。

这种“王不见王”的结盟又有多大的信誉呢?果然秦桓公回到国内后,企图联合楚国、白狄进攻晋国,白狄虽然地盘不大,到战斗力可圈可点,时而联合晋国攻打秦国,时而联合秦国攻打晋国。基本上谁条件好,就跟谁!而晋国迅速击溃秦国,楚国也不想掺和秦晋那方面的事,就告诉了晋国这次是秦国主谋。春秋时期对于这种背弃盟约的事情是很在意的,晋厉公就朝见周天子,后来,晋国联合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联军对秦国宣战,晋国派遣使者去到秦国国都断绝外交关系,并骂了一下秦国的祖先。总而言之,晋国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帮助周天子维持天下秩序。

秦国仓促应战,在麻隧大败,八国联军长驱直入,进攻了关中平原内部。而此战晋国没有灭亡秦国,给了秦国一个教训。为什么晋国不灭秦呢?春秋时期不像战国,战争规模较大,且秦国也算是大国,灭亡的成本太高,不如惩罚一番。此时,秦国再一步衰落,次年,秦桓公暴亡,其子秦景公继位,秦国又该走向何方?

秦景公在位期间,晋国正值晋悼公在位,晋国加快了逐鹿中原的进程,晋悼公在位期间,是晋国最强大的时间段,而秦、楚在晋国的压制下,只能联合起来,秦景公将妹妹嫁给了楚共王,结联姻之好。而秦景公则在后方建设秦国,希望可以跟晋国再次一决雌雄。隐忍了十多年的秦景公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晋国闹饥荒,秦景公就联合楚国共同攻打晋国,楚国在晋国南方牵制晋国,而秦景公渡河进攻晋国,晋国被暴揍了一顿,不过晋国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在次年,灾情缓和的时候,又进攻秦国,也算是报仇了。

我们把视角再次回到中原地区,晋国和楚国多次争霸,而靠近晋国和楚国的中原地带,有一个郑国,郑国自郑庄公以后一蹶不振,成为了晋楚争霸的主战场。而郑国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楚国来的话,就投靠楚国;晋国来的话,就投靠晋国。所以晋国在郑国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不利于争霸。当时晋国大夫就出了一个好主意,晋国在中原也有着自己的小弟,不如把诸侯联军分成三块,分批次的去阻挡楚军,导致楚国一离开郑国,就马上救援,楚国国都距离郑国挺远的。所以郑国长期在晋国的威胁下,苦的只能是郑国,晋国和楚国多次在郑国交锋。

后来,晋国联合中原十一个国家围攻郑国,郑国无奈向楚国求救,可楚国国力早就大不如前,对郑国鞭长莫及,郑国无奈投降了晋国。不得不说,秦国还是很仗义的,在晋国在中原如火如荼的时候,秦国攻打晋国栎地,晋国大败,不过这次失败并不影响晋国在中原的布局。晋悼公于中原诸国和郑国在萧鱼会盟,郑国正式臣服晋国。萧鱼会盟后,晋国腾出精力去收拾在背后捅刀子的秦国,晋国联合郑国在内的中原十二国进攻秦国,秦国用了一条毒计,在泾河上游放毒,导致还能有交战,诸侯联军就损失惨重,导致诸侯退意萌生。

晋国新受的小弟作战很勇猛,率先行军,诸侯无奈只能跟上,抵达秦地域林,晋师统帅荀偃号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然而他治军未久而未能服众。下军帅栾黡不听号令,率兵返晋,而下军佐魏绛也响应。下军一走,附属下军的新三军也一同离开,于是晋师战意尽失,荀偃没办法,只好退兵。晋国的将军为什么不听统帅的领导呢,这就要说晋国的军制了,晋国自晋献公之后,晋国公室不掌军权,而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由六卿来领导,而栾黡和魏绛作为六卿之一,只要不叛国,晋国君主就没有办法找他的事。

这次战争草草收场,晋国没输,但秦国也没输,这次战争后,晋悼公去世,晋国霸权开始旁落,晋国爆发了内乱。30年后,晋平公跟秦国谈和,此后晋秦再也没有爆发过大战。此时,晋国忙于内部的卿士夺权,而楚国忙于跟吴国作战,在宋国的牵头下,诸侯之间举行了弭兵之盟,除齐、秦外,晋国的盟国需要向楚国纳贡,楚国的盟国也需要向晋国纳贡。此后,中原地区取得了近40年的和平期,秦景公四十年,秦景公去世,秦哀公继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