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米过敏,这样添加辅食才对

宛爸育儿日记 2024-08-23 01:31:47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不太常见的话题,宝宝对大米过敏应该如何添加辅食?

这里所说的过敏是指孩子已经有了医学诊断是对大米过敏。不是那种家长认为的吃了米粉腹泻了,嘴巴周围红了,湿疹加重了或者便秘了,便便干了自己怀疑孩子是对大米过敏。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辅食添加建议都是从米粉开始,添加了强化铁的米粉不易致敏,成本低,容易获取,经过工厂的处理冲调也非常简单。可是确实存在对大米过敏的宝宝,怎么办呢?

先说结论:

宝宝如果对大米过敏,可以选择小麦粉作为代替,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中筋面粉。

但使用小麦粉作为初添加辅食阶段的主食,需要注意小麦粉是没有强化铁添加的,另外如果使用小麦粉代替米粉,基本上目前网络上能搜到的辅食添加计划都没啥参考性,因为小麦和大米的含水量不同。直接用小麦粉代替米粉,按照米粉冲调的水的比例制作,成品会比米粉干,不能很好的让宝宝完成吸吮到吞咽的过渡。

另外,也是由于和米粉相比,小麦粉没有强化铁,因此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家长要更关注食材的选择、添加的先后顺序、喂养的各种细节等避免出现因为喂养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喜欢甜味食物、挑食、偏食等问题,增加日后营养不良的风险。

比如下面是网络上某个收藏点赞十几万的辅食添加计划

如果按照这份计划直接用小麦粉代替米粉,其他部分不变,30天的时间共添加了小麦粉、土豆、南瓜、胡萝卜、菠菜、西蓝花、红薯、西红柿、山药、苹果、香蕉、牛油果、梨共13种食材,看起来也是严格执行了一种食材吃三天的标准,但这样的计划最大的问题是味道单一,13种食材中,除了菠菜和西蓝花是微涩无甜味的蔬菜,其他都是甜味重或淀粉丰富的食物。

添加辅食的过程是孩子认识食物,接触不同食材的阶段,是直接食物刺激的开始。人类基因里刻着对甜味的喜爱,因为甜味意味着成熟的果实,无毒无害,得到了甜的食物就得到了能量。孩子对食物的选择,并不是像家长所认为的是食物的味道“好吃”、“不好吃”决定,我们在决定吃什么食物的时候,不仅会受到饥饿感和激素的驱动,还会受到习惯以及宗教、环境等影响。比如大家口中“妈妈的味道”,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以及更简单的例子,云南人更喜欢吃各种菌子、四川人多数喜欢吃辣等等。虽然确实存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但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几乎没有机会体验极致的饥饿以至于什么都能吃下去的。

有过这样一项研究,让三组幼儿吃三种不同的豆腐,一组是普通的豆腐,另一组是加糖的豆腐,还有一组是加盐的豆腐。无论遗传基因是怎么样的,他们都会很快喜欢上自己吃的那种豆腐。实验表明我们的口味非但不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反而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而且终生都非常容易受影响。

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不一定都是可口的食物,但一定是他最熟悉的食物。宝宝早期对新食物会表现出先天性拒绝(厌新),这是一种保护性本能。婴儿开始形成对食物的喜爱,取决于获得的食物刺激,也就是对食物的熟悉程度。

下面是7月龄辅食添加的计划

如果家长参照6月龄辅食添加计划来安排,宝宝到了7月龄的时候,因为小麦粉没有添加铁,孩子只能通过奶液获取,如果家长是从6月龄开始添加,一个月的时间不至于马上出现缺铁性贫血,但如果家长跟风早早开始添加辅食,那么贫血的风险就增加了。

这个7月龄的辅食计划和6月龄相比看起来是丰富了许多,主食也有了变化。

但仔细比较的话,7月龄使用的食材大多数都是6月龄重复的,也只是新增了白菜、冬瓜、鸡肉、猪肉、猪肝、牛肉和三文鱼,加上6月龄的小麦粉、土豆、南瓜、胡萝卜、菠菜、西蓝花、红薯、西红柿、山药、苹果、香蕉、牛油果、梨,2个月的时间一共添加了20种食材,其中蔬菜10种,水果4种,禽畜肉动物内脏5种,甜味食物共8种。

如果说食材种类看起来还算马马虎虎的话,那么从稀到稠过渡、从细到粗过渡、从一种到多种过渡、从单一味到复合味过渡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如果按照这份计划,6月龄从第17天开始一直到30天,主食水和粉的比例都没有变化,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看到7月龄前15天依然是米粉,会继续延续6月龄的比例,那么这就意味着主食有29天的时间是没有变化的,而这种停滞带给家长的错觉是孩子爱吃辅食,吞得很快,但实际上没有从吞咽-咀嚼的过渡,只是在反复强化吞咽,宝宝会越来越排斥需要费劲嚼的咀嚼。

7月龄从第16天开始说是灾难的开始也不为过,米粉、粥、粒粒面原本是颗粒越来越粗糙的过渡,但这份计划里却混合在了一起,甚至出现一天中一餐是面条一餐是米粉,这样孩子势必会出现米粉吃得好,粒粒面吃得差,或者粥吃得好,粒粒面吃得差,或者粥和粒粒面不好好吃,等着吃米粉。

这样的辅食添加计划不仅不会让孩子的辅食吃得越来越好,反而会出现因为吞咽-咀嚼过渡差、味觉上喜欢甜味排斥蔬菜造成的挑食、偏食行为。咀嚼不好,韧性大纤维粗糙的肉类吃得就差,肝脏类食材、肉类食材添加不上,再使用小麦粉代替米粉,那么孩子的营养就很难得到保证。

再来说肉类食物的添加,一般肉类食材的添加也要遵循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过渡原则。从肉松开始,慢慢过渡到肉泥。但这份计划中却是先加了肉泥,最后几天才吃肉松。这就容易出现孩子在最初直接接触肉泥,味道不甜,不容易吞而拒绝肉类食物,最后即使再给肉松,经过10天的反复孩子也会对肉的味道非常敏感而排斥肉松。

总而言之,如果说辅食添加有难度的话,宝宝对大米过敏,需要寻找代替大米粉的食材,需要家长在食材的选择、各类食物的添加顺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过渡更加注意,关注孩子从吸吮到吞咽,从吞咽到咀嚼的过渡。还要注意喂养的细节,以及奶量要有保证。

看起来是用小麦粉代替米粉很简单,其实是难度加倍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