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大伯外出半路捡了个娃,3前年这娃做了个决定,大伯笑了

秋天的事 2024-12-21 20:00:38

文/ 桂花 素材提供/冯程程

(声明:为了方便阅读,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部分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大伯今年71岁,是我们村里生活幸福的老人之一,每天早上七点多钟,他就牵着他那条大黄狗,在村里宽阔的马路上溜达。

一人一狗,迎着晨光,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向前走去 ,大伯之所以现在能够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源于他31年前做了一件好事。

31年前,大伯40岁,听我奶奶说,大伯年轻时因为太挑剔了,相了十几年亲,硬是没相中一个姑娘。40岁都没娶上媳妇,还是光棍一个。

究其原因,我奶奶说,还是他母亲大奶奶从中作梗,每次他去相亲,大奶奶都要插手,大奶奶是地主的女儿,大爷爷娶她的时候,是抬着八抬大轿把她风风光光接过门的,她娘家有钱,她很强势,嫁进门后,家里大事小事都是由她做主。

大奶奶生了4个孩子,分别是大伯、大姑、二姑、四叔,4个孩子中,大伯最听话,读书也最笨。我爸比大伯小10个月,两人小时候一块读书。

我爸聪明伶俐,读书时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大伯恰恰相反,每天因为做不完成作业,被老师用红色的笔画红眼圈回家。

回到家,大奶奶看到伯父的红眼圈,就知道他又学不会了,简单的数,他都不会计算,头脑就是转不过弯来,同一道计算题,我爸很快就算出答案来,大伯想了半天,扎耳挠腮也算不出来。

这时家里的大人们就明白,大伯不是读书的料,每当他被老师画红眼圈,同龄的孩子都取笑他,大笨蛋!大笨蛋!取笑的次数多了,大伯就不愿再去上学了。

读完小学三年级,他就辍学回家了,当起了放牛娃,每天和牛为伴,过得倒也轻松自在。放牛他挣的工分,只有成人的60%,成人一天挣10个工分,他就只能挣得6个工分。

大伯读书笨,但是学其他的手上功夫,他很快就学上手,生产队时,犁田打耙,大人们示范给他看,他看了就跟着学做,没几回就学会做了,这些动手做的活,他倒是学得快。

他这些优点,是继承了大爷爷的优点,动手能力强,要是做动脑筋的那就不行了,所以有些人天生是干啥的,也是有定数的吧。

大伯父17岁时,太爷爷生日过70大寿,摆筵席,请了邻村最有名的厨师李大厨来做菜,大伯饶有兴趣的全程观李大厨做每一道菜的过程。

李大厨也不吝啬自己的厨艺,边示范边告诉大伯,他是如何做每一道菜的,大伯学得很认真,或许这个李大厨和大伯有些投缘吧,后来有做红白喜事的,他就会叫上大伯,跟着他学厨艺。

一来二去,大伯就慢慢掌握了做菜绝招儿,他做的菜比一般的掌勺人炒得好吃,后来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办红白喜事,就不用请外姓人来给炒菜了,大伯就做掌勺人,一干就干了大半辈子。

大伯22岁的时候,就有人给他说媒了,但是不知为啥,每次 相中的姑娘,大伯都要问大奶奶,让大奶奶先过目,大奶奶点头同意他娶,他才敢娶。

大奶奶总是对大伯相的姑娘百般挑剔。第一次相亲,那姑娘长得又高又大,身材就像男人一样壮实。

农村男人,娶这样高大的女子做媳妇,按理说做婆婆的喜欢才对,大伯喜欢这样的女子,他带回家让大奶奶过目。

大奶奶看了那姑娘就说,这姑娘男人头,女屁股,平胸脯,没有一点女子的妩媚样,看了几眼就否定了,让大伯不要娶这样的女子。

媒人听了,摇摇头走了。大奶奶不喜欢,伯父不敢违抗,他是一个孝子,选择另一半,他必须听大奶奶的话。大爷爷呢,虽然是个男人,但他也不敢违抗大奶奶的话。老婆让儿子娶啥样的姑娘,就让儿子娶啥样的姑娘。

相一个不成,那就继续相吧,总有一个是合适的吧。过了两个月,媒人又给大伯说了一个姑娘,媒人把那个姑娘带来大伯家,这个姑娘长得细胳膊细腿的。

大伯不喜欢,大奶奶也不喜欢,大奶奶说,这样的女子,风一吹就吹过12座山头了,媒人一听就不乐意了,长得粗又说没有女人味,长得细又嫌弃不够重量,人哪有十全十美的呢。

姑娘来了一趟,没相中大奶奶连一餐都没招呼他们吃,就让他们回去了。第二次没相中,那就再继续相呗。

第三次相亲是大伯23岁那年秋天,媒人又给大伯说了一个姑娘,这姑娘姓李,她体态轻盈,婀娜多姿,皮肤白皙,柳叶眉,大眼睛。

媒人想,这个姑娘要身材有身材,要相貌有相貌,总该被大奶奶相中了吧,结果大奶奶一看又指出姑娘的缺点来了,头发稀少枯黄,就像一些松针叶一样,缺少光泽,以后生了孩子就是黄毛头发,又看不上了。

大伯从二十二岁,就一直相到二十七八岁,没有一个是让大奶奶感到十分满意的,和大伯相过亲的姑娘,总有缺点被她挑出来。

相亲的次数多了都没成功,人门就传开了,说大伯相的姑娘,要过他妈妈的同意才娶,这些的男人是没有主见的男人。渐渐的,大奶奶的挑剔就这样出了名,后来就没有人愿意给大伯介绍对象了。

大伯虽然有炒菜的绝活,但就是没人愿意嫁他了。一年年过去,很快就到了40岁的年纪,(四叔不像大伯一样听话,他自己想中的就娶了,四叔娶的四婶娇小玲珑,我们村人叫她小辣椒)。

40岁这年,有人给大伯介绍一个寡妇,但是寡妇在他家生活了两个月就又跑了,因为大奶奶不喜欢她,大奶奶干涉了大伯选择婚姻十多年,大伯竟然没埋怨她半句,他不像四叔一样敢于反抗,自己喜欢就娶了。

有一天,大伯去外面给人家干活,那时天刚蒙蒙亮,大伯骑着自行车,听到不远处好像有孩子的哭声,他仔细倾听,好像从凉亭那个地方传来的。

这大清早的,谁会把孩子带到这里来呢,他顺着那凉亭找去,哭声越来越近,走近凉亭的石板凳下,看见一纸箱里装着一个婴儿,正在啼哭着。

谁这么狠心把孩子扔在这呢?大伯想着,他想离开,但是这时孩子的哭声更大了,他一时就动了恻隐之心,先把孩子抱回家吧,总不能让孩子这样饿着呀,这大冷天的。

活就先不干了,把孩子抱回去再说,他看自行车后座上,刚好有一条车带能绑住纸箱。

于是他麻溜的把纸箱放在自行车后坐上,绑好就蹬着自行车往家骑,20分钟车程就回到家了。

他把孩子放下,扯着嗓子就喊大奶奶:“妈,我捡了个孩子,你快过来看看啊!”

大奶奶一听,迈着小脚从厨房里走出来,听到孩子的哭声,她惊讶的问:“老大,你从哪儿捡到的孩子?”

大伯说:“狗儿岭路边的那个凉亭里,我骑车到前边听到哭声就走过去看,发现了这个孩子,也不懂是哪个狠心的父母丢弃了自己的孩子。”

大奶奶说:“唉,现在计生那么严,这个一定是超生了,怕被罚就扔在那里了呗,我看看有没有残疾,没残疾的话,我们就养着他吧。”

大奶奶打开被褥,检查了孩子一番,孩子身体没什么缺陷,是个男婴,脸侧边有一块很大的胎记,但不怎么影响容颜,他父母也舍得丢弃他,他也是一条生命啊!

大奶奶选择儿媳有些严格,但看到孩子她心就软了,决定收留这个男婴,她吩咐大伯不要去干活了,先到镇上去买些奶粉回来喂这个男婴。

大伯听了大奶奶的话,骑车到镇上去买了粉,一个钟头后,他骑着车回来了,然后烧了热水,让大奶奶冲了奶粉,拿了个小勺,小心翼翼的喂起这个婴儿来。

两天的功夫,大伯捡了个孩子的消息,在村里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大伯没有老婆,养个儿子以后能防老也挺好的。村里有个好心的媳妇叫李芳,她刚生了孩子不久,她奶水足,她家孩子吃不完奶时,就叫大奶奶抱着男婴去她家吃奶。

为了让这个孩子快快长大,大奶奶给这个捡来的男孩子起了个小名:冯杰敏。

在大奶奶的精心照顾下,这个捡来的男婴慢慢长大,会笑了,会翻身了,会爬了,他的每一个变化,大伯和大奶奶看了都惊喜万分。

杰敏5岁时,大伯教他做饭,教他弄菜,杰敏那是学啥会啥,简直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大伯机灵多了。

上小学时,杰敏就自己会炒菜了,长大一些,受伯父的影响,对炒菜也很感兴趣。初中毕业,他没考上高中,就报读了一个厨师培训班。

学习炒菜手艺,一学就不可收拾,通过专业的培训,他做出的菜色香俱全,客人吃了赞不绝口。

后来,他考了厨师证,应聘到某酒店做厨师,刚开始,工资不是很高,但随着厨艺的不断长进,他的工资越来越高。

两三年后,他的月工资甚至涨到了八九千元一个月,大伯心里乐开了花。这捡来的儿子是个宝呀,他挣的钱,大部分都寄回家,大伯给他存起来。

疫情前几年, 杰敏每年都能赚八九万,他干了几年,他赚了几十万。疫情结束第二年,杰敏做了一个决定,带养大他的大伯去全国各地旅游一次,让大伯在有生之年,游一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买了车才把这个决定告诉大伯,他把车简单的改装了一下,人能在车上睡,这样方便旅游。大伯知道杰敏对他这么孝顺,高兴的得合不拢嘴。

大伯和杰敏父子俩去全国各地旅游了三个月,回来后大伯逢人就说他去哪里游了,同年纪的老人听了,都羡慕他有个孝顺的儿子。

去年杰敏经人介绍娶了我们邻县的姑娘,两口子现在在外地发展,大伯一个人在老家生活,生活费他是不用愁的,没有钱花了杰敏就会给他。

大伯现在已经过上了休闲的晚年生活,有时空了也会种些时令菜,大多时候,就去娱乐室那里看人家下棋,或溜溜狗,大伯说他很满意现在的晚年生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