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异国王子,竟在大唐官至上柱国,一生七次入唐,最后埋骨长安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3-10 06:44:09

从公元7世纪到公元9世纪,唐朝作为东亚地区毫无疑问的霸主,吸引着无数来自周边国家的商人、学者、文人墨客。比如中学课本中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因为仰慕中原文化,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汉文名字——晃衡。

而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作为新罗王子七次出使唐朝,为自己的母国奔波半生。而当唐朝与新罗关系破裂,他却选择留在异国他乡安度余生。

他就是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之子,文武王金法敏的弟弟,大唐右武卫大将军,大周辅国大将军左羽林军将军,金仁问。

金仁问,公元628年出生于新罗,父亲是新罗武烈王金春秋。

当时的朝鲜半岛仍处于三国分立的局面:高句丽雄踞北方,百济扼守汉江口,只剩下弱小的新罗,在夹缝中瑟瑟发抖。

为图谋生存,新罗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发展路线,“紧紧抱住唐朝的大腿”。

公元648年,金春秋携其子金文王出使唐朝。

唐太宗对金春秋的待遇极为隆重,派光禄卿柳亨持节郊劳,加封金春秋为特进,金文王为左武卫大将军。唐太宗还准许金春秋参观国子监的释奠及讲论,并赏赐新修的《晋书》与御制温汤碑、晋祠碑,又赐金帛无数。在接受唐太宗的召见时,金春秋表达了对大唐的仰慕,同时控诉百济的霸凌。

649年二月,金春秋回国,留下他的儿子金文王充当宿卫质子。此后,新罗奉行唐朝衣冠制度,充当唐朝在半岛的马前卒。650年4月,新罗对百济作战获胜,派遣金春秋的长子金法敏,来唐朝告捷。

此时,太宗已经驾崩,皇位上的是唐高宗。为了表示对新皇登基的庆贺,新罗真德女王亲手绣了一面锦旗《太平颂》,献给唐高宗。高宗大喜,立刻授予金法敏太府卿之职。

新罗如此上道,但百济那边却无动于衷。次年,高宗派人出使百济,让他们不要欺负新罗。对大唐的警告,百济自然是充耳不闻。

公元651年,刚满23岁的金仁问第一次出使唐朝。据《三国史记·金仁问传》记载,金仁问小时候就很好学,多读儒家之书,兼涉黄老浮屠之说,又善于写隶书,射御乡乐行艺纯熟,识量宏弘,时人推许。唐高宗也很喜欢这个小伙子,说他涉海来朝,忠诚可嘉,特授左领军卫将军。

在长安宿卫两年以后,653年,金仁问回到了新罗。一年后(公元654年),真德女王去世,她生前没有留下子嗣。经过大臣们的推选,王位由前任君主真平王的外孙,也就是金春秋继承。

金春秋在位共17年,唐罗关系如胶似漆。这既是因为金春秋本人对唐朝文化极为仰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时大唐与新罗有共同的敌人:百济和高句丽。

父亲做了新罗王,金仁问自然也就成了王子。

很快,金仁问带着新的身份第二次出使唐朝。唐朝之所以让各藩属国频繁派遣王子到长安宿卫,并对其厚赐重赏,加官晋爵,就是为了拉拢这些人,培植自己的代言人,增加其对唐朝的好感,必要时加以利用,进而牵制藩属国内的集权势力。

654年5月,唐高宗带着一大帮人去万年宫游玩,并刻碑纪念。

在这块碑上有这么一行:“左领军将军口仁口”,经学者考证,这个被岁月抹去痕迹的名字应当是金仁问。金仁问这次在唐朝待了也有两年。一大证据是655年3月,金春秋册封长子金法敏为太子,给庶子们也都封了爵位,可唯独缺少了金仁问。

唯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个时间点上,金仁问不在新罗,而是在唐朝。那么,金仁问什么时候回的新罗呢?《三国史记·新罗武烈王本纪》有明确记载:金仁问于656年返回新罗,这次回来,金仁问修筑了獐山城。金春秋录其功,封食邑三百户。

此时,新罗和百济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大战一触即发。新罗很清楚,单凭自己无法对抗百济、高句丽。

想赢,还得靠大唐天兵。659年4月,金仁问第三次出使唐朝。求唐高宗发兵灭了百济。高宗派遣苏定方为神丘、夷马、韩、熊津等十四道行军大总管,以金仁问为神丘道副大总管,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领十三万唐军,五万新罗军共同征讨百济。

战争的过程非常顺利,百济的军队一触即溃,灭亡百济后,金仁问随苏定方一起回了唐朝。这次,金仁问没有回新罗,所以并不算在七次出使之中。如果算的话,那金仁问就是八进七出。

公元661年6月,金仁问奉唐高宗之命返回新罗,协调出兵讨伐高句丽的事宜。这场仗,唐高宗打算御驾亲征,好在被武则天和一群大臣们劝住了,讨伐的结果是无功而返。

本来,苏定方率军已经包围了平壤,可由于后方铁勒的叛乱,唐高宗不得不抽调兵力,苏定方只能撤兵。

662年7月,金仁问第四次出使唐朝。唐这一期间,百济当地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叛军势力依然活跃,给当地留守的唐军造成了很大麻烦。黑齿常之、鬼室福信等人又联络倭军,试图从海上反攻,幸赖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大败倭军,百济叛军复国的美梦才没有得逞。

此时,唐高宗对半岛的战略规划遵循了唐太宗的模式,即设立羁摩州都督府。新罗方面,亲唐的金春秋已经去世,唐高宗册封新的新罗文武王金法敏为鸡林州大都督,这很显然是把统治草原西域的模式移植到半岛上。

然而,新罗人不愿意做唐朝的附属国,他们在面对唐朝的时候放低姿态,做出“做大唐的狗真是太荣幸了”的样子,只是为了换取唐朝的援助,帮他们消灭百济、高句丽,一旦宿敌被灭,新罗人的野心便开始显现,他们要统一半岛,做半岛的霸主。

白江口之战后,唐朝以宗主国的口气命令新罗与前百济末代太子,现在的唐朝熊津都督扶余隆联盟。这让新罗非常不满,他们对唐朝使者杜爽说:“百济人奸诈百端,反复无常,跟他们结盟,以后会有大祸。”

664年2月,唐高宗再次下令要新罗与扶余隆结盟。考虑到北方高句丽未灭,金法敏不情不愿地接受了命令,他派遣金仁问、伊浪天存,与刘仁愿、扶余隆会盟。

注意,此时金仁问已经回到新罗,所以他第四次回到新罗应当在662年7月以后,664年2月以前。

665年8月,百济复国军势力被完全平定,金仁问跟刘仁轨一起返回了唐朝,这是他第五次入唐。

次年公元666年,唐高宗在泰山封禅,金仁问也受邀参与,加授右骁卫大将军,食邑四百户。由此可见,唐高宗很器重这个新罗的王子,往后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

金仁问这次在大唐待了有3年,直到公元668年春天,唐高宗打算发动对高句丽最后的决战,金仁问方才返回新罗,告诉金法敏,唐军要出兵了。新罗这边得配合一下。但是,新罗并没有全力配合唐军攻打高句丽。

等新罗王屁颠屁颠赶到平壤城下的时候,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新罗文武王在《答薛仁贵书》中大肆吹嘘,新罗兵在平壤城不远处的蛇水大破高句丽军。还说,英国公李绩亲自挑选五百个精锐的新罗骑兵,率先攻入平壤城门。对此,中国的史书一字未提。

668年冬天,李勣带着俘虏的高句丽王-高藏,返回唐朝。金仁问也随行在列,这是金仁问第六次入唐。

不难看出,越到后来,金仁问待在新罗的时间就越短。对金仁问本人来说,大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或许已经超越了新罗。否则,为什么高句丽早都灭亡了,金仁问还要跟着李勣去长安呢?难道长安才是他的家,新罗不过是工作出差才去的地方吗?

唐灭高句丽以后,新罗人露出了他们的獠牙。公元669年发生的朴都儒事件是摩擦的开始。

原来当时大唐熊津都督府将百济妇女嫁给新罗汉城州都督朴都儒。金法敏认为这是唐朝在向新罗渗透,于是将朴都儒杀害。5月,金法敏派遣金良图、金钦纯入唐谢罪。

唐高宗也没客气,放回了金钦纯但扣留了金良图。金良图最后死在唐朝的监狱里。

671年,新罗发兵占领泗沘,控制了前百济全部领地。

唐罗联盟全面破裂。唐高宗派遣高侃、李谨行领兵四万讨伐新罗。由于国内的收成不好,兵粮供应不足,文武王被迫议和,向唐朝请罪。当然,所谓请罪只是说说而已。

673年,新罗军整修正完毕,再次发动武装偷袭。唐高宗忍无可忍,于公元674年宣布废金法敏一切官爵,册封在长安养老的金仁问为新罗王。同时,让老将刘仁轨挂帅出征。

675年,唐军在七重城大胜,李谨行“三战皆捷”。金法敏又遣使谢罪。

唐高宗权衡之后,决定放新罗一马,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吐蕃身上。毕竟,长安地处西北,西域丢了长安就危险了。至于金仁问,那自然是撤回前命,让他重新回到长安。

这就是金仁问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入唐。公元680年,金仁问被授予镇军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

690年,武则天篡位称帝,封金仁问为辅国大将军、上柱国、临海郡开国公、左羽林军将军。

武则天时代充斥着白色恐怖,黑齿常之、泉献诚等异族人士被相继迫害而死。而金仁问却安然无恙地活到寿终正寝。这说明金仁问在对待武周政权问题上,保持了高度站位,唯女皇马首是瞻。

公元694年,金仁问病逝。武则天“震悼”,赠与加等,命朝散大夫行司礼寺大医署令陆元景、判官朝散郎值司礼寺某等,押送灵柩。

金仁问的一生历经太宗、高宗、武周三朝,亲眼看着唐罗从亲密无间的战友变成剑拔弩张的对手。

有学者统计过,从651年金仁问第一次出使大唐,到694年病逝的43年间,这个血统纯正的新罗王子,在母国停留的时间最多不超过5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