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随着疫情的各种加强版不断上演,持续的通胀,不但加剧的失业,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让全球开始变得日益浑浊起来,向来以富国身份出现的欧美等国,在持续不断的货币洪流的引导下,似乎还一如既往的维持着过去的繁荣。
可惜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假象,全球的贸易体系,经过几十年的精细分工,早已变得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往能源这种处于贸易链最底层的提供者,都能搞得现在的欧美焦头烂额,也算是几十年来难得一见。
不过聪明人的办法总是特别多,如果自身的问题无法解决,那么就让别人的问题看起来比自己更加严重,这样再一对比,顿时心里的那根按摩仪悄悄启动了,再随着一股股多巴胺的分泌,顿时感觉到全身舒坦。
最近英国那边有一个叫做杰米 鲍威尔的人,注意不是美联储那个鲍威尔,也不是那个拿着洗衣粉已经凉了的鲍威尔,发表了一个有趣的看法。
他认为一个经济体如果想要持续不断地往前进,就需要拥有足够的年轻人加入劳动力大军,来抵消老龄化和移到外国的人所带来的压力。
还举例1980年之后的英国因为开放了女性参加劳动,才得以从以往的滞胀时代脱离出来,美国也因为长期的打开方便之门,吸引全球的各类人才,才能够一直保持繁荣。
如果无法保持正常的人口更替,也无法像美国那样大开方便之门,那么就会像日本一样,越来越重的压力导致年轻人开始走向自我封闭,而老年人因为年轻人的缺失,也拿不到足够的退休金,只能年年推迟退休,甚至要像安倍桑说的那样,顶着一头白发活到老干到老,最后在两方的互相挤压下,整个社会开始滑向低欲望,经济也会开始出现持续的下滑直至停滞。
然后精彩的来了,他根据以上抛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兔子的人口规模就像是一件用热水泡过的羊毛衫,将会缩水,并且缩水的速度会比许多人想象中的还要快许多。
这也是老白们的一贯套路,引经据典,说到一大通,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话,在得出一个结论,你得如何如何做,才能避免这样的困局,至于结果,参考一下二毛就知道了。
整篇文章可以说是半真半假,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会使用工具,会对自己做出的未来预测而做出提前准备,最终使得未来出现多样性。
美国确实一直受益于大开方便之门,早些年它给英国搞代加工时,就曾经从欧洲那里大量地招募了大量劳动力,日复一日的给当时的英国输送大量的日用品,他本人也是靠这个起家,后来又因为一战和二战,让整个欧罗巴的科学家和财富,涌向了美国,这才让他出现了后面不论经济科技还是文化上的大爆发,甚至到如今,它也同样受益于此。
像美国现在新晋的全球首富马斯克,他就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老家是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但他却引领了整个世界的新能源汽车的潮流,无形中让美国在下一轮的科技竞赛中获得了较大优势,当然也不能否认,这期间也是得到兔子的帮助,不然也别说收获全球首富,不作为一个破产的钢铁侠,登上全球热榜,就算是经营有方。
但有一点应该都不会否认,美国引进那些顶级人才的同时,为了保持自己的婆罗门,也没少引进那些体力劳动者进来,前者可能让他引领世界的潮流,但后者却带来了不稳定,甚至慢慢的变成吃福派。
美国这些年来之所以没啥变故,一方面是因为它处于全球贸易链的顶端,可以享受大量的低廉日用品,那些底层收入没有持续增长,也同样获得了一些基础商品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利用美元潮汐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在世界上收隔一番果实,靠着这种持续不断的增量收益,在保持了整体的一个平衡。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美元,这辆割草机,方便之门也不是谁就能开的,而且这些年来,随着美国能够收到的果实越来越少,吃福派的越发壮大,能够运转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脾气也越发暴躁,这条路就像常说的那句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你以为你能得到好处,但实际你付出的要比你得到的要多得多。
老龄化也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一点看看日本就全明白,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的工业化比我们提前30年,他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我们将来大概也会一一遇到。
前两天一个小伙伴曾说,日本现在的物价很便宜,房价很便宜,说日本失去了30年,这根本不可能,简而言之就是日本的形势,一片大好,这是典型的把因果颠倒了!
在日本有一个相当神奇的现象,那就是年轻人不爱投资,老年人不爱投资,甚至连土豪也不怎么爱投资,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把自己的储蓄拿去买国债,哪怕每年只有区区不到1%,甚至是负利率,也义无反顾,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中也是独树一帜,相当的不可思议,但拆开来看,这也只是通缩所带来的后果之一。
日本的房股泡沫破了之后,整体的就进入了一个超长周期的通缩,消费能力出现长期的不足,而现代的企业除极少部分使用自有的资金之外,大多都是选择以信贷的方式,作为媒介点进行扩张,再配合各种大机器的不断使用,导致生产的效率,越来越夸张。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生产的时候是选择用信贷来扩产,那么消费的时候如果不使用信贷来消费,岂不是生产和消费的一方变得极其不匹配?
而日本只会比这更严重,他们不仅不会用信贷来消费,甚至连原有的储蓄宁愿去买国债,也不愿去消费,这就让日本的企业过的相当艰难,我们就以日本的牛肉盖饭来举例 ,在1990年一碗价值400日元,到了2020年,反而降了五十日元,也就是350日元。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在日本开办的一家企业,但是30年来随着各种原材料的上涨,你的利润反而在不断地减少,此刻的你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而企业在整个经济体中又承担着就业和生产,当他们没有足够的利润时,他们就不可能去雇佣更多的岗位,去做更多的投资,反倒是有可能变相的裁员或是降低现有的薪水。
由此日本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年轻人不敢消费,老年人不敢辞职,企业不敢涨价,整个社会进入了一潭死水。
大家应该知道日本经常把2%的通胀率作为一个标准,这是因为适当的通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整体物价的缓慢上升,会让储蓄者担心自己的银子被通胀吃掉,会自发地寻找各种投资渠道,这就让整个社会的资本慢慢流动起来。
但日本的问题就卡在这里,不管怎么做,日本都没啥反应,还是喜欢把银子储蓄起来,随着年轻人的不断减少,这种通缩只会越发严重,直到将它的未来彻底腐蚀。
这种现象,就目前来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无解,就算是欧美等发达国靠着对外引进各种劳动力,问题也是一大堆,不过就像解题一样,思路有时候也不是只有一种。
年轻人的减少对于偏生产型的国家而言,不仅意味着消费会减少,可以动用的劳动力也在同步的减少所以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猜测!
未来这类国家大概会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日常生活物资的价格,那么怎么做才能够同时达成这两个目标?这一点倒是可以参考一下日本和美国的某一方面。
虽然对日本的未来不怎么看好,但不能否认的是,日本作为一个中高端制造强国,在他下面依旧还有着大量的低端制造国家,海外的大量GDP工厂和长期的低廉商品的流入,让他们生活层次,虽然没怎么上升,但也没怎么滑落,但在更远的未来可就难说了,世界的整体消费是有极限的,随着兔子的制造业不断晋级,必然会吃掉原有的中高端制造的相当的大份额。
而美国更多的还是学习一下它的金融方面,作为新时代的罗马帝国,在制霸蓝星的同时,又能兼顾低投入,高回报,让本国人以如此大的基数,还能够享受如此高的生活层次,是相当不可思议的。
前些日子那个火遍东南亚的鲤鱼游戏,为啥在欧美就没啥反应?不就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生活烦恼和东南亚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处境都不同,又如何感同身受?
在世界的整体科技进入瓶颈期时,不论是个体还是国家,都会进入一个收入减缓经济下行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想要不断的提升消费层次还是相当难的,所以提升宏观的负债率,是势在必行,而其中最好的载体还是虚拟资产。
只要实现了一个类似美股的长牛,那么不仅可以让人不断地获得额外的收入,进而产生消费的欲望,还能让更多的银子,进入新赛道,为其添砖添瓦,还可以防止过多的洪水冲击到日用品,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一石三鸟!
日本年轻人哪里是不消费,是完全消费不起啊,扣除生活成本后还消费个屁
希望这三鸟真的能发挥设想的功能
又一个经济专家[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美国人竟然不说是他们把日本人搞成这样的。反而说日本人不消费。没有说因,直接给结果
前车之鉴[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