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谁来种地?不知道大伙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好像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种地了,所以未来到底还会不会有人去从事这个行业?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在上世纪,几乎家家户户有地,家家户户种粮食,而在现在,城市越来越发达,市区全是高楼大厦,哪怕到农村也能够发现,种植农作物好像已经不再是主流。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00后10后那更不用想,在我们的印象里,种地俨然成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说不出口,没前景,哪怕打螺丝也不想下乡种地,想必这是很多人的心声,那么问题也来了,要是都没人愿意去种地,那粮食到底从何而来?
为啥都不愿意种地了先来细说一下没人种地这问题,“种粮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这是许多农民的真实感受,的确,当下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收益不稳定等问题,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
而就算成本高了,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一直飘忽不定,就以近些日子来说,多种常规蔬菜的价格不过才3块钱左右,这种情况我们很高兴,可对于农民来说,自己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有这力气好像干啥都比种地强。
“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种地”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话,不知从何时开始,“种地”仿佛成了贬义词,成了一种“下等”工作,因为收入70后不愿意种地,又因为这些偏见,人们不愿意自己的后代从事种地。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大量农村青壮年迫切的想要走出农村,他们渴望在城市中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就以陕西省来看,从20年到23年6月,他们全省的撂荒耕地面积已经从337.9万亩降11.6万,要有一半以上的农业从事人员年龄达到51岁以上,像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存在仅占3.6%。
因此来看,当下的农业从事人员里,多数都是老一辈人,且学历偏低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种地缺青壮年轻劳动力,更缺少青年农业科技人才,这些问题导致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严重影响到了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总体看下来,我国农业仿佛正在遭遇这巨大的困难,可让人意外的是,我们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却依旧高达13908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要有493公斤,仍然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也不给大伙卖关子了,关于“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早在15年的时候就有被搬上台面,而当时就有回应表示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国家是在发展,但相伴随着的还有生产技术和机械化的提高,以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作物耕种的机械化率要达到73.1%,什么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机等各种智能农业器械层出不穷。
耕种面积变小了没错,可要明白,在袁老和各位农业科研专家的研发下,如今的农作物早已今非昔比,以第三代杂交水稻来看,它的每公顷产量要超过10.5吨,用“不大”的地,就能产出极大的“果”。
如今是什么时代?是无人化时代,机器人能出网约车同样可以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已经渐渐成为了历史,智能化在农业上也有显著的体现。
不过这不代表农业领域完全不再需要人工,机械是无法完全代替人类的,新时代的农业同样需要“新农人”。
新农人有何不同“新农人”说白了就是那些懂技术,有知识具备现代化经营理解的高学历人才,老一辈农民做出的贡献是极大的,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在吃不饱饭的时代,是他们让我们走出了困境。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仅靠传统耕种无法顺应发展是必然的,对待农业,我们也不能用“老农人”的固有思想去看,不然就会像上述所讲的一般,没人愿意去种地。
因此“新农人”应运而生,在当下我国已经培养了900多万的高素质农民,他们对现代化农业操作极为熟练,能够运用各种仪器进行从“播种”到“收割”的全流程。
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毕业于四川大学的95后小伙名为汤鑫晨,他毕业后也没想过从去从事农业,后来在阴差阳错下回到老家成了位“新农人”,不仅承包了200亩果园还管理这1000亩水稻。
在起步时,他的目标便十分明确,就是要面向机械设备打造标准化的现代果园,每个地方都留有足够的空间来供无人车穿梭,这些无人车效率很快,一小时便能进行10亩地的农药喷洒,人工要做的只有更换药箱。
这样下来,人工成本大幅降低,水果菜品卖的便宜的同时,从业者的收入也有保障,完美解决了我们所想的农业难题。
当然不是说只要能熟练使用现代设备就是“新农人”,与传统意义上仅凭经验种地的农民不同,新农人是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掌握丰富农业专业知识的新型农业从业者。
除了积极拥抱这些先进技术外,他们还可以利用设备及时掌握农田的情况,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精确测算,并根据天气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整灌溉量和施肥方案,在未来农业道路中,他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种地”抱有那么大的偏见,未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出现在广袤的田野。
国家对他们非常重视,在很多地方已经将新农人作为村级后备人才储备重点,只有将传统农耕经验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信源金台资讯2024-08-16 10:42北京——从“谁来种地”到“把地种出彩”
上观新闻2024-02-15 15:00——谁来种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破题良方
新华社2020-04-27 15:39——《半月谈》刊发文章:谁来种地?时代之问这里有解
中国经济网2024-10-08 06:24——新农人返乡创业路子宽
澎湃新闻2024-01-18——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种地?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调研报告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