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了解一篇CO2响应纤维编织研究文章——《Scalable weaving of resilient membranes with on-demand superwettability for high-performance nanoemulsion separations》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在众多工业领域,油水乳液处理一直是个关键问题,传统方法面临诸多困境,而膜分离技术虽有潜力但在纳米乳液分离上仍面临挑战。本次研究另辟蹊径,从古老编织工艺获取灵感,制备出一种特殊的响应性膜,它究竟如何解决纳米乳液分离难题,又有哪些独特优势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油水乳液在石化和化妆品等众多工业领域广泛存在。在石油开采中,提高采收率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处理这些乳液不仅能减轻生态威胁,还能回收水资源和有价值的溶质。膜分离技术是处理乳化油水混合物的首选,但现有膜在分离复杂的纳米乳液时面临诸多挑战,如纳米液滴筛分困难和不可逆污染等。因此,开发具有高密度纳米级孔隙、窄孔径分布和可调节润湿性的可扩展膜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编织CO2响应性核壳纤维制备新型膜,以有效分离各种纳米乳液。
二、CO2响应性纤维的制备
(一)制备原理与灵感来源
植物中CO2响应性气孔运动启发了CO2响应性超湿润膜的开发。目前制备此类膜的策略存在缺陷,如响应部分分布稀疏或膜孔径分布宽等。而天然蜘蛛丝的核壳结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其由纳米纤维核心和薄塑料外壳组成,具有灵活性和可定制功能。
(二)制备过程
本研究采用一步涂覆法制备CO2响应性核壳纤维。首先将聚酯纤维在80°C干燥,然后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MMA-co-PDEAEMA)共聚物溶液中反复浸渍,溶剂蒸发后形成核壳纤维。
通过控制浸渍次数可调整外壳厚度,从一层涂层到四层涂层,外壳厚度从117μm增加到178μm。
(三)纤维特性
结构确认: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了纤维的核壳结构,聚酯纤维被共聚物紧密包裹,无明显间隙。
机械性能提升:增加涂层次数不仅能调节外壳厚度,还可改善纤维的机械性能,这有利于制备机械性能优异的膜。
CO2响应性: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表明,在初始状态下核壳纤维表面光滑;经CO2鼓泡10分钟后,表面变得粗糙;再用N2处理后又恢复光滑,而空白纤维表面始终保持光滑,证明核壳纤维具有良好的气体响应性表面,为制备CO2响应性超湿润膜奠定了基础。
三、CO2响应性超湿润膜的制备与性能
(一)膜的制备
采用工业剑杆织机将核壳纤维编织成CO2响应性超湿润膜。通过调整编织密度(改变纬纱-经纱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可调控膜的形态和孔径结构。本研究选用四层涂覆的优化核壳纤维,采用三种编织密度(低、中、高)制备了CO2-RSM-L、CO2-RSM-M和CO2-RSM-H膜,并以相同条件下的聚酯纤维编织空白膜(blank-L、blank-M和blank-H)作为对照。
(二)膜的性能表征
孔径结构:SEM图像显示CO2-RSM膜相比空白膜孔隙更小且分布更窄。
毛细管流孔隙率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编织密度增加,CO2-RSM膜的孔径减小,平均孔径范围为0.2-0.35μm,而空白膜为1.2-2.0μm。
此外,对于含PMMA-co-PDEAEMA的膜,在亲水状态下,由于存在受限水和纳米受限水层,纳米液滴实际经历的有效孔径更小。
表面润湿性:CO2-RSM膜的表面润湿性可通过CO2/N2刺激改变。例如,CO2-RSM-H膜的水接触角(WCA)在初始状态高于145°,经CO2处理10分钟后降至0°,实现了从超疏水到超亲水的转变,而空白膜无此变化。滚动角测量进一步证实了CO2-RSM膜的气体可调抗粘附性能。
油/水排斥性能:动态粘附力测量、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用于深入研究膜的油/水排斥性能。以CO2-RSM-H膜为例,在油/水环境中,油滴和水滴在膜表面的粘附力极低,在整个前进和后退过程中能保持球形。
LF-NMR显示CO2鼓泡使CO2-RSM膜中受限水和纳米受限水增加,SERS映射验证了CO2响应机制。
四、纳米乳液分离性能
(一)多种纳米乳液分离测试
使用有效面积为3.14cm2的错流过滤装置,在0.15bar驱动力和0.8L/min进料流速下,评估CO2-RSM-H膜对多种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纳米乳液(包括不同类型的油,如正己烷、异辛烷、硅油、大豆油、橄榄油和原油等)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该膜对不同液滴尺寸的正己烷基O/W和W/O纳米乳液均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
在CO2/N2刺激下,膜能有效切换分离O/W和W/O纳米乳液的能力,而空白膜性能较差且无切换行为。
(二)对不同粘度纳米乳液的分离
CO2-RSM-H膜不仅能分离正己烷基纳米乳液,对不同粘度的纳米乳液也能有效处理,如对粘度各异的纳米乳液,其O/W纳米乳液的油含量可低至低于3ppm,W/O纳米乳液的水含量低于6ppm,且在10个循环内分离效率均高于99.6%,无明显变化。
(三)小尺寸纳米乳液分离效果
即使对于液滴尺寸小至20nm的异辛烷基纳米乳液,CO2-RSM-H膜仍能保持良好的分离性能。初始进料纳米乳液有明显丁达尔效应,过滤后滤液变透明,水分仪和总有机碳分析证实滤液中纳米乳液浓度低至3ppm(O/W)和4ppm(W/O),分离效率高于99.6%。与文献中报道的膜相比,本研究的膜在分离小尺寸纳米乳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五、分离机制探究
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CO2-RSM-H膜的气体可切换纳米乳液分离机制。在模拟中,将特定数量的水和异辛烷分子置于膜的进料侧,分析其渗透情况。在W/O系统中,膜的疏水表面使水分子聚集,异辛烷分子在膜表面形成限制层;在CO2刺激下的O/W系统中,由于CO2诱导胺分子上N原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膜亲水,阻碍异辛烷渗透,同时水分子活性增强生成不稳定HCO3-离子。对比水和异辛烷分子在z方向的密度分布及扩散系数,发现膜在不同状态下对水和异辛烷的传输选择性与实验结果一致。
六、膜的放大潜力评估
(一)大面积膜的制备与组装
制备了尺寸为40×1200cm2的CO2-RSM-H膜,并组装成商业螺旋卷式(SW)膜元件(如SW模块1812)。
(二)连续分离性能测试
使用该膜元件在工业相关条件下(有效过滤面积0.2m2,压力0.5MPa,进料流速3.0L/min)对不同纳米乳液系统进行连续分离性能评估。通过连接不同纳米乳液储罐并控制阀门,利用CO2/N2刺激实现膜对不同类型纳米乳液的连续智能分离。例如,对正己烷基W/O、异辛烷基O/W和硅油基W/O纳米乳液的分离效率均稳定高于99.7%,滤液中乳液含量低于6ppm。膜CO2在刺激下仅需10分钟即可改变分离特性,激活后可有效运行50分钟,N2短暂暴露可使其恢复疏水状态,整个过程仅消耗200ml CO2。
(三)稳定性与自清洁性能
对CO2-RSM-H膜进行了30小时的稳定性测试,使用原油基O/W纳米乳液(以其高粘度和易污染膜著称)。结果表明,膜在测试期间性能稳定,通量和分离效率变化极小。此外,膜具有自清洁能力,如被原油污染后,经CO2暴露,原油因膜表面超亲水性能增强而轻易脱离。
七、研究总结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CO2响应性超湿润膜,通过编织CO2响应性核壳纤维实现。该膜在CO2/N2刺激下可调节表面润湿性和孔径结构,对各种纳米乳液具有出色的分离能力,分离效率超99.6%。本研究的制备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备的工业规模膜具有高分离效率、良好耐久性和稳定性。这不仅展示了CO2响应性膜在水净化领域的应用潜力,还为刺激响应性膜的创新设计和多功能应用提供了参考。
八、一起来做做题吧
1、在工业生产中,处理油水乳液时,以下哪种情况不是有效处理乳液带来的好处?
A. 提高石油开采中的采收率
B. 保护水生和海洋生态系统
C. 增加乳液中的污染物含量
D. 回收废水中的锂等有价值溶质
2、CO2响应性纤维制备过程中,一步涂覆法使用的共聚物溶液中的溶剂是什么?(文中未明确提及,可作为拓展思考题目)
A. 乙醇
B. 水
C. 四氢呋喃
D. 文中未提及
3、以下关于CO2-RSM 膜和空白膜的比较,错误的是?
A. CO2-RSM 膜的孔径分布比空白膜更窄
B. CO2-RSM 膜的表面润湿性可通过CO2/N2刺激改变,空白膜不能
C. CO2-RSM 膜和空白膜的平均孔径在相同编织密度下相同
D. CO2-RSM 膜在分离纳米乳液时表现出更好的抗粘附性能
4、CO2-RSM-H 膜对哪种纳米乳液的分离效率最低?
A. 正己烷-水(O/W)纳米乳液
B. 异辛烷-水(O/W)纳米乳液
C. 硅油-水(W/O)纳米乳液
D. 以上三种纳米乳液的分离效率均高于 99.6%,没有最低之分
5、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CO2刺激对CO2-RSM-H 膜处理 O/W 纳米乳液时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A. 降低水分子的扩散系数
B. 增加异辛烷分子的扩散系数
C. 使膜表面形成氢键,阻碍异辛烷渗透
D. 使膜表面变得疏水,有利于水的渗透
6、在评估CO2-RSM-H 膜的放大潜力时,以下哪个操作不是用于实现膜对不同纳米乳液的连续智能分离的?
A. 改变CO2/N2刺激
B. 调整进料流速
C. 控制阀门切换
D. 连接不同纳米乳液储罐
参考文献:
Yangyang Wang et al. Scalable weaving of resilient membranes with on-demand superwettability for high-performance nanoemulsion separations. Sci. Adv.10,eadn328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