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势均力敌的大战,也是最惊心动魄的决斗。三天三夜的拼杀,终是杨家六郎稍胜一筹,韩昌不得不低头认输。这一战,换来了宋、辽边境近十年的安宁。
一,劲敌韩昌
韩昌是辽国文武双状元,萧太后的金刀驸马,辽国前期第一武将。他野心勃勃,力主南侵,其三股托天钢叉沾满了大宋军民的鲜血。
足智多谋的韩昌,不但是杨六郎的劲敌,而且是三代杨家将的死对头。
当年杨七郎力杀幽州四门,精疲力尽时遇上韩昌,危在旦夕之际,六郎飞马杀到,从韩昌的叉下救了七郎,而且,六郎怒刺一枪,将韩昌的耳环挑落。自此,韩昌再也不敢佩戴耳环了。
两狼山下,韩昌对受了潘仁美杖责的老令公步步紧逼,想赶尽杀绝。六郎与七郎及时来到,兄弟二人围着韩昌一阵猛打。韩昌汗流浃背、屁滚尿流而逃。
金沙滩和两狼山两场血战,金刀杨令公和七郎八虎仅剩六郎一人。这背后主谋就是韩昌韩延寿。韩昌就是杨家的宿敌。
二,再犯中原
虽然杨家儿郎仅剩六郎一人,但韩昌知道自己不是六郎的对手。他只能在辽国韬光养晦,勤练武艺,熟习兵书,期待有朝一日时机成熟再牧马中原!
机会终于来了。杨六郎因潘杨案中,为父亲和弟弟报仇,在黑松林违旨杀死潘仁美父子。皇上大怒,将六郎发配边远地区充军。不久,传来六郎病逝的消息。
韩昌见机不可失,便齐聚六国三川五十万人马再犯中原。
辽军兵锋极甚,先锋马涂温一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一直杀到汴京城下。
朝廷无人可出战,宋太宗只得请杨门女将出征。佘太君挂帅,率杨门女将迎击番人。烧火丫鬟杨排风抡起烧火棍,将辽国先锋马涂温打得大败而逃。
佘太君率军追击,直杀到离幽州不远的黄土坡土城。韩昌率大队人马将土城围得铁桶一般。杨家女将杀不出重围。杨排风突围到京城搬救兵。
双天官寇准断案如神,背靴夜访天波杨府,识破了杨六郎是诈死。杨六郎只得再次出征,替八贤王任二路元帅,率兵赶往黄土坡解围。
半路上八乍山一战,六郎又收四员得力大将:孟良、焦赞、杨兴和岳胜。
两军对阵,孟良、焦赞和杨兴连胜几阵。韩昌亲自出阵,六郎出马迎战。
这是两人第三次交手。决战前,双方三击掌,立誓赌斗:
六郎说:"韩元帅,忠臣不怕死,怕死不为忠。我杨家世受皇恩,是挂侯将军,哪能畏刀避剑?今天你我交 锋,语复前言,如果你败了,交 降书顺表。”“你败了呢?”“跪在你的马前,任你宰割。”说罢,两人“啪啪啪”三击掌。韩昌说:“你我交 战不许别人帮忙。”六郎说:“好!”
一场事关宋、辽双方国运的决战正式开始。
韩昌托天叉一举,奔六郎砸下来。六郎蟠龙枪一横,往上一崩,“当!”崩开了大叉,就像空中打了个霹雷,震得韩昌膀子酥了一下,战马倒退五六步。六郎也两手的虎口发热,看了看,冒血迹儿了。两人一交手,便试出力量竟不分上下!
六郎马往前进,奔韩昌“啪啪啪”锁喉三枪,韩昌用叉一磕,然后,顺水推舟,奔六郎腰间来。六郎斜身用枪一挑,战马冲过去了,二人圈马再战。四条臂膀空中舞,八个马蹄起尘土,只杀得天昏地暗、红日无光,打了七十回合,不分胜败。
自金沙滩大战后,退回北国的韩昌卧薪尝胆,勤练武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打败杨六郎,扫除自己南下中原的最大障碍。而此时的六郎,却忙于为父兄申冤,身心俱疲的他最后不得不躲在自家花园的地窖中度日。此消彼长,相比于当年被一枪挑掉耳环险些丧命,黄土坡时的韩昌已是六郎旗鼓相当的劲敌了。
天色已晚,双方停战吃饭。吃饱喝足后,点起火把,二人又打在一起。
二人打了一夜 ,天亮后,吃完饭又战,战到天黑,吃罢饭再打。
两边军卒擂鼓助威,摇旗呐喊,都为主帅助阵。六郎抖擞精神,把杨家祖传枪法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观战的岳胜、杨兴等人看得赞叹不已,心里折服:怪不得六哥威震天下、名扬四海呢!能力真大,我们再练十年也赶不上。
而大辽的文武状元、元帅韩昌,也是名人指点,高人传授。这杆钢叉练得炉火纯青、已是登峰造极。
二人枪叉并举,直斗了三天三夜,仍然奋力拼斗,难分胜负。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就在难分难解之际,山坡上传来一声:"韩昌,还我性命,俺杨七郎在此!"一员黑大个骑着黑马从黄土坡冲杀而来。原来是焦替假扮七郎,吓唬韩昌。
精疲力尽的韩昌一听七郎来了,吓一跳,一分神,六郎一枪刺来,韩昌一闪身,头一晕,摔下马来。
一场打了三天三夜的旷世大战,最终以杨六郎取胜告终!
三,韩昌服输
蟠龙枪的枪尖直指对方面门,韩昌闭目待死。哪知六郎顾全大局,用枪一指,叫韩昌站起身。
原来英雄惺惺相惜。六郎爱惜韩昌一身武艺,并不想一枪结果其性命,只希望韩昌履行诺言,双方罢兵歇战,化干戈为玉帛。
检回了一条性命的韩昌也为六郎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当即答应回去说服萧太后交降书、递顺表,宋、辽以三关为界,永为友邦睦邻。
韩昌立誓:
只要有你杨景一杆枪镇守边关,我韩昌决不造次。
韩昌回辽后,不敢食言失信。辽国派人送来降书顺表,表示顺服宋朝,永不再反。
杨六郎击退强敌,再立大功,朝廷免去其杀死国丈、诈死埋名之罪,又任命其为三关大帅,镇守边关。岳胜、杨兴、孟良、焦赞等人均为大将,协助大帅守卫边境。
杨家麾下再次兵强马壮。有六郎镇守边关,辽国再不敢来犯。边境竟近十年平安无事,直到谢金吾一案爆发,六郎再次被迫隐姓埋名,韩昌才又一次率众南下。
(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参考资料: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