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高等学校设置公示,公示表示:根据《湖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经省第四届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考察、集体评议,“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转设为“常德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转设为“岳阳学院”。
上述消息表明,继2023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公示转设为长沙工业学院,并于2024年5月正式被教育部批复同意转设之后,湖南独立学院工作再次转设迎来重大进展。
不过,与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转设为公办性质的长沙工业学院不同,常德学院、岳阳学院的办学性质均为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简而言之就是民办高校。
因为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大多数是由政府出资建设,政府建设完成之后,后续的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等到一定年限之后,如果政府有足够经费之后,就会转为公办。
不过目前从民办高校直接转为公办高校的情形还比较少。因此,这种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也算是“公举民办”的性质。
此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也是转设为民办的张家界学院。加上更早之前的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转设为民办的湘潭理工学院,湖南15所独立学院中,已经有眉目要转设的独立学院绝大部分都是转设为民办。
为何湖南独立学院大部分都转设为民办而不是公办?这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我认为这背后有几个方面的缘由,透露出湖南在高等教育建设的无奈。
第一,独立学院纷纷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反映出湖南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乏力的现象。
一般而言,如果地方财政实力雄厚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把原先的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
因为湖南最初建立的15所独立学院,几乎都是“校中校”。所谓“校中校”是指独立学院基本上全部依托母体学校而办学,几乎没有自主的办学主体,离开母体学校之后,难以维系办学。
因此,这些独立学院本身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当中,已经具备了公办院校的办学优势,其各方面的积淀也源于公办的母体学校,如果转设成为公办院校,可谓是顺理成章。
但是为什么没有转设为公办院校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不足。
拿深圳来对比,深圳这几年接二连三新设立大学,从南方科技大学到深圳理工大学,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深圳技术大学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一个个都牛气冲天,这当中有不少都是新建的大学。
连深圳这么发达的地区都在大肆建立高校,而且是全公办举办,这反映出政府想要提升高等教育实力的决心和信心,这背后最大的底气就是雄厚的财政实力。
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份之一,湖南地方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发展质量和速度不及沿海,自然难以支撑举办多所公办本科院校。
第二,湖南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已经趋于饱和,让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实质上就是为了让他们接受市场的检验,防止今后出现稳定发展的问题。
众所周知,虽然看似这些年有的省份高考人数仍然在不断增加,但实质上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再过若干年之后,高考人数将面临减少的趋势。
一旦高考人数锐减,首当其冲的就是办学水平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的民办高校,他们将直接面临生源减少,甚至面临倒闭关门的境地。
假如真的到了那一天,属于企业性质的举办者,可以采取企业的方式安置师生,而公办高校则不可能,如果公办高校面临生源紧缺而关门,将对社会造成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影响较大群体的就业,这些公办高校的教师都要安置。
因此,此时让他们转设为民办院校也不失为一招长远之计。
当然,这也反映出湖南高等教育资源实际上已经趋于饱和,现在更重要的事情不是追求数量,而是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把现有大学办成国内乃至世界名校,这是湖南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总之,湖南2所独立学院拟转设为民办高校,既反映出湖南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紧缺的现实问题,也释放了未来湖南高等教育趋于饱和,要注重提升质量而不是发展数量的重要信号。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