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说//倪瓒:我自清高对世颜

海生艺话看艺术 2024-03-26 01:07:27
倪瓒(1301年-1374年),元末明初的重要画家,诗人。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

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洪武七年卒,时年七十四岁。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倪瓒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精湛的笔墨技巧而闻名。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构图简洁明快,笔墨精到,没有多余的笔墨,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

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上倪瓒的山水画都是较为奇特的。

他的画,笔墨松秀古淡,置陈布势简略,多半只作一个开合,很少设色,甚至连图章都不钤,题跋也多长题,作楷书,力求清雅简淡。

观倪瓒作品,总给人一种荒寒、静谧、萧索、空旷的感觉。他用笔方折,开创了“折带皴”法画山石,而画树木则用李成笔法。他的画用笔轻松,多用侧锋、燥笔,而少用润笔,墨迹简淡,世称其画惜墨如金,但是画面却显得厚重清新,绝无纤细浮薄之感。他能以淡墨简笔,有神地抓住整个画面,于平淡中出奇无穷,后人赞为;“天真幽淡,似嫩实苍”。

他将山水画变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这是元代画家的一大创造。他的画中不画人物,可是却能将画家的主观情思渗入其中,来表现自我,达到山水画的“有我之境”。

倪瓒由道入禅的思想转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发展的新的定位,那就是:道家所提倡的"绝对自由"在这一时期被禅宗所提倡的"精神解脱"所取代,从而迎合满足了文人们的心理诉求,因此文人士夫们的美学思想与禅宗思想的结合便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倪瓒就是其中的代表。

倪瓒的画作常常表现出一种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意境。他的笔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用淡淡的墨色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不做过多的修饰,却能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氛围。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倪瓒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据说,倪瓒性格清高孤傲,一生不仕,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的画作也反映了他的这种性格特点,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

倪瓒的画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笔墨技巧和构图方式被后人广泛借鉴和学习,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传递了一种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纵观倪瓒传世的书画作品,浓厚的佛学色彩是其显著表征之一。

究其内在原因,这无疑与倪瓒深厚的佛学修养以及他与僧人密切交往的人生经历相关联。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