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如果解体,将可能分裂成几个国家?结合地图了解一下

时事是个球 2024-02-12 14:45:33

前段时间的缅北内战和电诈集团的覆灭,让咱们的邻居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大家在吃瓜的过程中知道了臭名昭著的果敢四大家族,也开始了解到缅甸这个国家有多么的乱。

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东南亚分裂倾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那咱们今天就来开个脑洞,讨论一下:如果将来缅甸真的解体了,可能会分成几个部分呢?

答案是,分成8个部分。

其中七个是各少数民族邦实现自治,各成一国,而第8个就是现在的南缅甸中央了。

若说7个邦里最有可能独立的,应该就是掸邦和克钦邦了。其中掸邦是缅甸的第一大邦,而且在1993年也曾退出过联邦,宣布独立建国。他们的军事力量相当之强,总兵力接近10万,完全有能力与政府军对抗。一旦缅甸真的解体,相信掸邦会毫不犹豫,马上开始自立门户。

尤其是混乱的缅北,要是失去了强有力的管束,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之前好不容易被打压下去的电诈犯罪,也许会卷土重来,在没有了管控之后可能还会更加肆无忌惮。于此同时其他的灰色产业链,比如博彩、嘎腰子甚至是贩毒,也都会在无序状态中蔓延开来。

说完了这个假设,咱们再来看看缅甸的乱局:

这个国家面积并不算小,有67.65万平方公里,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尼,排在第二位。人口也不算少,将近5500万,但是民族特别多,足足有上百个,不同的文化冲突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均衡的权利分配,让这些少数民族割据一方,组成了不少武装势力各自为政,每一个军阀和首领都是王中王,连中央正规军都拿他们没办法。

那为什么缅甸的中央政府会那么弱势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近代缅甸的立国基石《彬龙协议》了。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正式从缅甸撤军,缅甸眼看着就要重新沦为英属殖民地了,他们的国父昂山将军为了脱离英联邦,获得独立,就一边去和英国政府谈判,一边加紧整合国内的势力,想要建立一个能被视为完整的政权。

昂山把各少数民族首领,还有各地的军阀聚在一起,大家坐下来商量,这块山头归我,那块平原归你,定好之后大家就不能再打了。一直到1947年,缅族、掸邦、克钦族等领导者都同意在《彬龙协议》上签字,共同承诺要建立起统一的缅甸联邦,并且抱团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原来的一盘散沙被捏成团了,而且原本的地头蛇并没有被削掉多少权力,仍然可以保持高度自治,自己地盘上的少数民族也可以享受平等的权利。如果他们还是不满意,还可以退出联邦。也就是说,原本大家是敌人,是对手,现在变成盟友了,表面上中央政府是大哥,但其实谁都不会向谁低头,大家在战时共同抵御英国,平时就互不干涉各自安好。

按理说这是好事啊!但其实背后埋着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各地所拥有的高度自治权。这么说吧,基于《彬龙协议》的规定,缅甸的总统连任命和罢免各邦官员的权力都没有,地方的军政大权还是掌握在各地的主席、司令手中。《彬龙协议》特别规定了掸邦和克钦邦这两个刺头,在宪法颁布10年后有权决定脱离或者留在缅甸。

只要缅甸中央想收拢权力,或者各邦之间想争夺更大的利益,那么《彬龙协议》的规定也只不过是一纸空谈,和现实利益相比几乎没什么威慑力,这也是他们缅甸各民族直接矛盾尖锐,且内战不断的根源所在。

这种联邦制的国家,如果中央无法集权、不够强硬,当不了带头大哥的话,那么就会时刻面临解体的威胁,就像当初的苏联那样。软弱无力的叶利钦根本管不了各加盟国的事。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就演变成了缅甸如今混乱的局势。他们现在一共有7省7邦和2个中央直辖市,其中像实皆省、马圭省、德林达依省等大省,都分布在中部和南部;而克钦邦、掸邦、克伦邦则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很多地方都与我国的云南省接壤。两个直辖市分别是仰光和内比都。

至于他们的势力划分,可以简单理解成,7大省和两个直辖市都属于中央政府控制的范围,里面生活着缅甸的主体民族,也就是占了总人口65%的缅族人。剩下的七个邦,则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至少有135个民族在这7个邦里生活,导致7邦人龙混杂,势力盘根交错,大多掌握在各地的自治政府和军阀手里。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经常给当地人做文化渗透的洗脑工作,使得各地基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彼此都很难沟通,和中央就更加说不到一块去了。

而各地强大的武装势力,也基本都与中央出于对立状态,动不动就会干一仗。这种特殊的区划分布和人口构成,导致如今的缅甸乱成了一锅粥。就连他们自己都会区分出“上缅甸”和“下缅甸”,前者大概是指缅北和部分缅中地区,后者指的就是南部的官方政府。

总结来说,缅甸目前的乱局,主要来自缅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南方中央和缅北军阀之间的利益纠葛。

那这些利益纠葛是如何出现的呢?

既然势力都划分好了,大家相安无事默默发育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争来斗去闹得差点分裂?

回顾一下历史,英国应该为缅甸严重的分离主义负主要责任!

进入19世纪后,英国通过新航路成了海上霸主,殖民了非洲和拉美的很多国家,后来又把魔爪伸向了东南亚。在快速击溃印度之后,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旁边紧挨着的缅甸身上。因为缅甸大部分的地都是肥沃的耕地,气候又很适合用来种植罂粟和甘蔗。这意味着,只要英国抢占了这里,就会源源不断收获殖民时代的两大硬通货:鸦片和糖。

他们是不可能放过这块肥肉的,于是从1824年-1885年,英军发起了3次英缅战争,将缅甸变成了英属殖民地。一开始,英国的掌控力不足,缅甸还是有很多民间武装不断给临时接管的英政府搞事,导致英国的殖民成本大大提高。

为了更方便管控,英国人想出了一招“以缅治缅”的办法,总结起来就是“分而治之”。

他们先是将缅族主体聚集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粗暴的切割开来,然后专门进行区别对待,让缅族人过得勉强还算体面,能正常工作和接受教育,而少数民族却连基本的政治投票权都没有,而且动不动就会被歧视和打骂。

英国冷眼旁观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还暗中拱火,派英国人参与对缅族聚居区的管理,但少数民族的地区的就由当地土司负责,英国临时政府甚至都不管拨款,只让缅甸土著白干活。除此之外,他们还不断挑拨缅族和其他民族、地方军阀和中央政府军之间的矛盾,同时在暗地里扶持一些有名望的“缅奸”,这些人经常出卖同胞,积极为英政府卖命,不断在文化和思想上给群众洗脑,怂恿大家接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观念。

这种“以缅治缅”方式,很快让英国省下不少力气,但也割裂了缅甸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再加上缅甸地底下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能源,以及全球95%以上的高端翡翠,没有人会愿意白白把自个地盘上的好东西让出去,但又想抢到更多的资源。于是,各大地头蛇为了争夺利益,经常上演今天你打我,明天我轰你的局面。

一直到《彬龙协议》问世,才短暂的压了一下各方之间的积怨。可惜好景不长,有着战神支撑的昂山将军,在签完协议之后不久就被暗杀了。这位“战神”死后,缅甸再也没人有那个魄力,让众多的军阀势力都心生忌惮。原本抱团取暖、共同抵御英国的联邦,实际上又回到了以前那个彼此忌惮、四分五裂的局面。

特别是曾经享受过特权的缅族人,借着南方中央政府的优势地位,不断打压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甚至连身份证,都要以颜色区分出三六九等。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削弱地方力量,强化中央集权,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更激烈的逆反心理。

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的影响下,缅甸整个国家在民族矛盾、资源分配和公民权利上,几乎没能谈拢过。尤其是少数民族,不满自己被剥削和限制,总想着要用武器对缅族中央还以颜色,最终导致缅甸内战频发。

目前缅甸的战局,几乎都是7个少数民族邦在和缅族、和正规军在打仗。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局面,我们希望世界远离战争。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对此你怎么看呢?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