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正在改变中国

牛弹琴 2025-01-13 07:15:18

(一)

有一些感慨:这个新趋势,正在改变中国。

如果我们不回避的话,曾几何时,在不少人眼里,乡村是落后、是粗鄙、是贫穷、是愚昧的代名词。

但现在,变了。

我们现在看社交媒体,尤其在小红书上,我们可以发现,乡村已不是原来的乡村,乡村越来越多姿多彩。

有落后,但有努力;有粗鄙,但很真实;更让人欣喜的一点,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了乡村,他们来到乡村,他们走进乡村,他们融入乡村。

中国的一些乡村,正在年轻化。

用一位朋友的总结:在小红书上,你能瞥见新时代的乡土中国,他们正在重新构造一个乡村的语境,过去“喊口号”式的宣传,现在慢慢变成了小红书上的一个个故事和视频。

动人,感人,有烟火气。

在一个个“小村落”的内容中,我们看到“大国家”的变化。

有的时候,说实话,我也会心动。

看回乡的年轻人,有的,甚至都不是当地走出去的年轻人,而是城里的年轻白领,他们来到乡村,将一栋栋破败的房屋,打造成一座品位与格调兼具的庭院、居所,或者是民宿。

他们就在这里扎根下来,同时也安抚自己的心灵。

他们提高了乡村的审美,也带动了乡村的发展,更让我们和世界看到,中国的乡村,原来是这样的独具韵味,风情万种。

图:小杭坑营地

我看到一个例子。

2019年,马来西亚华人Brian来到宁夏中卫黄河宿集。来自都市的年轻人,就此在宁夏扎根成为新乡人。烹饪是乐趣,策划是专长,独具风情的晚宴,由此诞生。

Brian把火装进100个灯笼里,顺着城墙脚排成一列,在夜幕中指引人们抵达餐桌,像是走向丝绸之路的驿站。

这简直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里场景。

我看到有文章描述,有客人用完餐后,握住Brian的手腕,说这是“终身难忘”的体验。

Brian把“大地宴席”背后的故事都拍成视频,发布到了小红书上。这种独特、精致的餐饮体验,又吸引了更多用户关注,带来了更多客流和商机。

原先粗鄙的乡村,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用Brian的话说,这种极富创意的活动,也盘活了一个地方,一个之前不怎么被关注到的地方,由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图:古长城上的“大地宴席”(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改变中国的乡村。

小红书公益部的关惠元,给我介绍了他们经手的几个例子,听来更让我感慨万千。

第一个例子,一顶帐篷。

这不是普通的帐篷,而是浙江安吉的小杭坑生态露营地。

安吉的夏阳村,也是小红书参与的首个乡村文旅振兴公益项目。

关惠元说,三年前,他们在夏阳村一块荒废的空地上,和村集体改造出了一片生态露营地,建了23间帐篷酒店和装配式木屋、还有荒野餐厅,并在一年四季设置不同的营地体验活动。

图:改造前后的小杭坑营地对比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这样,就将小红书上火热的“露营、徒步、溯溪”等户外自然生活方式,很自然地引入进来。

效果果然很不错。就在上个月,小杭坑开展了“冬季焚火大会”,2天内,吸引了上千位游客前来,超过80家品牌参与。

图:小杭坑冬季焚火大会

2024年,“小杭坑”还入选了全球减贫案例。

创意改变乡村,年轻人重塑了乡村生活,以及乡村经济、乡村生态。

数据显示,夏阳村原先的村集体年收入只有8万元,在小杭坑开业的第一年,8万元变成了300万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近3倍。

关惠元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到村民感慨,“原来搭个帐篷就能这么赚钱。”就在这个星期,2024年的村集体分红也要开始了。

1顶帐篷带火1个村,背后借的东风,是这几年越来越流行的“户外徒步”、“精致露营”的生活趋势。

当然,这也得感谢小红书,感谢小红书上的年轻人,他们不仅仅活跃在线上,同时也延伸到线下,延伸到中国广袤的田野、乡村、山区、僻壤。

夏阳村小杭坑的“1顶帐篷”,到了云南鹤庆的龙珠村,变成了“1盏灯”。

他们和当地手工造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尹旺松,将越来越难卖出去的“古法手工造纸”,做成了可折叠的、便携式的户外露营灯。

图:非遗手艺人尹旺松与设计师合作创作出手工纸露营灯

一千年不烂的造纸工艺,它的归宿不是只在博物馆。年轻人的加入,创意美感的注入,为手工造纸打开了新思路。

用关惠元的话说,不仅是乡村非遗、乡村文化能够结合热门趋势,打开思路。农产品也可以!

云南的“1盏灯”,到了广西,又变成了“1个柿子”。

广西红岩村盛产柿子,叫月柿,在小红书介入下,红岩村举办了20多年的柿子节,变成了“好柿发生”风物节。

通过小红书,游客们知道,恭城的柿子不仅好吃,有时还会带来好运气。

互联网的思维,在不断发酵,从而生发了有趣的话题,吃了恭城的月柿,职场上就不做软柿子;

图:小红书上许多年轻人纷纷参与“不做职场软柿子”的话题创作

而在线下,柿子节,又变成了可以边吃边玩的互动市集。

活动两天时间,红岩村接待了游客约2.5万人次,柿子产品销量达到300多万元,无论是游客量,还是销量均达到月柿节的峰值。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也是最直观的。

按照小红书的统计,在过去一年,他们走进了云南、宁夏、广西三个省的32个乡村。链接了50余位乡村人才,培训累计覆盖超2200人;线上相关内容曝光量累计超10亿,用户们发布了近20万条种草乡村的相关笔记。

在城乡生活方式的流动中,乡野的面貌正被改变,乡村风景也越来越成为城市青年心中,最美的向往。

(三)

小红书为什么要做乡村帮扶、怎么做乡村帮扶?

关惠元告诉我,如果有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小红书想成为“一座桥”。桥的这一头是乡村,另一头是城市。

因为这是一种相互成就。

看上去“特别city”的小红书,在城乡之间,完全可以成功架桥,这座桥的桥基,是小红书上涌现的“新生活方式”,这也是他们发现的,点亮乡村、启发乡村的一柄利器。

她说:我们希望小红书这座桥,可以为年轻人种草乡村,也为乡村种草灵感、种草希望。核心是希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荣。

说得真好。

我看到,受到鼓舞的小红书,在2024年正式发起了“乡村漫游”公益扶持计划,并定下了用三年时间,助力300个乡村文旅发展的目标。

今年,小红书说要继续发挥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小红村”。

即“4个100”。

设立小红村主理人学院,打造100个小红村;

组建小红村探路者社群,打造100个新地标;

创新乡村经济业态,促成100个新业态;

开展乡村手艺人技能培训,培养100位新匠人。

图:2024年小红书已经通过“非遗上新”和“乡村漫游”两大公益扶持计划帮助了许多”村理人“

我总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中国的乡村需要年轻人,但年轻人其实也需要乡村,他们也有乡愁,他们更有创意和想法。

小红书上的乡土中国,有家乡的声音、家族的聚集、家里的味道。这些原始的情感符号,如今成了文旅项目中的重要资源,也成为乡村故事的关键所在。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创意和努力,一大批“网红景点”脱颖而出,引领了旅游趋势浪潮,从全民追捧的户外露营,到特种兵旅游、citywalk城市漫步,等等。

可以预料,各具特色的“小红村”,将会更加丰富乡村旅游,引领出countrywalk乡村漫游的热潮,让我们也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乡村!

“方言不一定听得懂,但真诚一定会相通”,每一种来自乡村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一种新乡音。

这些声音,是乡村的新面貌,也是乡村的新希望。

这值得期待,更值得鼓励。当然,乡村也有不少坑,年轻人也要小心。

毕竟,中国的乡村,需要更多的年轻人;而收获最多的,也是回到乡村的年轻人。

24 阅读:8243
评论列表
  • 2025-01-13 13:11

    变化是不小,学校没了,孩子们进城了,家禽没了,吹烟没了,小菜园没了,房子破了,人少了且都是老人,田间劳作的也是老人,……不久之后村庄也没了。没了农村丶农民,中国呢?

  • 2025-01-13 18:04

    小红书那种伪装的精致也当真,现在小县城的消亡都不可避免,何况农村

  • 2025-01-13 09:05

    没有过去,没有过去三十年,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埋头苦干打基础,中国能有飞速发展的今天?请尊重过去的火红岁月!请不忘过去那艰苦奋斗的三十年!一忧乐百姓,说。

  • 2025-01-13 10:11

    只有越来越多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到农村去,给农村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把网络时代的文化、技术普及到农村去,让旧农村变成新农村,才能实现农村的振兴。

  • 2025-01-13 07:23

    农村,无论是规模化种植,还是采摘观光民宿农家乐,农工商相结合,肯定有发展很好很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是,年轻人打工外流,老弱病残留守,学校卫生所撤并,耕地经营退化甚至荒芜,缺少了生机活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 2025-01-13 12:35

    乡村的中小学正在消失,很难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了。

  • 2025-01-13 11:39

    在古长城上开餐馆??这是吃了豹子胆!!

    用户95xxx78 回复:
    那长城一看就是现在的人造古迹
  • 2025-01-13 11:38

    传统思维,传统农业和传统农民是不可能振兴农村的,让更新的观念,更多的资本和更多的科技下乡并对散发着陈腐气息的旧农村进行彻底的荡涤才能真正改变农村面貌。

  • 2025-01-14 21:24

    有新生的事物,就有消失的。但一切的变化,仍是人要去适应!

  • 2025-01-13 14:05

    农村变乡村,为何?昔日的农村,村以农为主,村民以务农为生。现在的乡村,村已非农了,没有了农的生态,转换成帐篷、灯火。农村变乡村,是一种进步?

  • 2025-01-13 14:55

    乡村经济其实就是传统经济,把以前被城市工业化生产淘汰的传统文化风俗经济,转移到乡村去生产,利用互联网的效应差异化销售,这样既保留了传统风俗,也能发展经济。以前大搞城市化,实际上核心是工业化、规模化,但是很多还有市场的传统经济是因为不适应工业化被淘汰的,而并非没有市场需求,其实很多传统的东西是相当环保的产品,只是败于成本不够低廉,市场不够销售,但互联网可以解决这部分差异问题。

  • 2025-01-13 11:57

    要有能人,要有资金,要有宣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