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的人性与道义

无明月夜 2024-12-10 19:17:0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此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宛如一把犀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出人性与社会现象的内核。

“熙熙攘攘”描绘出的是一幅宏大而纷扰的人类活动图景。在这无尽的喧嚣与奔波中,“利”字高悬,成为了多数人行为的指挥棒。这“利”,绝非仅仅局限于金银财宝的堆积,它的内涵丰富而深邃,囊括了从基本生存资料的获取到权力地位的攀升,从个体荣耀的追求到家族荣耀的延续,从物质享受的渴望到精神成就的向往。它是人类在自然选择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本能驱动力,如同基因密码一般,深植于人性深处,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拼搏、竞争、探索与进取。

然而,当一部分人将此句曲解为不良行为合法化的辩护词时,他们无疑是在黑暗的深渊中越陷越深。他们把“利”字从其原本复杂而多元的语义体系中剥离出来,只剩下赤裸裸的物欲与私欲,为了满足这被扭曲的“利”,不惜践踏道德底线、破坏社会公序良俗、甚至触犯法律红线。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体良知与尊严的践踏,更是对整个社会文明基石的侵蚀。

但倘若我们深入研读《史记》,便会发现司马迁此句并非是对这种贪婪与丑恶的褒扬,而是一种冷峻的陈述与深刻的洞察。他在揭示人性逐利本质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道义与秩序的隐性呼唤。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中,“利”应当是在道义的框架内被追求与获取的。真正的智者与勇者,懂得在名利场中穿梭时,以道德为舵,以法律为帆,以良知为桨,使自己在逐利的航程中不偏离正道,既能收获利益的果实,又能保持人性的光辉与尊严。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重新审视与思考“利”与“义”的关系。教育体系应更加注重对人性、道德与价值观的培育,使逐利的本能升华为对社会有益的创造力与推动力;法律制度应不断完善与严格执行,为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确保逐利行为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文化舆论应积极倡导正能量与主流价值观,营造出一个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性逐利的汹涌浪潮中,坚守住道义的高地,使人类社会在物质繁荣与精神富足的双轨并行中稳健前行,避免陷入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泥沼。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