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周赤萍调福州军区任政委,临走之前,他给在云南的老部下李文辉写了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我就要调到福州军区工作了,如果你想回部队,可以与我同行。
图|周赤萍将军不过,出乎预料的是,李文辉当时的回信中,却婉拒了周赤萍的提议。见李文辉拒绝,周赤萍也并没有勉强。
李文辉后来决定留在昆明,无疑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幸运。
这一切的一切,都同周赤萍之前的一个行为有着很大关系……
一在诸多开国将军中,像周赤萍将军这样能文能武的,其实是不多的。
不过,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周赤萍将军其实只受过三年私塾教育。
周赤萍将军1914年出生于江苏宜春的一个赤贫家庭,族名邹域九,因家贫从小就饱尝艰辛,在他的记忆中,连一件棉衣、一双鞋都是珍贵之物,但周赤萍将军却从来不羡慕别人吃穿,他更羡慕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书读。
对知识的渴望,几乎横贯了周赤萍将军一生。
到后来,家里砸锅卖铁,总算供将军到私塾读了三年书,当时私塾的先生还给他取了一个学名“邹迪”。不过因为家里太贫穷,周赤萍还是辍学了。
1931年3月,红20军来宜春“扩红”,周赤萍将军报名参加红军,当时的红军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贫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少有能识字的,周赤萍当年顶着学名“邹迪”参加红军,结果因为说的是方言,给改成了周赤,当时周赤萍也认为以前的学名“邹迪”太难写,也就没有表示反对。
图|周赤萍分配到班里以后,班长说这名字不好听,坚持要给他改一个名字:
“你出身贫寒,建议你在赤后面加一个萍字。”
周赤萍当即表示:
“我是红军的人,红军说啥我听啥。”
红20军番号取消后,合并入红四军,而当时的红四军军长就是林彪。
1932年4月,红四军在南康遭遇军阀陈济棠部围攻,结果左臂负重伤,因医药条件有限,后来被定为二等残废。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红四军为了便于机动灵活作战,命令部队二等残废以上的人复员回家,周赤萍当时是属于被疏散的对象。
可那时周赤萍的家已经被白匪军给毁了,父亲和二哥被敌人杀害,母亲和大哥也远走他乡避祸,在周赤萍的心里,红军就是他一生的依靠,他跑到休养所,苦苦的哀求要跟着部队一起走,为了证明自己伤势已经痊愈,他忍着剧痛把手臂举的高高的,在他强烈坚持下,休养所的干部也没办法,只好将他的二等残废改为三等残废。
周赤萍打仗很勇猛,很快就成长为红军一代战将。
经年累月的仗打下来,周赤萍屡立战功,但唯独有一件事让他很在意。参军这么多年,虽然在部队学习了很多,可他始终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过关。
以当时情况来看,周赤萍的文化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周赤萍在红军任连指导员时,因为要做政治工作,平常时便有意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后来调到红三军团16团任政委时,周赤萍已经可以独立的撰写报告。
图|周赤萍(右一)与李天佑(左三)等在研究作战计划哪怕是在后来抗战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周赤萍也时常将缴获的书拿来阅读,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至于后来同人谈话,时常引经据典,时人称周赤萍为“军中儒将”。
可一件事情改变了周赤萍对自己的看法。
1951年春,周赤萍调任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兼志愿军空军政委。
尽管新中国成立之初,缴获了国民党军以及日军的少量飞机,但中国空军那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战机横冲直撞,让周赤萍内心很不好受。
1953年,周赤萍任沈阳军区空军政委,下定决心要补习数理化课程。
周赤萍具有很顽强的毅力,尽管他底子很单薄,但却很用功刻苦,就连妻子蒙进霞看了也不得不佩服的程度。
蒙进霞虽然认识丈夫很晚,却也知道他的脾气,以前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周赤萍可是烟不离手,从少年时代就跟随父亲抽烟,到战争年代,战事频仍使得周赤萍几乎是离不开烟。
1952年,周赤萍同蒙进霞结婚,结婚前周赤萍就嘱咐警卫,把他的烟拿走:
“蒙医生是一个医生,过门以后一定会劝我戒烟,我们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从此以后我就不抽烟了。”
周赤萍真的是说不抽就不抽了,哪怕是香烟就摆在手边,也从来不去拿,真正做到了戒烟。
蒙进霞与丈夫结婚多年,始终没再见他抽烟。
由此也可见周赤萍的毅力。
毫无疑问,周赤萍把这份毅力拿来用在学习上。短短几年时间,他就从最基础的数理化知识补习,到后来能自如的做高中数理化知识的题目,这其中下的功夫有多深,可想而知。
不过显然,在周赤萍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1955年9月,周赤萍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7年10月,周赤萍就任沈阳空军司令员后,自我感觉文化水平又落后了,急需要补课,特别是语文方面的知识。
选来选去,周赤萍选中了沈阳空军政治部工作的干事李文辉。
沈阳空政干事李文辉少时受过高等教育,因为家境殷实,小时候父亲直接把前清秀才何佑铸请到家里来辅导,何佑铸本人不仅学识渊博,早年还受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往日本留学,因此李文辉少年时文化便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1949年12月,李文辉考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半年后参军入伍,被分配到辽东军区,不久之后,辽东军区分别被编入东北军区空军和东北军区后勤部,李文辉被分到了东北军区空军工作。到政治部宣传部当了一名干事。
周赤萍将军选老师一事上,无疑有着很高的眼光。
二从1957年10月开始,李文辉便来到辽宁兴城,专门为周赤萍讲授古典文学。
等到真正见了面,李文辉才发现,这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将军,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却能够大段的背诵古典文学名著、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还能够声情并茂的背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段。
李文辉注意到,周赤萍听他授课,听得都很仔细。一开始讲《古文观止》,周赤萍还从来没接触过,等到后来熟悉以后,就连《古文观止》这种晦涩难懂的书,他也能做到大段的背诵。
有意思的是,1958年春节,周赤萍到南京军事学院报道,因普遍将领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小学习,军事学院决定预先展开为期半年的补习中学数理化课程,当时周赤萍直接找到校方表示:
“我已经学完了高中的数理化课程,可以不用学了。”
校方一开始不信,后来专门安排人员考核,发现周赤萍确实具备中学数理化知识水平,因此同意他自行安排学业。
周赤萍因而住进了空军招待所,由李文辉继续为他授课。
图|黑山阻击战要图因为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周赤萍与李文辉之间关系一直不错,对这位既是部下又是老师的人,周赤萍也始终很尊重。
也就是在学习期间,周赤萍萌生了动笔写文的想法。
同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电影《黑山阻击战》,就在辽宁兴城附近勘察原址,电影的编剧毛烽是当年黑山阻击战十纵的老兵,他专程到了当年纵队政委周赤萍的家中,请他到拍摄现场指导。
登上著名的“101”高地,周赤萍显然有着很深的感触。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当时廖耀湘指挥5个军组成东进兵团,意欲夺回锦州,未成想还未抵达,锦州便已经获得解放,廖兵团进退维谷,为了将廖兵团聚歼于辽西,林彪下令给十纵,于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敌军,防止敌军向营口撤退。
应该说当时的情形,对十纵而言是个考验,毕竟阻击战是所有战役类型中最吃力不讨好的。
“不准使敌人前进一步,也不准使敌人后退一步。”
时隔多年以后,周赤萍仍然林彪这道命令印象深刻。
图|梁兴初十纵司令员梁兴初与政委周赤萍立即召开纵队党委会议,宣布野司命令,也就是这次党委会议上,周赤萍站出来做最后发言:
“在十万大敌面前,我们是处于绝对劣势;但从整个战役来看,我们却处于绝对优势。10纵一口吃掉敌人,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却能够狠狠地咬住他们,只要我们一口咬住不放,引来的将是无数把钢刀锐箭,将敌人剁斩成血泥肉酱!这样,即使我们被扯脱几颗牙齿,有什么值得吝惜;即使有些伤痛,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当时,十纵只有两万余人,而廖耀湘的九兵团却有五个军12万人,尽管战争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兵力数字对比,却也从侧面能看出这其中的困难。
打了一天下来,阵地上积尸如山,梁兴初、周赤萍向野司报告伤亡情况后,林彪予以回电:
“盼你们加强决心,深入动员,务须使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毫无进展。只要你们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敌必遭全歼。”
黑山、大虎山一线的101高地是双方争夺的主要战场,防守此地的十纵28师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命运,廖兵团猛烈的炮火,几乎将101高地覆盖,打完仗以后,整个101高地被打成了“蜂窝煤”,大大小小6000多个弹坑,整个山头被削平了两米。
可十纵也凭借这一战,彻底扬名天下。
整个阻击战中,十纵伤亡4500人,歼敌16000余人,生俘敌新六军军长李涛。
当李涛被押送到纵队指挥部时,周赤萍只问了他一句:
“你服不服?”
李涛一脸的忿忿不平之色:
“你们打仗太狡猾。”
这一战十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周赤萍、梁兴初登上了101高地,这里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黑山”,漫山遍野的都是烧的焦黑的石头、树木以及尸体。
十年过去,周赤萍再登黑山,心情自然是别样的沉重。
当天晚上,周赤萍就在摄制组的帐篷中,挥笔写了一段在山东抗战时的经历《被围十八天》。
三1958年,对经济建设领域产生浓厚兴趣的周赤萍主动向中央提出,转业到地方工作,得到批准后,于同年10月调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工业工作,李文辉也随同老首长一起调到云南工作。
有了时间以后,周赤萍开始计划动笔写文章。
当时,中国青年社出版的《红旗飘飘》上,刊载了不少老战友的回忆录,看得周赤萍心痒难耐,他也决定写自己的回忆录。
不过,周赤萍显然注意到,杂志上虽然有不少将军写的回忆文章,却没有林彪的,作为他多年的老部下,周赤萍对此此心知肚明,他知道林彪平素便少言寡语,很少宣传自己。
当年,衡宝战役,苏联作家西蒙诺夫采访林彪,林彪聊起战役战术来滔滔不绝,但对自己生平却仅用5分钟就总结完了。
1959年7月,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不久后,林彪接替了彭老总出任国防部长。
周赤萍筹划写一篇有关林彪的宣传文章,他把这个想法对妻子蒙进霞说了一遍:
“林彪是军事家,现在出来当了国防部长。我跟林总打仗主要是在东北,在他领导下我们在东北打了很多胜仗,我知道他很多事情,想把对他的了解、对他的战略思想的一些认识,写一篇文章出来。”
蒙进霞知道自己丈夫的顾虑,周赤萍虽然自己很想写,但担心写不好,于是鼓励他:
“既然你有这些材料,为什么不写?要是觉得一开始写得不周密,你身边不是有一个秀才吗?可以请他协助你写。”
蒙进霞口中的“秀才”指的就是李文辉。
诚然,李文辉不是周赤萍的秘书,当时他到了云南以后,被分配到省委主办的刊物《创造》杂志当编辑,但时不时的,李文辉还是会到周赤萍家中,给他讲授古典文学。
1959年11月,不适应云南环境的周赤萍到昆明西山休养,借此机会,他把李文辉借调过来,明确表示请他帮自己写回忆录,并着重强调:
“对林总要好好写篇文章宣传一下。”
其实在整个撰述过程中,其作用的还是周赤萍,他用了几个半天的时间,对李文辉口述了自己的了解,据李文辉回忆:
“周赤萍对这篇文章的考虑已经比较周密,逻辑清楚,事例具体。”
李文辉将两人的谈话记录整理下来以后,还参考了部分昆明军区的资料,用了十来天的时间整理出了一篇文章交给周赤萍。周赤萍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文章修改定稿。取名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
1960年4月下旬,这篇文章被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第八期。
据李文辉回忆,1960年初他被下放到楚雄州双柏县参加劳动,5月份还收到了周赤萍寄来的信,明确告诉他文章已经被发表。
不仅如此,周赤萍还在信中告诉李文辉,这篇文章发表之前,曾给原四野的首长罗荣桓、谭政、刘亚楼看,他们三人都给出不少修改意见。
文章发表后不久,周赤萍趁着到北京开会的时机,将杂志给林彪看,林彪对文章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并询问文章中标题是谁取的,照片是从哪儿来的?周赤萍当时回答道:
“我是写实而不是写虚,我写的是真实的情况,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周赤萍的文章后来被《红旗飘飘》丛书,与梁兴初写的《黑山阻击战》一文并列。
图|1960年前后,周赤萍与陈康(左)中将在昆明不过,周赤萍自己也没有想到,后来自己会因为这篇文章而大受影响。
1969年,周赤萍调福州军区政委,有意调李文辉重回部队,但李文辉似乎有所感觉,因此特意写了封回信,婉拒了老首长的提议。
周赤萍在福州军区期间,身体情况不是很好,时常住院治疗。
1971年年初,周赤萍在华东医院住院期间,刚经历过整顿的福建省新华书店准备出书,因没有什么文稿可供刊载,恰好注意到了多年前周赤萍写得那篇文章《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当时这篇文章被翻译成日文,刊载在国家外文局出版的日文刊物《人民中国》上。
对这件事,周赤萍也不大好表态,毕竟又过了十多年,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印或者不印都是个问题,思来想去,他给出答复:
“现在林的地位和过去我写作时不一样了。我正在住院治疗,这件事我不好表态,你还是回福州,请按程序请示。”
不过,这本小册子后来还是按程序出版了,而且印刷量很大。
只是发行了没多久,“九一三事件”爆发了。
因为这本小册子,周赤萍受到牵连,一直到1982年才给出结果,免于起诉,退出现役,按地师级待遇安置。
1990年6月,周赤萍病逝于福州,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