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9句怜悯苍生诗词,感人至深满溢菩提心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2024-08-27 09:36:33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道: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他忧虑云层遮蔽了皎皎明月,担心蛀虫侵蚀了珍贵典籍,挂念风雨侵袭娇嫩花朵,更忧虑才子佳人的命运多舛,这份情怀,无异于菩萨般的慈悲胸怀。

古人有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亦强调:“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或许我们难以企及菩萨那般普渡众生的境界,但只要我们内心存有一份怜悯,这便是慈悲的体现,是生命达到的一种和谐与完满。

【0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句透露出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博大的胸怀。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杜甫希望建造无数坚固的房屋,让所有贫寒之士都能安居乐业,展露笑颜。它不仅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现实,也体现了诗人超越个人悲喜、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操。这种情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温暖的社会环境。

【02】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的这一感慨,表达了对自我束缚的无奈与超脱尘世的渴望。在那个夜晚,他借酒消愁,醒来又醉,反复之间,流露出对世俗功名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句话触及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在繁忙与压力之中,我们何尝不也希望放下一切,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平静。它鼓励我们反思生活的真谛,适时地从日常的“营营”中抽离,寻回心灵的自由。

【0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这句千古名言,彰显了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与远见卓识。在先于众人忧虑,在众人之后方享乐,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利益,心怀国家与民众的大局观。在当代社会,这句话同样激励着人们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福祉。它是一种高尚品德的体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04】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汉·曹操《蒿里行》

曹操笔下的这句诗,揭示了战乱时期残酷的现实,白骨遍野、一片荒凉,连鸡鸣声都听不到,深刻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反映出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诗人以冷峻的笔调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今日读来,它仍然警示我们和平的珍贵,促使我们反思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

【0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宋·陆游《示儿》

陆游在临终前的这首诗,展现了其作为一位爱国者的深沉情感。尽管深知死后万事皆空,但最让他痛心的是国家尚未统一。他寄望于未来的某一天,南宋能够收复失地,希望家人在那一天举行家祭时,勿忘将这一好消息告知他。这不仅体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也映射了当时宋朝面临的外患内乱,以及人民对统一的强烈渴望。在当今世界,它仍能激发人们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共鸣。

【06】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以极其凝练的语言,道出了历史上朝代更迭背后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是国家兴盛还是衰亡,受苦的总是普通百姓。它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本质,批判了统治者之间的争权夺利给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此言在元朝初年,国家刚刚经历了长期战乱统一的背景下,尤为振聋发聩。而今,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底层,努力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减少不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普通百姓。

【07】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汉·佚名《十五从军征》

这首汉代民谣,简短而沉重,讲述了一个士兵从十五岁参军至八十岁才得以回家的故事。它折射出古代频繁的战争与征兵制度下,普通百姓承受的无尽离散之苦。这种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等待,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对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深刻控诉。如今看来,它也让人联想到和平的珍贵及对家庭团聚的普遍向往。

【08】

且喜谢安石,重起为苍生。

——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

表达了对谢安复出的喜悦之情,赞誉其为了天下苍生再度出仕的高尚情怀。这里,谢安不仅代表个人的担当,更是理想政治家的象征,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国家责任与个人使命的深刻认识。在当代,这种“为苍生”而起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勇于担当,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09】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 唐·杜甫《凤凰台》

此句流露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了他对国家中兴、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亦是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来消除民众疾苦的迫切愿望。这不仅仅是杜甫个人的理想,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共同的追求。

【10】

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冯梦龙借这句俚语,形象地道出了人生逆境接踵而至的无奈与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不仅生动描绘了生活中接连遭遇不幸的景象,也寓言般地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民生多艰的现实。在今天,这句话依然常用来比喻在困难时刻遭遇更多挑战的情况,提醒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寻求突破。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唐·王昌龄《出塞》

该诗借古喻今,描绘了边关的明月与雄关,映照着历代征人的万里征程,透露出对久战未归士兵的深深同情。诗人幻想若有昔日英雄镇守边疆,胡马便不敢越阴山一步,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渴望及对英勇将领的怀念,同时映射出唐朝边疆不宁的时代背景,寄寓了民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2】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则徐此言,展现了其作为清朝官员的高洁情操与爱国情怀。他不顾个人安危,誓以国家利益为重,即便面临生死考验亦不改其志,体现了超越个人祸福、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在任何时代,这种以国家大局为重、不畏艰难的精神都是激励人心的力量。

【13】

护主有恩当食肉,却衔枯骨恼饥肠。

于今多少闲狼虎,无益于民尽食羊。

—— 明·于谦《犬诗》

通过犬只忠心护主却只能以枯骨充饥的讽刺,暗喻了忠诚之士往往不得善报的不公现实。诗中批判了那些如同“闲狼虎”般只知享受、不造福民的官僚,揭示了社会上一些有权势者非但无益于民,反而侵害民众利益的现象,引人深思。

【1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此句深刻揭露了唐代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与街头冻饿而死的穷人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感直击人心。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控诉,也是对历史上乃至当今社会中同类现象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15】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唐·李商隐《贾生》

这一幕,充满了对贾谊才华未展的惋惜,以及对帝王不问民生、只求鬼神庇佑的讽刺。诗中“可怜”二字饱含复杂情感,既是对贾谊个人际遇的同情,也是对君王忽视治国理政、关心虚妄之事的批评。此诗寓意深远,警示后世领导者应重视实际问题,切勿脱离民众与现实。

【16】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唐·白居易《卖炭翁》

此诗片段刻画了一位衣衫单薄的卖炭老翁,他在寒冷中却矛盾地希望天气更冷,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这细腻描绘反映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让人深切感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压力下小人物的辛酸与苦楚。

【17】

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 唐·李白《梁园吟》

诗人以超脱的姿态,表达出虽暂时避世高卧,但内心仍怀济世救民之志,认为挽救苍生为时不晚。此句流露出李白不甘寂寞、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同时也映照出唐代文人士大夫心中那份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8】

衣被深功藏蠢动,碧筐火暖起眠时。

愿言努力加餐叶,二月吴民要卖丝。

—— 明·沈周《题蚕桑图》

通过描绘蚕儿在温暖的环境中醒来,寄托了对农人辛勤付出的赞许,以及对来年丰收的期许。诗人借此鼓励农民勤奋劳作,侧面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19】

四月江南农事兴,沤麻浸谷有常程。

莫言娇细全无事,一夜嬠车响到明。

—— 明·唐伯虎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江南四月农忙的景象,从沤麻浸谷的细节入手,展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规律。通过夜晚嬠车(即缲车,用于缫丝)声响的描写,点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息的勤劳,让人感受到农耕文化中的坚韧与坚持。

【2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唐·杜甫《春望》

以战乱后的春天为背景,山河依旧而城池荒废,花鸟亦似感时伤世。诗中“感时”、“恨别”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哀痛,也反映出他对离散亲人的深切思念。此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21】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首诗开篇即道出诗人历经磨难的起点,接着以干戈稀疏四年时光,勾勒出战争连年的景象。山河破碎如风中柳絮,个人命运如同雨中浮萍,字里行间透露出国家危亡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深深忧虑,展现了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凉与无奈。

【22】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此诗慷慨激昂,将祖国山河比作珍贵的黄金,强调每一寸土地都值得珍视。面对分裂的局势,诗人发出谁来担当重任的追问,借杜鹃啼血、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盼和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之奋斗的决心。

【23】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 三国·曹植《白马篇》

曹植笔下的勇士,面临生死抉择,毅然决然投身战场,甚至连生命都不放在心上,更不必说顾及家人。这种超越亲情的大义凛然,体现了古代士人忠勇报国的高尚情操,也映射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人对于国家忠诚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

【24】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唐·杜牧《泊秦淮》

描绘了秦淮河畔月夜的朦胧之美,却在宁静美景中融入了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商女无知,仍在对岸唱着亡国之音,讽刺了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享乐之人。诗中寓含的批判,不仅指向了历史上的亡国教训,也对当世提出了警示,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

【25】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唐·白居易《 观刈麦》

此诗描绘了农人在酷热夏季劳作的艰辛场景,脚踏蒸腾的暑气,背受烈日的炙烤,体力耗尽也不觉炎热,只盼白昼更长能多些收获。它反映了唐朝农民勤劳坚韧的品质,同时也寓含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提醒人们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劳动群体及其生存状态。

【26】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通过描绘居所漏雨的凄凉,雨点如密集的麻线般连绵不绝,映射出战乱年代生活的困顿与无奈。这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对时局动荡下民生多艰的控诉,引人思考在任何时代,确保民众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是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27】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以江上波涛险恶喻世事艰难,指出人间之路远比自然界的风浪更加难行。此句富含哲理,反映宋代社会矛盾交织下个体命运的坎坷,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前路的担忧,启示我们在复杂的人世间,理解并面对挑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8】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清·袁枚《马嵬》

袁枚此句对比石壕村普通夫妻的生离死别与帝王宫阙内的爱情悲剧,指出民间的泪水比之皇室更多更真挚。它揭示了历史叙事中常常被忽略的平民视角,批判了重帝王而轻百姓的传统观念,表达了对普通人情感价值的尊重与同情。

【29】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唐·陈陶《陇西行四首》

将边疆战场的残酷与春闺梦中的温情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战死沙场士兵的悲叹,也是对家中妻子无尽等待与幻想的同情。它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撕裂,以及和平时期人们往往忽视的牺牲,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注战争背后每一个生命。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关注收藏分享吧。

1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