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中印两国曾因为边界线的问题产生过无数争议,直到今天,也未能完全解决。
但有一位普普通通的藏族牧羊人桑杰曲巴,他一个人,将藏南中国实控线向印度推进了5公里,并带着两个女儿,驻守边境34年,为中国保住了1987平方公里的国土。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位老人的身上,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过往呢?
藏族老人的坚守
桑杰曲巴一生坚守的地方名叫玉麦乡(原名玉门),玉麦乡虽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气候恶劣、交通闭塞,但它战略位置极佳,可俯瞰印度平原。
而这个地方还孕育着一批玉麦人,只要他们生存在这里,就能坚守住中国的国土。
然而,在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上,麦克马洪线非法划定了中印边界,将玉麦乡的一部分划入了印度一侧,对于另一侧,印度也是虎视眈眈。
1947年印度独立后,他们更加猖狂的侵犯中国领土,想要将玉麦乡全部纳入印度版图,自此玉麦乡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中。
面对印度的蚕食,大部分人不堪重负选择了离开玉麦乡,这正中印度的下怀,于是更加肆无忌惮的侵犯。
然而,在这股逃离的浪潮中,却有一户人家坚定不移的选择留下,坚守祖国的土地。
这户人家就是桑杰曲巴一家,在他们一家的带动下,也有几户人家一起留了下来,但留下来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不仅要面对印度军队的蚕食,还要无偿的当乌拉差役,玉麦乡本就难以生存,现在更是吃不饱穿不暖,所有之后又有几户人家离开了玉麦乡。
但桑杰曲巴一家一直坚守在这里,直到1960年,他们终于迎来了光明。
这一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席卷大地,延续千年的乌拉差役被废除了,玉麦乡人民获得了自由。
也是这一年,“玉门”改名为的玉麦乡,桑杰曲巴被任命为玉麦乡的第一任乡长,只是这时的玉麦乡只剩下了3户人家。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离开玉麦乡的人在知晓玉麦乡的变化后选择了回来,可还不等人们安顿好,1962年,国家打响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在这场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桑杰曲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运送物资前往一线支援,这场战斗最终我们胜利了,可桑杰曲巴的妻子却在陪同他运送物资途中病逝了。
妻子的离世让桑杰曲巴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但现实不允许他过于伤感,因为家中还有三个孩子在等着他照顾。
可厄运专挑苦命人摧残,因为玉麦乡的日子实在艰难,桑杰曲巴的小女儿被无情的冻死了。
一时间桑杰曲巴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自责中,好在党和政府很快得知了这一情况。
考虑到玉麦乡的艰苦条件和桑杰曲巴一家的困难,决定让乡里的人都搬去条件相对较好的曲松乡生活。
党和政府帮助玉麦乡的人们在曲松乡盖了新房,然而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的桑杰曲巴却并不是很开心。
他时常望着远方那片熟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牵挂,他说:“毛主席让我翻了身,当了乡长,可我这个乡长连家也没守住。”
他深知,玉麦乡是他的根,他的魂,是他无法割舍的一部分,而且这里是国家的土地,只有他回去生活,才能守住。
于是仅仅过了一个冬天,桑杰曲巴便带着两个女儿重返了玉麦乡。
实控线推进5公里
果然,桑杰曲巴回到玉麦乡后发现印度军已经将所有住宅洗劫一空,而且还在玉麦乡的村头插上了印度的国旗。
桑杰曲巴见状十分气愤,他前去与印军交涉,表示玉麦乡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印军不但不理他的话,甚至用武力威胁他离开。
见状桑杰曲巴只好表面答应,但他早就想好要给驻扎在扎日乡的解放军报信了,第二天,桑杰曲巴安顿好两个女儿后,便踏上了前往扎日乡的路。
从玉麦乡到扎日乡要经过一片崎岖不平的荆棘山路,稍有不慎就会跌下山崖,况且还是在冬天,路更难走。
但桑杰曲巴顾不了这么多,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到达目的地,告知解放军玉麦乡的情况,并帮助解放军一起守住祖国的领土。
就这样,凭着这股信念,原本7天才能走完的山路,桑杰曲巴只用4天就到了,但到达后他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了,脚和身上也都被山枝划的遍体鳞伤了。
好在他将消息传到了,解放军立即采取行动向玉麦乡进发,当印军看到解放军的到来时,只能悻悻地溜走了。
桑杰曲巴回到玉麦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拔掉印度国旗,并插上了中国国旗,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令人意外的是,之后桑杰曲巴通过放牧,又帮国家又拿到了5公里的土地,
在这之后,桑杰曲巴便和两个女儿一起一直生活在玉麦乡,为国家守住这1987平方公里的国土,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的玉麦乡整个大变样。
如今的玉麦乡
2001年,玉麦乡建好了第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返回这里生活。
渐渐地,玉麦乡从最初的“三人乡”逐渐增长到了266人,学校、医院的建设,让玉麦乡换发出了新的生机。
桑杰曲巴站在山头望着自己守住的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新生,他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并在这一年,毫无遗憾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桑杰曲巴去世后,他的两个女儿继续替父亲守护这片土地,并在村口修建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标语,意在告诉所有人,玉麦永远是中国的。
桑杰曲巴一家的爱国精神,相信也会激励着玉麦乡的每一个人,后人会继承桑杰曲巴的意志,继续守护这里,让玉麦乡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2018.1.1《有国旗的地方就是中国!让习近平总书记感动的玉麦英雄传奇》
中国青年网-2023.6.13《今日玉麦,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