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残粒园——世界上最小的园林

精传预言 2024-04-06 20:30:39

[名园历史]

我张出到科湖在江苏苏州装驾桥巷34号的残粒园,原是扬州盐商之园,现是苏州老画家吴氏之居所,园面积只有144平方米,不但是苏州的小园林,又是中国的小园林之一。

[名园漫步]

在空间经营上,残粒园确实是有独到的地方。因为旁边就是住宅,故还是一个宅园。尽管说,中国的宅园是有宅可居的,但是,中国人的园林审美还是在于园林为上、宅居为下。因此,所有园林必有亭台楼阁以避风雨、可观风景。

要定园林类型,对于残粒园而言,它是山水型园林。它的第一个造园步骤是掘地成池、堆石为山。在园林的中部,一个以聚景为主的水池形成了。由于园林面积小,连桥都不架,唯恐破坏水面的完整性。水面不方不圆,极为自然。园池虽小,但驳岸湖石散点,北面的蜡梅树下有踏步入水成石矶,岸石曲白高低错落,拱洞是水口,实在佳妙。

园林的北部堆石头山,蹬道陡峭,山下是清水泓。山内又有石洞、洞府森森。在小园中一般的原则是山水作骨干,或以山作主、或以水为主,有时舍山就水,有时弃水成山,均无不可。在约140 平方米的基地上,山水兼顾的做法是很险的,可是,残粒园却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解决这一矛盾的秘诀在于:平面以水为主,水居中央,山退角隅。

立面以山为主,依山就势,顺势立亭。把亭与山这两个都讲究立面效果的景观合于一处,叠加而成。亭由于山而玉立,由石而能登;山倚角而省地,山由亭起而势长;再加上墙的交角与洞的中空,从而就出现了“两墙直交而有始,一洞虚空而无终”的效果。完成了山水的基本骨架以后,就可以开始营造可居的园林建筑了。在残粒园中,面积的苛刻决定了不可能选取大体量的楼阁馆榭,只能选取体量最小、多于变化、可游、可观、可居的亭。

为了增加其观赏性、统率性并且近可撷园景、远可揽群翠,把亭置于北角的石山洞府之巅、墙头之上。不但遮挡了园墙的高耸,并且突破了园墙的封闭。亭虽半间,却卷棚歇山,有梁有柱,有栏有杆,檐牙高啄,如翠斯飞,取名栝苍亭有了山水与建筑之后,就开始铺地。中国园林和日本枯山水园林不同,不但要从外面可看,而且要可以进入游。这里的主要游览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环池道路,另一条是登山道路。环池道路的两边是湖石点缀,沿池顺水曲折弯延。因为两条游览路线都很短,因此在路线途中按地面的高差有几级台阶,上上下下,让人有不尽的心理感受。上山登亭的路线不是从北角直上,而是从西南角开始攀登,沿墙转两折才能到达栝苍亭。园林本有南、北两门,今仅开北门。

北门是一个圆洞门,两边竹影扶疏,地上用带棱角的片石镶嵌,中间与两边加青砖拉线。园墙白而高,洞门光而亮,吸引着人们不断地前进。一进门,顿时豁然开朗,青水蓝天尽在眼前。圆洞门题名“锦窠”,意义不凡。

该园中的植物有假山亭下的蔷薇,有人水踏步前的蜡梅,有池北岸的桂树、榆树。树依水畔,石增花色,相得益彰。游客还可以看到地上非常有趣的拼花,一个仙鹤昂首回眸。

残粒园中,园林面积虽小,但严格使用了中国传统造园的方法,拓展了园林的视野,增添了园林的景观,延长了游览的路线,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质。该园堪称中华一绝。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