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款SUV(Sport Utility Vehicle),是雪佛兰的Suburban。
顾名思义,SUV是人们对多用途车辆想象的具现化。在当年,消费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兼顾地形适应性,具备载货能力,同时又要有轿车舒适性的多用途车型,SUV应运而生。
简单点说,是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膨胀,催生出了SUV这样的车型。时至今日,汽车市场的份额已经被SUV、轿车吃空,前者还以微小的优势领先。人们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SUV不再是一辆车,更被赋予了“家”的属性。
本次玩车故事的主角,恰巧是理想目前当红车型L7。SUV的大空间我虽然了然于心,但对于理想L系列这样足以重新定义家用车的产品,我的心中仍有许多问号——它是如何靠SUV这样的形态,做到了不输房车的“家”概念?
嘿,园区的工作人员还怪好的嘞,单独给我开了一个“超大SUV专用车位”。
表面很运动,内里仍然是家用理想L7 Air取消了魔毯空气悬挂,取而代之的是CDC悬挂。
除了无法像空气悬挂一样具备主动“伸长缩短”的“魔法”,L7 Air仍然保留了那一套老练圆滑的悬挂体感。OTA在线升级,同样能够对CDC悬挂长久的“赛博式维护”。
但理想L7 Air和其它理想车型一样,只是一位本分的家庭助手。
CDC悬挂分为了“舒适”“运动”两种浅显易懂的模式,前者能够尽量将路面沟沟坎坎带来的震动停留在座舱之外,开启后者能够明显感觉到悬挂硬朗,车身的“果冻”晃动明显减少,本质上却是带有运动属性的舒适风格。
广州城区许多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下陷的沙井盖,并且刚好卡在车道里,不变道只能硬着头皮踩过,乘员逆来顺受。
理想L7 Air低速通过这些路面时,“运动”和“舒适”没有明显区别,当以较高速度通过,两者在软硬上的区分才会更明显,这是我和同事得出的结论。
应对这些坑坑洼洼,理想L7 Air的处理手法是尽可能的“润”,细碎的震动过滤得很好。如果在震动之上添加一个播放条,那么舒适CDC就相当于2倍速,运动CDC则是1倍速。传进车内的震动并没有消失,只是车身晃动的过程被拉长,取代了突如其来的颠簸感。
令人不太愉悦的地方也有,理想L7 Air在想办法把颠簸变为轻微摇晃的同时,又会不小心把一些“余震”传到车内,处理得不够干净,车身在大幅拐弯时也有比较明显的侧倾,并且在刹停瞬间也会点头,不过总体瑕不掩瑜。
与运动CDC相匹配的,则是能叫板同级燃油SUV的449马力动力总成。
但运动感从来不是动力等单一指标能营造的,光从动力上来说,理想L7 Air毋庸置疑能够跟一些性能取向的跑车“蹦直线”,在馈电时也能有充足且敏捷的动力输出。乍一看,理想L7 Air不仅有运动调教的悬挂,还有足够运动的动力。
同事试驾了一段路之后告诉我,L7 Air谈起运动有点矛盾,动力响应做得很好,方向盘却有较大的虚位,并且运动CDC总体调得偏软,实际上没有带来什么驾驶乐趣,最后也只能用“毕竟是一辆家用车”来安慰自己。
无论如何,“移动的家”才是理想汽车的“魂”,充沛动力或许是电动时代性能“不值钱”的体现,不妨碍L7 Air是一辆注重舒适实用的家庭出行用车。
说着说着,跟车的同事也就睡着了......
做“家庭出行解决方案”,理想L7还是专业户毋庸置疑的是,现在家用车之选几乎离不开理想,L7 Air不一定是同价位的最优解,但一定是为家庭出行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在理想L7 Air身上看不到任何哗众取宠的地方,即便是保时捷911设计师操刀的外观设计,在“毫无乐趣”面前也失去了色彩。
当然,坐在车里的人舒服,所谓的驾驶乐趣也就不算什么了。
坚守中庸和大道至简主义的理想,流畅简约的外观内饰设计,没有什么惊喜可言。“用料确实不错,但和豪华感还是不太搭”,我的同事如此评价道。我也很认同这一说法,理想L7 Air的内饰算不上毛坯房,简洁实用是核心,不需要做太多赏心悦目的工作。
简单点说,它的设计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存在的。
理想L7 Air开起来和“爽快”基本不沾边,但乘坐舒适这块确实被参透了。全车标配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座椅按摩,充足的空间给二排中间带来更多的可用性,还有座椅加热,终于不再是“受难位”。
就是座椅按摩力度欠缺,且无法调节按摩模式,不得不感叹一声——L9还是真旗舰。
硕大的车机屏幕并没有完全取代物理按键,不该去掉的,L7 Air基本保留,空调出风口的风向调节也是传统的机械式,设计偏向保守,但我喜欢。
左右两块屏幕分工明确,一块是控制中心,一块则是纯粹的娱乐中心。流畅度颇高,控制屏幕主界面默认显示车辆状态、天气、地图等信息,在我看来比大片的壁纸背景更实用。
车机功能板块区分清晰,更有“小憩模式”之类带有“家属性”的设计,拯救了急需午休又不想在办公室趴桌子睡觉的年轻人。当然,你也可以买一张专门的床垫,铺在放平二排座椅的后排空间上,享受独属于自己的移动大床。
和理想同学的交流值得一提,在使用L7 Air的300公里中,许多操作都是通过我对理想同学下达指令完成的。理想同学对于一些不熟悉车上功能的人的命令,大多能精准识别。让我惊讶的是,它还能够正确识别粤语,这是理想汽车埋下的彩蛋么?
如果实在叫不出对应功能的名字,只需要唤醒语音助手,用手指指着对应的部分,说“打开/关闭这个”就好。我认为这样能够极大降低用户的上手成本,不是所有人一上车就能够清晰说出“遮阳帘”“车窗”之类的功能名称。
而这种交互形式也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不止于言语的维度,是理想汽车目前的独一份体验。
识别生疏的口语化表达,这在人车交互起到重要作用。“对牛弹琴”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很清晰,开车时的我十分需要一位懂我的助手。
随车附赠的AD Pro辅助驾驶,对高精度车道导航高度依赖,领航辅助的使用体验比较割裂,时不时就需要用户接管,更与市区NOA+无缘。真要有这方面需求,个人建议Max版本更合适。顺带一提,超大屏显示的车道导航体验值得竖大拇指,我这种经常走错路的人,也难得不走错了。
可以说L7 Air几乎处处为家用打造,它身上有许多“豪车”特色,但它更多还是一个朴素的新能源居家角色,充其量是一款“高端SUV”。多用途、多功能是厂商打造SUV的初衷,在汽车不仅限于代步工具的今天,理想汽车把SUV的理解与用户需求相结合,才有了ONE的开端,更有L789的今天。
家用“很无聊”,却是大家都逃不开的“魔咒”关于增程式混动的争议从未停息,被调侃“脱裤子放屁”的低成本动力系统却越来越被大家需要。使用理想L7 Air的这段时间,我更愿意把它当做电车一样使用,满电续航足以支持我五天上下班通勤。小长假需要跑高速时,才借助“高效补能”的优势避开充电排队高峰。
“没有续航焦虑的电动车”踩中了众多实用主义者的痛点,他们并不在乎增程式的含金量多少。
高速场景时,电动车的能耗要更高,需要增程器持续介入保电,省油或许不是增程式车型的核心。但理想L7 Air的表显百公里油耗,已经比同级别的SUV更省油些许。
在理想汽车身上的一切都很“无聊”,但很可惜,这不是理想L7 Air的缺点,我这样的居家年轻人就好这口,相比于路上的紧张刺激,更喜欢让别人坐得舒服。
作为基础款,理想L7 Air缺失了空气悬架和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所需的硬件,这让它看起来更加“中庸”。根据官方提供的材料,购买L7时主动选装魔毯空气悬架的消费者占81%,而选CDC悬架的仅有19%,说明大家对空气悬挂的意愿更大。极大幅度拓宽智能驾驶场景的Max版,其实也值得考虑。这不代表CDC悬挂的体验不好,理想仍然把L7入门款的悬挂体感做得足够家用。预算足够的话,个人还是更推荐一步到位的,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硬件往往决定了体验的下限。
厂商们对家用SUV这一主流领域趋之若鹜,并催生出大批对标理想L789的同级别车型,让家用车市场活跃了不少,整体产品水平显著提升。“冰箱大彩电”说起来搞笑,旅途中仍不乏需要它们的用户群体。就连MPV也要变成“家”的形状,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总会在脑海中幻想跑车的激情和刺激,事实上性能车早已不是高不可攀,十来万的预算都能实现跑车梦。担当真正考虑到买车这一个阶段,最终的选择却倾向实用和舒适,不是为了自己买车的人更是如此。
性能车并没有错,也有足够的驾驶乐趣,只是家用的“正确性”不得不让厂商们涌向同一条赛道。即便是性能取向的车型,他们都要尽可能考虑它在日常使用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但在此时,理想L7就是“家”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