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近代的历史演变、版图扩张,境内民族至少有194个,其中占主体地位的自然是俄罗斯族,而除俄罗斯族外的第二大民族,当属鞑靼族。
鞑靼族分支同样众多,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喀山鞑靼人,又称伏尔加鞑靼人,这个族群人口达531万,主要居住在鞑靼斯坦,是俄罗斯境内鞑靼族群的重要构成部分。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内部分离主义威胁,以及“二次解体”的危机。车臣人已经付诸行动,巴什基尔人、卡尔梅克人、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也都在静观其变。
不过,作为拥有530多万人口的第二大民族,喀山鞑靼人却没有趁此机会单飞。要知道,鞑靼斯坦也是俄罗斯的军工重地,独立后凭借产能禀赋,也能发展出不弱的失实力。而鞑靼人之所以没选择单飞,要结合历史来看。
鞑靼人不是所谓的“蒙古人”
鞑靼人泛指亚欧地区的诸多突厥语民族,来源较为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喀山鞑靼人(伏尔加鞑靼人),则是古代伏尔加保加尔人的后裔。
公元10~11世纪,伏尔加流域的保加尔人建立起国家和城池,并借助地利之便发展农业和商业,同波斯萨曼王朝、基辅罗斯、东罗马进行贸易,成为富庶之地。
13世纪蒙古西侵后,伏尔加保加尔人短暂降服。15世纪,金帐汗国分裂为一系列小汗国。这些汗国,汗和贵族多是有蒙古血统的人,民众则是当地人,各个部族长年融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种鞑靼人。
所以绝大多数鞑靼人,就是保加尔人和钦察人的后裔。蒙古人的到来,无非是增加了一点新的民族成分,而这新成分占比又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脱离金帐汗国后,喀山鞑靼人建立独立汗国。公元1552年,沙皇伊凡四世率领15万大军征服喀山。喀山鞑靼人,就此被并入俄罗斯的国家体系。
从这时起,喀山鞑靼和俄罗斯就形成“微妙关系”:双方既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却又是重要的“合作盟友”,俄罗斯的扩张之路上,也时常能看到喀山鞑靼人的身影。
在苏俄的国家构建中,鞑靼人的贡献很多
并入俄国后,喀山鞑靼人就以翻译、使节、商人和军役人员等身份,积极参与了俄罗斯对南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哈萨克草原地的殖民扩张。
在此过程中,很多喀山鞑靼人立下功勋,逐渐跻身于俄罗斯社会上层,也接受了沙俄的价值观念。20世纪初斯托雷平改革时,也称赞鞑靼人为“遵纪守法的帝国臣民”。
一直到沙俄帝国末期,鞑靼人在国家社会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军界、政界、商界都留下他们的身影。无怪乎欧洲人常用一句谚语形容:“剥开一个俄罗斯人,里面就会跳出一个鞑靼人”。
1917年十月革命,喀山鞑靼人积极响应,建立起鞑靼斯坦地方苏维埃政权。继而凭借良好的基础,成为苏俄下辖较发达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而在苏联军队中,喀山鞑靼族的军官和士兵同样众多。有资料统计,喀山鞑靼人是苏军中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之一。二战期间,共有17.5万鞑靼人获得苏联勋章,其中161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纵观苏联时代,鞑靼斯坦都是全苏最主要的工业区之一。大量区域内军工企业,参与苏联武器装备的生产研制。得益于军事生产的地位,众多鞑靼族干部,也借此巩固自身在苏维埃体系内的话语权。
脱离俄罗斯单干,不符合利益
其实早期,鞑靼人也有过单干的想法。1990年8月30日,鞑靼斯坦最高苏维埃发表《主权宣言》。1992年,更是举行全民公决,显示有61.4%的投票人愿意单飞。
但很快,鞑靼斯坦的领导人们就放弃了“自立建国”的想法,选择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内部,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促成的。
第一,车臣战争的残酷,给鞑靼斯坦敲响了警钟。很多喀山鞑靼人意识到,内战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双输,得不偿失。
第二,鞑靼斯坦位于俄国腹地,周围一圈都是俄罗斯的州和自治共和国。即便鞑靼斯坦分出来单干,也是个深居内陆的国家,处处受制于俄罗斯。
第三,经过数百年的交流,喀山鞑靼人已经深深融入俄国的国家体系,况且他们本身就是俄罗斯国家构建的参与者之一,分出来单干,并不符合长远利益。
鞑靼斯坦在俄罗斯有“特殊地位”
而为了安抚鞑靼斯坦,俄罗斯高层也让渡了诸多好处。
1994年2月,双方达成协定,确认:鞑靼斯坦以国家的名义,与俄联邦组成新时代的俄罗斯,而鞑靼斯坦只需向俄联邦上缴5%的税。
同时,鞑靼斯坦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利,可以自行参加国际交流和对外经济交流。很多对外交流事务,鞑靼斯坦可以自行处理,不需上报莫斯科审批。
2009年4月,俄罗斯高层又授予鞑靼斯坦首府喀山“第三首都”的荣誉,促使鞑靼斯坦依旧维持着显赫的地位。
因此,作为全俄第二大民族,喀山鞑靼人虽然没分出去单干,但却在俄罗斯内部享有“特殊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俄罗斯同时也是喀山鞑靼人的国。
既然是自己的国、自己的家,那干嘛还要“分家单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