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的后起之秀,差点集体转业,抗美援朝首战,表现超过38军

新霖谈历史 2024-08-23 01:06:03

1950年2月,42军在河南、四川完成剿匪作战任务后,全军调驻黑龙江省,准备前往齐齐哈尔、北安地区担负屯垦、开荒、生产建设任务。

此时,解放军总兵力高达550万,承载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也肩负着建设新中国的使命。然而,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裁军百万。这也意味着,42军即将面临集体转业,成为农业生产部队。

这个消息犹如一声惊雷,在42军中炸开了锅。军长吴瑞林心中也泛起了阵阵涟漪,放下枪杆子去垦荒,这对于打了半辈子仗的他来说,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许多战士对此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有人发起了牢骚。

为了稳定军心,吴瑞林和政委周彪马不停蹄地召开会议,向战士们阐释国家面临的形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战士们心中的疑虑和不安一一化解。最终,42军全体将士服从命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奔赴那片广袤而荒凉的黑土地。

北大荒的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但这依然无法阻挡42军战士们建设家园的热情。他们脱下戎装,换上粗布衣衫,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将一片片荒原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正当吴瑞林已经做好了扎根北大荒的思想准备时,朝鲜战场的烽火却打破了短暂的宁静,这也彻底改变了42军的命运。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号角吹响。42军接到的命令是:立即放下手中的农活,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准备奔赴朝鲜战场!

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吴瑞林心中清楚,属于42军的荣耀时刻再次来临了!他当机立断,下达了作战指令:全军停止转业,把手头的农田移交给地方政府,所有人员务必在4天内完成收拢工作,7天之内必须赶到吉林通化完成集结,准备奔赴朝鲜战场!

军令如山,42军再次展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行动力。他们雷厉风行,迅速将农田交接给地方政府,整理行装,检查武器装备,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奔赴战场的准备。

10月16日,42军被编入13兵团,毛主席以军委主席的名义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部队于19日黄昏开始向朝鲜境内开进。然而,心系战场的42军早已完成集结,提前出发了。

16日夜晚,夜幕降临,42军124师370团,在副师长肖剑飞的带领下,如同利刃出鞘,悄然渡过鸭绿江,为大部队开路,执行侦察任务。当天夜里,他们便深入朝鲜境内30余公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19日,当其他志愿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时,42军早已于3天前全部渡江完毕,成为最早抵达朝鲜战场的部队。

当时,13兵团的实力可谓非常雄厚,除了42军外,还有50军、66军,以及38军、39军、40军。

38军、39军和40军并称“四野三只虎”,42军跟它们比起来略显得籍籍无名,甚至可以用“低调”来形容。

42军的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5纵队”这个番号在国际上名声不好,犯忌讳,因此其他野战军都有意避开。但是东总不在乎这个,在成立了第11、12纵队后,便以辽东军区的三个独立师为基础,组建了第5纵队,由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吴瑞林任副司令员,5纵也因此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的“小老弟”。

由于成立最晚,5纵错过了许多战斗,打的硬仗和恶仗也很少,战斗力相对其他老大哥纵队较弱。其次就是底子太薄,所辖的三个独立师都是地方部队。

5纵成立七个月后改编为四野第42军,万毅任军长,刘兴元任政委,吴瑞林任副军长。万毅调任四野特种兵司令员后,吴瑞林接任军长,政委是周彪。

值得一提的是,在入朝参战前,东北军区司令员在向彭总介绍42军时称“这是一支二等部队”。

吴瑞林得知这一评价后,心里非常不服气,决心带领42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个样子来。

抵达朝鲜后,42军被分配在东线战场,以第124师、第126师两个师的兵力,在黄草岭地区阻击美第10军增援西线战场。

黄草岭,这片位于长白山脉南麓,俯瞰长津湖的险峻山岭,是朝鲜东北部的军事要冲。铁路和公路如同两条生命线,将这里与战略要地江界紧紧相连,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深谙军事地理之道的吴瑞林,敏锐地意识到黄草岭将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他果断下令,命124师和126师,徒步行军,火速赶往黄草岭地区。

彼时,美军掌握着制空权,志愿军的汽车少得可怜。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124师和126师的官兵们只能选择在夜幕的掩护下,摸黑前进。崎岖的山路,冰冷的寒风,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提高作战效率,吴瑞林指示124师副师长肖剑飞带领部分军官,乘坐两辆汽车先行抵达黄草岭地区,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耽搁。

一路颠簸,肖剑飞一行人遇到了意外的惊喜。一支朝鲜人民军部队,由于战况不利,正准备撤离黄草岭地区。这支部队总兵力有两千多人,装备精良,拥有十多门大炮和七辆坦克。

“同志,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24师副师长肖剑飞,奉命前来支援你们!”肖剑飞迎上前去,向朝鲜人民军指挥官表明了身份和来意。

“中国同志,你们来得太及时了!” 朝鲜人民军指挥官激动地握住肖剑飞的手,说道,“我们正准备撤离,既然你们来了,那就把部队交给你们了,一定要守住啊!”

就这样,42军在黄草岭保卫战中,意外地获得了一支生力军的支持。这无疑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增添了一份胜利的筹码。

肖剑飞和部分军官乘坐汽车走在最前面,42军124师370团紧紧跟随着自己的副师长,他们披星戴月,终于抵达了黄草岭阵地。战士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开始构筑工事,加固防御阵地。

他们即将面对的敌人,是久经沙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以及部分李承晚的南朝鲜军。这支美军部队曾在二战期间与日军在瓜岛进行过殊死搏斗,战斗力不容小觑。

1950年10月25日,黄草岭阻击战的枪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124师的第一个对手是南朝鲜首都师,这支部队装备精良,来势汹汹。经过三个昼夜的浴血奋战,124师终于将南朝鲜首都师击退,取得了黄草岭阻击战的第一个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370团4连的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连续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冲锋,最终以伤亡40人的代价,歼敌260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战后,4连被授予“黄草岭英雄连”荣誉称号。

10月29日,不甘失败的南朝鲜军队,派出了他们的第三师,试图接替首都师,继续对黄草岭发起猛攻。然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124师钢铁般的防线和雷霆万钧的反击。南朝鲜第三师步了首都师的后尘,在124师的顽强阻击下,溃不成军。

接连的失利,让“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恼羞成怒,也让一直对自己的军队自诩为“头号强国”的美国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支来自新中国的军队,绝非等闲之辈。

11月2日,狂妄的美国人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将他们手中的“王牌”——美军陆战一师,投入了黄草岭战场。

美军陆战一师,这支参加过二战,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在飞机、坦克、重炮的掩护下,向124师的阵地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一时间,黄草岭上空炮弹呼啸,火光冲天,124师的阻击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优势,124师的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沉着应战,利用有限的工事和地形,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为了对付敌人的坦克,124师师长苏克之果断下令,让工兵用炸药将半个山体都炸塌,将20多辆美军坦克活生生地压扁在乱石堆里。战士们手中的爆破筒数量有限,他们就用集束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上去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进行到最惨烈的时刻,124师的通讯员和司号员都拿起了武器,冲上了第一线。战士们用步枪、刺刀、手榴弹、石头,甚至牙齿,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寸土必争,决不后退。

在42军将士的顽强阻击下,美军陆战一师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抵抗,从未见过如此视死如归的军队。

经过13个昼夜的血战,42军124师和126师,以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歼敌270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志愿军司令部交给的任务,为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黄草岭,这座浸染着中朝两国人民鲜血的山岭,见证了志愿军将士的英勇和无畏,也见证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骄横和失败。

凭借着黄草岭这场铁血阻击战,42军一战扬名,从此迈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的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陆战一师在战后,将42军的黄草岭阻击战写入了他们的战史,以此来警示后人。而曾经被四野认为是“二等部队”的42军,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的表现,也超过了久经沙场的38军,为他们赢得了无上的荣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