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学是闺蜜怎么就成了无效社交?

我是小胖米 2019-01-25 10:43:12

我的大学同学小H过两天就要结婚了,接到她的请柬我也真心替她高兴,想想大学毕业这些年,我们联系的虽然少,但我们偶尔还是能深聊一次知心话的,工作、生活、感情问题等等话题都有聊过,每次和她聊天就像回到了大学时代可以轻松自在的你来言我去语,很舒心。

最近是流感的高发期,我家宝宝也不幸中招,发烧、咳嗽、不爱吃东西,而且病情有些反复,恐怕小H的婚礼是没办法参加了,所以我想着联系小D,让她帮我把心意带过去,她和小H大学时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想着她应该会去参加小H的婚礼的。手机、QQ、微信,联系了一圈也没有联系上小D,真是纳闷呢,不清楚是什么情况,最后没办法联系了另外的同学帮忙。然后我给小H打电话说明了情况,也非常遗憾不能去参加她的婚礼了,小H表示理解,随后她又问我,“柚子,你有小D的联系方式吗?我想邀请她来参加婚礼呢,可是直到现在也没联系上。”“呃。。。没有,我也联系不上她。”我并没有把我多次试图联系小D的情况告诉小H,接下来她极为委屈的和我深聊了一次。

大学时她和小D十分要好,两人爱好相同,一起上下课,一起参加社团活动,什么知心话都说,亲密无间,是形影不离的姐妹花。大学毕业时两人却选了不同的路,小H按照家里的意愿去了一家当地的事业单位,小D选择了考研,一开始两人还经常联系,后来,小H受不了单位的慢节奏辞职来到北京找工作,而小D第一次考研失利,决定再考一年。面对求职时激烈的竞争以及工作后各种糟心的事儿,小H和小D疏离了。“她在复习备考啊,不想把自己的烦恼带给她啊”小H解释道,于是两人越来越没什么共同语言了。第二年小D考上的心仪的学校,有了新的同学朋友,继续校园生活,而职场上的小H焦头烂额的忙着升职加薪,再后来她们就真没啥可聊了,小D研究生毕业后去了银行工作,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D换了手机号,之前的QQ、微信也都不在用了。“柚子,是她主动选择和我以及我们共同的朋友失去联络的,我几乎问遍了所有的同学,没人有她的联系方式,只在一个以前社团的学长那听说今年年初她调去省行了,柚子,我特别伤心,特别郁闷,我们当初是那么亲密的闺蜜,怎么现在她这样决绝,难道我成了她的无效社交吗?”很明显是的,同样,我们这些共同的朋友都在无效社交的射程以内。我没有正面回答她,面对婚前异常忙碌、心理状态脆弱又敏感的小H,我选择了先安抚她的情绪,但内心是无法平静的,这件事也确实引人深思。

无效社交本是网络流行语,是指那种无法给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愉悦感和进步的社交活动,也就是无效人脉。毕业这些年经历的种种让我深感:生活在异地的好友多数已沦为无效社交,即使是同城,若不加以维护和经营也必将沦陷。更可怕的是这种无效社交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而是我们被动的被好友定义,换言之,你对你的朋友是个“无用之人”。

我理解小H的气愤,现实中这种事也很常见,只是像小D这样极端的还是极少数的,毕竟大家还是都愿意维持着基本的体面的。其实也不必过于介怀,曾经的同窗好友,大家的成长路径不一样,无法切实了解彼此的处境,更无法做到设身处地,所以才会没得聊,并且,我们都忙于应付当下,相互之间势必无法做到总能拿出精力去空空的怀念过去的情谊。例如我和小H,假如我们不是都在北京,又假如我们不是都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我想我们也很难维持着像现在这么好的关系。

如何避免沦为朋友眼中的无效社交?最根本的还是要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这样才能“有用”,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迎合朋友的需求,而是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由被动接受结果变为主动选择不被伤害。另外请用心维护好现有的朋友圈,朋友有难可以拔刀相助。至于已经失去的,还是不要过于沉浸在伤感和惋惜中,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过滤网,去其糟粕才能留其精华,弃我去者不必追,守我者必真心相待。

PS:我觉得朋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是平时不需要刻意联系,但凡你需要我都在——致我们曾经的情谊。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