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做不完作业就“熔断”,没想到那么多人反对

穆宁人生 2024-05-09 08:26:37

黄昏时分,金色的余晖笼罩着这座城市,却也投射出一层阴郁的阴影。这个城市就像一本经年累月的老书,翻开它的每一页,都能读到无数个体的呐喊和困顿。

在这座城的一角,有一所普通的小学校园。放学后的操场上,孩子们三三两两兴高采烈地奔走,唯独一个女孩独自蹲坐在墙角,身边堆满了一堆作业本和书籍。她就是小丽,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她是"差生"的代名词。

小丽缓缓打开语文作业本,密密麻麻的古诗词书写从眼前一幕幕掠过。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册子上奋笔疾书起来。就在这时,班级学习群里不断弹出消息提醒音,小丽下意识瞥了一眼,老师又在点名批评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自己的名字也在列表之中。

幸运的是,这一次她逃过了一劫。小丽长长舒了口气,却也被提醒了今晚还有一堆作业要写。她不安地望着逐渐西斜的夕阳,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当夜幕低垂,小丽的父母从外头赶回家中时,只见她正对着成堆的作业束手无策。小丽的父亲是一名环卫工人,母亲是一名小店店员,家境并不宽裕。他们劝说小丽:"去休息吧,别太勉强自己了。"可小丽却执拗地摇头,她知道第二天一定会在群里被老师点名批评。

在小丽身上,我看到了太多在校园里与她命运相似的同龄人的影子。他们都被当作学习的"残次品",在层层评判和等级制度的暗影下、在作业和分数的重压之下,渐渐失去了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孩子因为作业负担过重,整夜整夜失眠,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有的孩子被老师苛刻的语言打击,自我认知严重扭曲,内心开始自卑自闭;还有的孩子在作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夹击下,无法承受,选择逃避和放弃。

我四处走访采访,试图探究这种"作业狂潮"的根源所在。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如是分析:"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升学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中之重,各种指标考核都与此相挂钩。教育部门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不得不给学校下达'普职比'的双向升学要求,学校教师为了达标,也不得不加大作业量强化教学。"

在这股狂潮的漩涡中心,是家长和孩子们难以承受的重压。

"我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太人性化,但升学指标就是这样,学校有压力,老师们也很无奈啊。"一位初中老师如是说。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一线人员,这位老师深有同感。为了完成超常的教学任务,不少老师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加大作业量、增加晚自习时间、对考核不理想的学生采取一些"严厉"手段等等。

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心中,作业就像是一头无形的恶兽,无时无刻不在撕咬着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刘女士就是受害者之一。她的儿子涵涵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天作业量就开始呈井喷式增长。有一次,涵涵的作业做到晚上七点多还未完成,班主任便要求这个八九岁的孩子直接留校写到完成为止。

"已经很晚了,孩子们都累坏了,老师还留他们在教室里洗冷水澡呢!"刘女士愤愤不平地说,"我实在忍无可忍,冲到学校把孩子接走了。第二天我又在群里理论了老师,怎么可以如此剥削孩子!但老师理直气壮地说,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规定作业量,绝不能'落下'。"

果然,在这股求学的狂潮之下,孩子们的健康和睡眠时间被无情剥夺,他们的身心发展遭到了巨大伤害。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因为应对作业压力而晚睡,有27%的人经常失眠,还有12%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问题。

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为此忧心忡忡。我所采访的众多家长,都曾设想过能否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就在不久前,南宁和阜阳等地的部分小学推出了"作业熔断"政策,即规定每天晚上9点30分为学生作业的最后期限,之后无论完成与否都可以睡觉,第二天不会受到批评。

这个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如果能够真正执行这个政策,定能大大缓解孩子们的作业压力,让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然而,现实是冷酷的,任何形式主义的政策都难逃家长们的质疑。"即便不受批评,第二天上学被落下太多就更加压力山大了吧?""看在眼里,疼在心间,孩子肯定自己也会强迫自己去完成吧"......

我采访中遇到的一位老师直言不讳地说:"即便政策出台,老师们还是会被迫去强化作业量,因为背后是更高层面的指标压力。孩子们一旦作业完成度被录入系统,学校以及整个教育系统就会按这一数据进行考核,所以很难轻易放松对孩子们的要求。"

事实上,就在"作业熔断"政策初见成效之时,它已经遭到了"上级"的叫停。一位南宁教育局的官员如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