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直播间的套路——防不胜防

小俞涉 2024-10-16 04:26:38
1. 伪装身份,虚假宣传

一些养生直播间的主播,常常打着“国医大师”、“知名专家”的旗号,实则身份存疑。他们利用这些光鲜的头衔,在直播间内大肆宣扬所谓的“独家养生秘籍”和“神奇健康疗法”。例如,某平台上一名自称“中医世家传人”的主播,实则并无相关医学背景,却通过直播售卖高价中药包,声称能包治百病,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观众购买,最终不仅未能治病,反而延误了正规治疗。

2. 线下引流,线上洗脑

这种策略常见于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养生直播间。通过线下活动如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赠送鸡蛋、护膝等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参与,随后将他们引导至线上直播间或微信群,即将客户引流至网络聊天群的“私域直播间”,在小圈子范围内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在群内,主播会定期发布直播预告,利用情感绑定、健康恐慌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观看直播并购买产品。

比如,某直播间通过线下讲座承诺“免费领取高端保健品”,实则要求线上购买高额会员才能获取,不少老年人因此上当受骗。

3. 夸大产品功效

直播间内,产品功效被无限放大,从普通的保健品到日常食品,都被赋予了减肥、抗衰老、治疗慢性病等神奇效果。如某直播间推销的“神奇果汁”,声称能“7天瘦10斤”,实则只是普通果蔬汁,不仅无减肥效果,还可能因过量饮用导致健康问题。这种夸大宣传,极易激发消费者的“养生焦虑”,促使他们冲动消费。

“我母亲每天12点半准时看直播间的养生课,到目前为止已在直播间消费了8000多元。”近日,来自浙江衢州的黄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因母亲痴迷养生直播而苦恼不已。

4. 售课环节:免费诱饵,高价收割

养生直播间常以免费课程为诱饵,吸引观众关注并加入学习群。随后,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安排,逐步引导观众进入付费高级课程或一对一咨询服务。这些课程往往内容空洞,缺乏科学依据,但价格高昂,且退款政策模糊,导致消费者经济损失严重。例如,某直播间推出的“高级养生修炼班”,售价高达数千元,承诺能“逆转衰老”,实则只是教授一些基础的养生知识,并无实际效果。

5. 利用高科技概念

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一些直播间会引入高科技概念,如“量子养生”、“纳米技术”等,声称其产品采用了最前沿的科技,能够带来前所未有的健康效果。如某直播间销售的“量子手环”,宣称能调节人体磁场,改善睡眠质量,实则只是普通手环,并无任何科技含量。这种虚假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还损害了科技行业的声誉。

6. 封闭的“洗脑空间”

私域直播的兴起,为养生直播间提供了更为隐蔽的“洗脑”环境。主播通过建立封闭的微信群或直播间,对观众进行持续的心理暗示和诱导,形成了一种“信息茧房”。在这种环境下,观众很难接触到外界的真实信息,更容易被主播的言论所左右。例如,某直播间通过频繁发布“成功案例”,营造一种“人人都能通过其产品获得健康”的假象,导致观众盲目跟风购买。

保护自己和家人

面对养生直播间中复杂多样的套路,子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特别是年长的父母或祖父母,避免他们受到欺骗:

1.增强教育与沟通普及知识:定期与家人分享关于网络诈骗、虚假宣传的案例,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开放对话:鼓励家人遇到类似养生直播或推销时,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共同判断真伪。了解需求:了解家人对健康的需求和担忧,提供正规渠道的健康咨询和资源,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2.监督与引导监督使用:对于不熟悉网络环境的家人,子女可以定期检查他们的手机或电脑,查看是否有不明来源的购物记录或加入的可疑群组。推荐正规渠道:引导家人关注官方媒体、正规医疗机构或政府发布的健康信息,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共同观看:偶尔陪家人一起观看直播或视频,通过互动讨论,帮助他们识别虚假宣传和夸大其词的内容。3.设置防护机制安装防护软件:为家人的设备安装防骗软件或安全浏览器,以屏蔽或警示潜在的诈骗网站和链接。设置支付密码:对于不熟悉网购的家人,帮助他们设置支付密码,并教育他们不要随意透露给陌生人。开启诈骗预警:利用手机的安全功能,开启诈骗短信、电话的预警功能,减少受骗的可能性。4.建立反馈机制举报渠道:教育家人如何识别并举报网络诈骗,包括向直播平台、警方或消费者保护机构反馈。记录证据:鼓励家人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截图或保存相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5.情感关怀与陪伴增加陪伴时间:通过更多的陪伴和交流,了解家人的情感需求,减少他们因孤独感而容易受骗的风险。培养兴趣:鼓励家人参与更多健康、有益的活动,如户外锻炼、文化课程等,丰富他们的生活,转移对养生直播的过度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