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一家名为恒大的中国房地产公司被揭露出其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造假行为。该公司在这段时间内虚增收入超过5600亿元人民币,虚增利润达到92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全球财务造假的历史记录,甚至超过了当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安然公司造假丑闻。2023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对此事作出严厉处罚,对恒大地产及其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分别处以高额罚款,并实施了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证监会的通报显示,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实施了财务造假。2019年,该公司虚增收入2139亿元人民币,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0%,虚增利润407亿元人民币,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3%;2020年,虚增收入3501亿元人民币,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8%,虚增利润512亿元人民币,占当期利润总额的87%。这表明,在恒大地产的业绩巅峰时期,其2019年的收入和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虚构的。所谓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和“全国首富”的形象,实际上是基于虚假数据构建的。
那么,恒大地产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根据证监会的通告,恒大地产主要通过大幅降低收入确认标准的方式进行财务造假。通常情况下,房地产公司需要在项目竣工并交付给客户后才能确认收入,但恒大降低了这一标准,只要与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便立即确认收入。这就导致恒大将大量预售收入提前计入当前收入。
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提前确认预售收入存在较大风险。许多提前确认的收入可能最终无法实现,例如恒大就面临着大量烂尾楼的问题,这些项目最终无法兑现之前确认的收入。
恒大的财务造假不仅仅是会计处理上的问题,而是公司内部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的结果。公司总部和项目公司一起推进了这一造假行为,并采取了修改交楼清单、调整明源系统交楼时间等手段,以编造重要事实。
恒大的大规模造假行为,部分原因是为了让业绩看起来更加出色。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公司在当期可以大幅提升收入和利润,从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有了这些漂亮的业绩,恒大可以继续大规模融资,维持高杠杆的开发模式。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环境的恶化,恒大的财务问题逐渐暴露。2021年和2022年,恒大的财报出现困难,2023年7月,公司终于公布了这两年的财报,并改变了收入确认方式。由于确认收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之前高速增长的业绩突然转变为巨额亏损。到2022年底,恒大的负债总额达到了2.44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其1.84万亿元的总资产,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
恒大危机的爆发,最初被普遍认为是房地产市场整体环境恶化的结果。然而,随着恒大的财务造假行为被揭露,市场开始对恒大产生质疑,如果这些质疑被证实,那么恒大的问题将更加严重。随着证监会对恒大造假行为的处罚公告发布,市场对于恒大的财务造假的怀疑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