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丨国家出手,杜绝存款搬家,保险怎么办

天鼎聊商业 2024-08-01 14:25:21

新一轮预定利率下调,箭在弦上。

据媒体报道,部分公司拟进行产品切换,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将于8月底前下架,分红险产品则将于9月底之前下架。传统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或从3%降至2.5%,分红险产品保证利率上限或从2.5%降至2%,万能险产品保证利率上限或从2%降至1.75%。

事实是,这一波的产品切换似乎已几乎涵盖全部寿险公司,其中下沉更为彻底者,传统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将直接降至1.75%。

且不论是监管主动引导抑或是行业刚性自律,从根源看,此次利率下调的核心逻辑异常清晰:打破存款搬家的恶性循环,让金融各行各业各司其职。从效果看,无疑是落实三中全会对金融提出的“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这一要求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不管是降息降储还是直接货币增发,政策层面期待流向实体领域的资金,最终仍多留在金融体系内打转的问题始终未解。而“存款搬家”“挪储”等作为近两年来保费增收的一大来源,更是将前述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势不可逆。

保险的归保险,银行的归银行,实体的归实体,当保险快速剥离“金融”或“理财”属性时,如何平稳度过过往存量高利率保单的久期,如何在新常态下做好保险这篇大文章,则成为从业者必须去思考作答的问题。

仅从宏观视角看,行业需要解决或者面对的至少有四个维度的问题。

一是存量保单处置。根据中金研报,当前上市公司存量业务平均预定利率为2.5%-3.5%,打平收益率低于平均定价利率,且久期缺口约为3-6年。但从我国行业整体看,中小公司的产品政策相较上市公司更为激进,也就是说行业层面要解决存量保单风险,需要更强有力、更果决的压降新单成本的举措。然而一味地快速压降新单负债成本,且要保持稳中有进的保费增速,短期内除了更加严重的销售误导,基本不会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

当然,从监管的角度看,既要确保行业有序消化存量保单的压力,还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尽最大可能地引导行业依法合规地销售,难,确实很难。

二是产品转型方向。万能、年金、增额终身寿,不同的时代特征下都会有一款行业的爆款产品,但过去二十年间,每一个爆款品类的背后几乎都是高收益,都有着与理财产品一决高下的能力和魄力。

但这个年代毕竟已成历史,在低利率叠加老龄化少子化的新时代,快速打造行业的下一个爆款品类关乎行业发展,更关乎企业生死。从日本这一颇具借鉴化的市场看,性价比更高的平准寿(即保险金额是平准的,是一个标准的保障性产品类型,其现金价值较低,但保障杠杆很高)或能成为短期内的热销产品,但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社会的加速推进,潜在消费者对医疗和老年照护的关注度或许比对死亡以及死亡后留存的遗产更关注。也就是说,承保条件更宽松的医疗险,以及理赔更友好的长护险,或是产品竞争真正的下一站。

三是加速推动投资端的开放水平。受限于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多相关因素的制约,保险业的投资很难与专业投资机构一较高下,不过在顺周期内也基本可以满足负债端需求。面对新形势,国内投资市场中更多专注于二级市场和间接股权投资领域的险资显然已很难有发挥空间,比照全球市场,逆周期内,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或是险资可穿越周期的重要支撑之一,如何用好现有政策是关键。

四是主动拥抱兼并重组。尽管与美日等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各中小保险公司都有着其各具特色和背景的股东,但拉长时间周期看,长期低利率环境下,其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远不及行业头部公司,即便国有控股,在现有情形下亦难以保证其股东可持续注资,从股东本身而言,寻求退出亦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则是,在生存愈发困难的情况下,中小寿险公司铤而走险的概率亦高于头部公司,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考虑,行业层面亦有推动兼并重组的动力。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对于寿险业而言,弯道超车一夜暴富坐享时代红利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不折腾,平稳地活下去才是关键。

< END >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