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五律4首:诗鬼如何用华丽笔触点燃浪漫灵魂?文笔值得借鉴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1-17 03:45:51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他继承《楚辞》的传统,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

荅赠 中唐 · 李贺

本是张公子,曾名萼绿华。

沈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

露重金泥冷,杯阑玉树斜。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首联“本是张公子,曾名萼绿华”,开篇即点出主人公的身份——张公子,并借用了神话中仙女萼绿华的名字来增添其神秘与超凡脱俗的色彩。这里的“本是”和“曾名”暗示了主人公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变化。

颔联“沈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进一步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沈香熏制的小像,显示出其生活的精致与奢华;而“杨柳伴啼鸦”则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暗示主人公现状的落寞与孤独。

颈联“露重金泥冷,杯阑玉树斜”,继续渲染这种由盛转衰的情境。“露重金泥冷”中,“露重”和“金泥冷”象征着昔日繁华的消逝与现在的冷清;“杯阑玉树斜”则通过酒宴将尽、玉树(比喻人才或美好事物)倾斜的景象,表达了美好时光不再的哀愁。

尾联“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以琴堂沽酒的客人和新买的后园花作为结尾,既展现了主人公试图通过新的生活情趣来寻找慰藉,也暗示了即使面对生活的变故,仍有人愿意继续追求美好与快乐。然而,这新买的花也难免让人联想到未来的凋零与变迁,从而加深了全诗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李贺的《荅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昔日繁华、今日落寞的人物形象。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与留恋,也有对现实与未来的无奈与忧虑。

感春 中唐 · 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首联:“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春天本应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在诗人眼中,春天却是一片愁红惨绿的伤心物。这里以“萧条”和“悲”字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北郭骚”是《吕氏春秋》中的一位穷困之人,诗人以此自比,表达家境的萧条和内心的悲伤。

颔联:“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榆叶薄如莱子钱,中间穿孔,极薄且价值低,象征着家中贫寒,钱财无多。“舞儿腰”是诗人自比,穷困落魄已使自己骨瘦如柴。这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家境的困顿。

颈联:“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诗人暂时放下贫困的愁苦,用两句话描绘春景。春日融融,帘幕张开迎接神燕的到来;落花游丝在静静的太阳光下无声无息地飘荡,时而几声伯劳鸟的哀鸣,将人的思绪带回到伯劳因被后母所害而化鸟的悲惨故事中。这两句诗既有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尾联:“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诗人拿起胡琴来排遣胸中的遗恨,将满腔的心事向琴槽诉说。这里以胡琴的悲鸣和诗人的倾诉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急语向檀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心意倾诉给琴槽(音乐故事中的角色)的情景,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全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家境的萧条、内心的悲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奈等情感元素,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情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诗歌也展现了李贺作为“诗鬼”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画角东城 中唐 · 李贺

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

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

淡菜生寒日,鲕鱼噀白涛。

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首联:“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河水在转弯处流淌,伴随着萧萧的风声,乌鸦在高空中飞翔,睥睨着下方的城市。这样的画面既富有动感,又带有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河转曙萧萧”中的“萧萧”形容风声,也暗示了清晨的宁静与冷清;“鸦飞睥睨高”则通过乌鸦的飞翔和睥睨的姿态,展现了城市的轮廓和高远。

颔联:“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景象。长长的船帆高标在越国的郊野之上,暗示着城市的繁华与交通的便利;而城壁上冷冷地挂着的吴地宝刀,则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痕迹。“帆长摽越甸”中的“摽”字形象地描绘了船帆的高扬和飘扬;“壁冷挂吴刀”则通过“冷”字和“挂”字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和沧桑感。

颈联:“淡菜生寒日,鲕鱼噀白涛。”这两句诗转而描绘了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淡菜在寒冷的日光中生长,鲕鱼潜藏在白色的波涛之中,这样的画面既富有生机与活力,又带有一种清冷与孤寂的氛围。“淡菜生寒日”中的“寒日”既指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鲕鱼噀白涛”则通过“噀”字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鲕鱼在波涛中跳跃和喷水的情景。

尾联:“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这两句诗将视角拉回到城市之中,描绘了守城士兵在夜晚迎接涨潮的情景。水花溅到了守城士兵的额头上,旗帜和鼓声在夜空中回荡,迎接着涨潮的到来。这样的画面既富有动感与激情,又带有一种庄严与肃穆的氛围。“水花沾抹额”中的“沾”字形象地描绘了水花溅到士兵额头上的情景;“旗鼓夜迎潮”则通过“旗鼓”和“迎潮”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庄严与肃穆的氛围以及士兵们对涨潮的敬畏与迎接。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中唐 · 李贺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首联:“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这两句诗以“洛阳”和“龙门”为地标,点明了离别的地点。同时,“吹别风”和“起断烟”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离别时的凄凉与哀愁氛围。“龙门”在洛阳南,属绛州,此处用龙门起断烟的景象,既增添了地域色彩,也寓含了离别的决绝与不舍。

颔联:“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自然环境。冬天的树木被寒风束缚,新生的绿叶显得生涩,而傍晚的天空则布满了紫色的晚霞,美丽而沉静。“冬树束生涩”以“束”字形象地描绘了冬天树木的萧瑟与生命力的顽强;“晚紫凝华天”则以“凝”字展现了晚霞的绚丽与持久。

颈联:“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这两句诗以“单身”和“疲马”为意象,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孤独与疲惫。他孤身一人行走在野外的霜冻之上,疲惫的马匹穿行在荒芜的蓬草间。“单身野霜上”的“单身”既指诗人独自一人,也暗含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疲马飞蓬间”的“疲马”则象征着诗人旅途的劳顿与艰辛。

尾联:“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倚靠在栏杆上,泪水双流,愿它们能随风飘落在友人皇甫湜的绿衣之前。“凭轩一双泪”以“凭轩”和“一双泪”为意象,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奉坠绿衣前”的“奉坠”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同时,“绿衣”在唐代是七品、六品官员的服饰,此处也暗示了皇甫湜的官职身份。



0 阅读:0